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李淼 《教育探索》2012,(5):80-82
城乡二元结构下的教育体制性障碍是我国基础教育不公的根源.城乡二元教育体制衍生出来的教育政策弊端加剧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不公.城乡二元结构下社会分层和教育不公的恶性循环又使得我国基础教育不公持续扩大.只有改革宏观经济政策以促进二元经济经构转换,因地制宜地推进城乡一体化以弱化城乡二元社会结构,辅以改革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公平的教育制度和政策,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我国城乡基础教育的公平.  相似文献   

2.
基础教育是教育的基础,是推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但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我国的城乡基础教育存在着严重的发展不均衡现象。比如在教育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方面都存在严重的差异。城乡基础教育失衡给教育发展带来很大影响,因此,以统筹的思路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改革的重点,是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与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基础教育公共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也是日益显现。受二元经济结构影响,我国城乡之间基础教育发展存在明显差距,城乡基础教育差距的存在和扩大是我国当前教育发展的严峻现实。城乡教育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要实现城乡基础教育的一体化,首先就要打破维系基础教育二元结构的教育管理制度、二元户籍制度、教育财政制度、以及城乡教师制度的瓶颈.从而促进城乡基础教育的一体化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城乡基础教育一体化的文化逻辑与现实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与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基础教育公共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也是日益显现.受二元经济结构影响,我国城乡之间基础教育发展存在明显差距,城乡基础教育差距的存在和扩大是我国当前教育发展的严峻现实.城乡教育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然而,在城乡基础教育一体化的进程中却出现了众多的冲突,其中在文化的互动与磨合中,冲突尤为明显,不可忽视,集中表现在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方式文化等方面,跨越这些文化藩篱对推进我国基础教育一体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与问题。本文通过对山东省“十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发展有关数据的统计研究表明: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配置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性差异,这不仅加剧了基础教育区域差异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将会影响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高。本文在对教育统计数据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旨在缩小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配置区域差异、促进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小城镇是我国城市化的主要模式,它在使原有的农村基础教育划分为城镇和乡村基础教育的同时,在客观上也造成了城乡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和谐。这一状况不仅削弱了当前农村基础教育,也会对将来城镇化进程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和谐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城乡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一直是制约美国基础教育全面发展的瓶颈。为了消除城乡基础教育发展的差距,美国联邦政府制定和颁布了许多优先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和差异性优先发展农村基础教育的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和措施有效地促进了美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9,(84):19-20
幼儿教育和义务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我国基础教育出现一定的失衡现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问题日益突出,不利于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为此,应该借鉴国外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和教育发展现状,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与策略。这不仅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途径,也是紧跟世界潮流、增强教育竞争力的基础与前提。本文将通过分析国外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特点,探索国外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对我国教育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正在研究制定中,教育公平成为当前热点问题。在教育公平的视野下考察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发现我国学前教育呈现出城市和农村两极分化的状态,广大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基础非常薄弱。《规划纲要》应该体现出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改善农村学前教育是缩小城乡学前教育差异、推进教育公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证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从区域、城乡、学校和受教育群体四个方面对于基础教育均衡度进行分析发现,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发展从整体上看正在趋向均衡。各地区基础教育的差距总体出现缩小态势,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入学率,各地区中小学教师合格率差距不断缩小。同时,地区间财政性教育经费以及初等教育生均教育经费和中等教育生均教育经费的绝对差异仍然在拉大;小学和初中生均预算内经费城乡差异正在随着时序变化在减小,各地区城乡中小学教师合格率差异正在逐步减小。但是,我国中小学校之间的教育投入差距还相当大;不同群体之间接受基础教育还很不均衡。造成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相似文献   

11.
城乡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现象长期存在,直接导致了新疆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进而导致农村学生话语权、生存质量权的不平等。文章试图对新疆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现状做出客观描述,并分析造成不均衡现象的原因,以期引起政府、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民办基础教育发展趋向的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五"时期,我国民办基础教育进入一个关键的发展时期。民办基础教育发展总体呈现平稳态势,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地区间、城乡间和不同教育阶段间呈现出发展不平衡状况。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民办基础教育需要在战略定位和发展路径上适时调整,深化学校内部改革。  相似文献   

13.
重庆直辖十年,基础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全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合格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然而,重庆基础教育的发展仍旧存在诸多问题,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协调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重庆基础教育事业的进一步推进.重庆被确立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改革配套的新特区,其政策空间为重庆基础教育城乡统筹工作带来巨大机遇和挑战.通过重庆特色的凸显来冲破城乡基础教育各类瓶颈的制约,是新特区基础教育城乡统筹发展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4.
转轨时期的基础教育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尚处于不均衡的状态。造成我国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原因是多种多样,其中制度的短缺是根本的原因。因此,必须寻求有效的制度供给来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进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根据印度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研究发现,当前中国农村基础教育中存在师资力量短缺、教育经费不足、办学条件差以及辍学率高等问题,这是由于权利保障不平衡、城乡发展差距大、城乡二元结构化、教育信息公开化程度不高以及政府对农村教育关注度不够等因素所造成。运用阿玛蒂亚·森的工具性自由理论探析,这些问题要通过提高农民的可行能力来解决。  相似文献   

16.
师资配置均衡是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我国教师在城乡间分布不均衡,这严重影响着教育的均衡发展。以衡水市为例,调查发现在城乡间,我市教师在师资数量、质量、年龄、职称、学历方面有较大的差距。对此,在建立健全保障机制、统筹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上,应建立教师定期流动制,引进竞争机制,进行教师合理分流,同时建立城乡教育共同体,进而同步推进城乡教育改革,促进师资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7.
基于基础教育领域公共服务所面临的不全面、不均衡和不可持续的问题,通过对学前教育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增长幅度的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各教育阶段均存在城乡、管理、师资和水平的差异。尽管各地积极出台相应措施以应对这些差异,包括部分省市的异地高考政策,但仍存在地域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不平衡。因此,应科学地定位与定性高速经济发展所引起的享受公共资源的不平衡与不公正,从制度保障到财政政策支持方面给予考虑,使基础教育服务增强其公正性。为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的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应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教育现状的差异性,建立更加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政策体系,促进优势均衡的基础教育向学有所教的良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的基尼系数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础教育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的基尼系数表明,我国基础教育尚处于非均衡的发展状态,主要表现为:教育公用经费支出呈现强势、较强势、较弱势和弱势四个阶梯形分层,两极相差悬殊;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仍面临较大的困难;普通高中教育孕育着不平衡危机。因此,要构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框架,关注教育投入的收益与效益,明确制定政府拨款标准,大力支持弱势群体,以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已成为现阶段困扰教育发展的棘手问题。其中,师资问题是导致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一个重要因素,调查发现,自河南某县实施“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2006年的“两免一补”和2007年的免书作费政裳以来,该县农村师资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与城镇师资相比,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工资待遇偏低、老龄化趋势、编制缺乏等问题,笔者针对这些问题,结合A县的实际,尝试提出了一些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