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工人爱机器,农民爱土地,人民教师岂能不爱小学生?教师应爱护儿童,这是众所周知、天经地义的道理。然而,教师应怎样爱护儿童,这里面却包含着许多心智技能问题。具体来说,教师关爱学生应做到爱之有理、爱之有格、爱之有方。  相似文献   

2.
父母之爱是家庭教育中的一个根本问题,许多父母在这个问题上都处置失当。伟大的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文学批评家、教育思想家别林斯基全面地阐述了这个问题,那就是父母之爱应当是理智之爱。别林斯基关于父母之爱的论述,为家庭教育理论提供了几点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3.
父母之爱是家庭教育中的一个根本问题,许多父母在这个问题上都处置失当.伟大的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文学批评家、教育思想家别林斯基全面地阐述了这个问题,那就是父母之爱应当是理智之爱.别林斯基关于父母之爱的论述,为家庭教育理论提供了几点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4.
生命珍宝     
曾经有记者问我,病了如此多年,饱受病痛折磨,是什么力量支持我活下去呢? 我告诉他们,是爱。父母之爱,手足之爱,朋友之爱,甚至许多陌生朋友之爱。众多的爱,让我活得有勇气,有希望。爱,是天赋的权利,也是义务。我们活在世上,不仅要懂得怎么去爱别人,丰富我们的生命,也要懂得怎么接受别人的爱,享受因爱而来的快乐和活力。有时我们不敢爱,是因为我们怕受伤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自有婚姻以来,就有了对婚姻的种种约束,特别是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由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六礼”的束缚,使青年男女的婚姻不能自主,造成了许多婚姻悲剧。只有在唐代,在唐人小说中我们才看到了妇女婚爱的自主、自由的曙光。唐人小说以私奔式、偷情式、一见钟情式以及对婚姻自主意识的追求来表现妇女婚爱,颇具浪漫色彩。中国文学的婚爱描写由古典之爱到浪漫之情的转折开始于唐人小说。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唐代的文化开放分不开。  相似文献   

6.
谌凤山  孙秋芳 《现代教学》2015,(Z2):132-133
教师常常抱怨学生不懂自己的"爱",甚至误解、错怪自己的"爱",但却很少反思自己是否"真爱"了学生,是否给了学生理智、无私的爱。由于教师爱的方式方法存在诸多问题,常常遭遇学生的"恩将仇报"。因此,教师如何施以爱心,是一项重要的师德课题。教师要赢得学生"爱"的回报,必须掌握"爱"的艺术。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教师之爱,许多教师施展了自己的招术——向学生"表白爱"、"传递爱",让学生享受到教师的拳拳之爱、无私之爱、博大之爱,  相似文献   

7.
简评:是啊,“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小作者用细腻的心发现了父母之爱、老师之爱、他人之爱、社会之爱……正是这些爱汇成了爱的海洋,懂得感恩,是对这些爱最好的回报,篇末发出呼吁,再次点题,使得文章水到渠成。能够在文章中巧妙运用排比手法,确实可以说是一篇优秀的作文。  相似文献   

8.
我国大部分的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遗余力地对孩子进行智力投资,在孩子身上倾注了全部的爱,这其中不乏夹杂着许多“痴心的爱”、“糊涂的爱”、“残酷的爱”。爱子是父母之天性,教子是父母之责任。但在一切为了孩子的主旋律下,不少父母没能正确处理好爱子与教子的关系,这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这是我们现代家庭教育值得深思的问题。在如何处理好爱子与教子关系上,我国古代学者作过很多精辟的阐述,如:北齐文学家颜之推主张慈严结合。他认为父母对子女必须严加管教,做到“威严而有慈”,反对“无教而有爱”。司马…  相似文献   

9.
爱的束缚     
爱,让人感到很温暖。父母之爱的呵护,朋友之,爱的快乐,情人之爱的甜蜜。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由种种爱构成的美好世界中。失上了爱,生活就会失失去光彩。可是这么美好的爱有时也会成为一种束缚。  相似文献   

10.
糊涂的爱     
人类的无私之爱在家长与子女的关系中体现得最为鲜明,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这种无私的爱却常常结出苫涩的果实,令他们深感痛心和失望。细品这些家长对孩子的爱,不难发现他们的爱走入了误区,是糊涂的爱。那么这种糊涂的爱具有哪些特征呢?1.爱的狭隘性爱的狭隘性主要是指家长的爱只投射在孩子身上,而排斥其他人。将爱聚焦于孩子身上的情况在许多家庭中部不同程度地存在,尤其在许多女性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有的母亲乘车时为孩子抢位子,而置  相似文献   

