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办好开放大学。2011年10月,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指出,大力促进人口资源向人力资源转化,提高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显著提升人口综合素质,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努力建设全国人力资源高地,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作为国家战略的中原经济区建设,构建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开发支撑体系、完善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体系、构建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重及社会化多元化开放式继续教育体系,已成为建设中原经济区重要的战略支撑。  相似文献   

2.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依托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对沈阳经济区GDP潜在增长率做出定量分析,对其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做出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建议沈阳经济区职业教育应当以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来构建区域面向未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3.
论沈阳经济区创新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阳经济区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物,区域创新体系作为区域科技创新的动力机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已成为区域发展壮大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这里从战略角度深入探讨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资源条件,提出沈阳经济区创新体系构建的战略步骤,系统阐述了区域创新体系构建的推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有力支撑,在分析地方高校人力资源状况与有利性条件开发的基础上,应当转变观念、制定战略规划、合理配置优化、建立健全人力资源柔性管理和激励机制,从而积极构建地方高校高素质人力资源开发体系。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基础上,指出海峡西岸经济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主要特点和问题,并提出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建议和对策,以期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有所借鉴.yh  相似文献   

6.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及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我国正在形成和建设的生态示范经济区,加强经济区内农村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发展现代化农业、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快速崛起的必由之路。目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存在农村人力资源素质不高、人力资源培训投入不足、人力资源参加培训意愿不强等问题。因此要通过加强经济区内基础教育、开展多样化的职业教育、构建学习型新农村等,促进和保障鄱阳湖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培训开发工作健康、快速、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7.
在明确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体为福建省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后动力机制后,运用产业簇群理论,提出整合设想:按照价值链来布局区域产业集群,形成层次不同的外向空间、承接空间、腹地空间3种形态,构建一个按照“进口(创新)—生产—出口”类似赤松“雁行”产业空间蓝图,全方位、多层次提升闽域整体竞争力,实现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一体化,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地区.  相似文献   

8.
广西北部湾经济发展离不开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构建科学的培训体系显得格外迫切。以培训需求分析为基础,引入农村人力资源能力结构,建立制度化、多层次、多方式的农村人力资源培训体系,是提升广西北部湾农村人力资源能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成人培训是区域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途径和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杠杆,在考虑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和人才发展规划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培训模式和方法,更新培训内容,整合优化培训资源,加快培训机制创新,加强区域成人培训规划等策略,将有效提高成人培训服务北部湾经济区人力资源开发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广西北部湾经济发展离不开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构建科学的培训体系显得格外迫切.以培训需求分析为基础,引入农村人力资源能力结构,建立制度化、多层次、多方式的农村人力资源培训体系,是提升广西北部湾农村人力资源能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自主创新、一区两制”,建立“区中之区”,是福建省可以尝试的一种发展模式。该项模式是指利用台湾海峡东西岸的特殊关系,在从福州到厦门的沿海地区,设置激活整个福建发展的枢纽“海峡经济特别区”。这种纯粹第三产业的特别区,用服务型产业群链接海峡东西岸,带动中国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2.
培育福建旅游精品 服务海西经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中"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优势,增强武夷山、闽西南土楼、鼓浪屿等景区对两岸游客的吸引力,拓展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等两岸共同文化内涵,突出"海峡旅游"主题,使之成为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富有特色的自然文化旅游中心"的战略定位,提出打造福建旅游品牌,服务海西经济建设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明确提出了海西建设的战略意义和目标,福建省高等教育在海西建设如何发挥核心作用,人才培养是关键。构建福建高校的人才培养和保障基地建设具有重意义。因此,要从高校的办学定位、专业结构,内涵建设等几个方面来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为海西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4.
韩国政府建设的“信息化村”模式,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在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发达的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使韩国农村进入了发展新时代。借鉴韩国“信息化村”的建设模式和经验教训,分析了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主体部分的福建省的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提出了政府主导、推动示范村建设、发挥院校教育资源潜力等措施,以进一步推动福建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进程中,福建省地方高校要抓住机遇,用哲学的视角,更新办学理念、创新办学机制、突出办学特色、改善科技服务、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办学效果,加快发展,从而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培养经济建设紧缺、急需的人才,为海西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6.
文章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经济形态,有知识经济、体验经济、生态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以及传统经济的改造提升和生态文明消费型主导的经济等,并阐述了它们的内涵、功能、特征、联系和区别;文章分别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三个方面基本要求:一是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和生态需求;二是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和最优化;三是达到生态和谐、心态和谐与人态和谐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7.
"两岸一中"与台湾海峡经济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台湾海峡两岸十几年来经贸发展迅速,台湾经济与祖国大陆经济关联密切.正在形成的东亚经济一体化"10 1"和"10 3",将进一步削弱台湾的经济竞争力,台湾经济只有融入祖国大陆经济才有出路,海峡两岸经济一体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反分裂国家法>已经从法理上确认要促进两岸关系发展、推进两岸和平统一,由海峡东岸的台湾、海峡西岸的福建以及浙江南部、广东东部、腹地江西中东部地区构建成的台湾海峡经济区,也就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8.
在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福建省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并结合生态旅游的内涵与福建省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从生态旅游价值、生态环境价值、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价值三方面构建福建省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构造判断矩阵,确定各层次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福建省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评价,从而为福建省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三明——沙县市县一体化战略是福建内陆城市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内容。实施三明——沙县市县一体化战略,核心是“城市空间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生态环境一体化”,重点是“潜力用地挖掘”,实质是“以区域为基础,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促进福建省内陆中心城市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泉州是海峡西岸经济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经济总量居全省首位,民营经济活跃,但城市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庞大.在分析泉州城市化现状及城市化进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推进泉州城市化进程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