11.
责任是什么,责任的释义很简单:就是分内应做的事。许多事情不一定喜欢做但必须做,这就是责任。责任并不是一种加在人身上的义务,而是一个人需要对其所关心的事件作出的反应。教师的职业责任,是培养学生能够用善良、真诚之心去爱父母、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是为国家培养人才,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12.
重论师爱     
重论师爱黄伟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都对教育之爱,特别是师爱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他们的精辟论述和躬身示范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特别是对当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改革大潮中的教育现状有更为深刻的昭示和启迪。在全社会呼唤爱心,倡导“学会关心”的今天,我们在教育园地...  相似文献   

13.
许多评论家都认为《心灵是孤独的猎人》主要探索了人类反叛孤立和需要表达的主旨,但从辛格之爱、"假小子"之爱、比夫.布兰农的性模糊、同胞之爱等几个层面探究这篇小说中爱和情的主题,可以看出小说所表达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不和谐、不对等、不平行乃至是畸形的。  相似文献   

14.
赵丽萍 《教育艺术》2000,(11):43-44
爱——这个神圣的字眼,有着博大而丰富的内涵。她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哪里有了爱,哪里就有了欢乐和幸福。我们幼儿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在与他们朝夕相处中,我深深热爱上了这些活泼的小天使,奉献给他们慈母之爱、教师之爱、朋友之爱。爱——流淌在我与孩子中间。  相似文献   

15.
古代绘画作品中记录着许多生动感人的爱情故事,有记录、怀念、追忆,又有着欢愉甜蜜的心境写照。作品中物象背后呈现有凄美之爱、深沉之爱、无奈之爱以及令人称羡而不懈追求的伴侣式爱情,给后者无限想象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写了许多爱情故事,表现了作者进步的爱情观,其中“知己之爱”写得最为出众,《连城》就是代表作。小说描写的连城和乔生的知己之爱,可追溯到中国传统的交友之道——“士为知己者死”,作者就是把这种交友之道置换到爱情上,将它进行了变形处理。从分析《连城》知己之爱的几种表现形式来看,这部作品实可当作一篇爱情哲学来阅读。  相似文献   

17.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写了许多爱情故事,表现了作者进步的爱情观,其中“知己之爱”写得最为出众,《连城》就是代表作。小说描写的连城和乔生的知己之爱,可追溯到中国传统的交友之道——“士为知己者死”,作者就是把这种交友之道置换到爱情上,将它进行了变形处理。从分析《连城》知己之爱的几种表现形式来看,这部作品实可当作一篇爱情哲学来阅读。  相似文献   

18.
感恩就是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予自己的恩惠和帮助由衷的认可,并真诚回报的情感和行动。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有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恩不报非君子”。感恩更是一种素养,是学会做人的支点,同善良、爱心一样,感恩是做人的最基础素质。然而,现在许多学生,特别是独生子女,生活在爱的包围之中,已习惯了被爱:他们总希望别人爱自己,但缺少爱人之心:喜享乐,淡亲情,对自己拥有、享受的一切少有感恩之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正>一、思想品德素质1.热爱学生是音乐教师最宝贵的职业素质。许多长期从事教师职业的人,都十分珍视自己对学生爱的情感。教师对学生的这种爱,与父子母子之爱、兄弟手足之爱,朋友之爱,既有相似之处,又不完全相同。她是在教育实践中产生的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一种自觉、普通、持久的爱,音乐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人际之爱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纯正无私的。文明把这种爱称之为师爱或教育爱。这种爱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无选择性。教师在  相似文献   

20.
邢瑞霞 《新作文》2004,(9):14-15
我校上学期高二年级语期中试题的作话题是“爱”,试卷阅完后,我对全高二年级的360份语试卷进行了评析,作成绩很不理想。按理说,“爱”这个话题对高二学生来说是再好写不过的了。即使生活圈子很小的学生,他的生活中肯定少不了爱:父母之爱、手足之爱、师生之爱;爱国、爱生活、爱自然……但凡可以称为“爱”的情感。但凡和“爱”字相关的经历和事物,都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