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1 毫秒
1.
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是指排球运动员在运动员表现出来的身体方面的突出素质,是运动员承受负荷与适应环境变化的综合水平体现。主要采用了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数理分析法,对反映高校排球运动员体能水平有效指标进行了筛选,基本指标评价体系确定后,为了更准确的进行计算,采取层次分析法对相关的指标的具体权重进行了确定。选取福建省10所高校共500名学生作为测量的样本,通过K-S检验得出了"高校排球运动员体能评价体系的一般量值"与"高校排球运动员体能评价体系标准"。研究目的在于构建高校排球运动员体能评价体系,为教练员在学生的体能训练中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以自然科学类大学学报和师范大学学报为分析样本,探讨文献计量学传统指标影响因子与新兴指标h指数和复合影响因子的相关性和数量关系.以2011年版《〈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个刊影响力统计分析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为数据源,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应用K-S法进行正态性检验,根据正态分布情况统计相关性.结果表明影响因子与复合影响因子高度正相关,h指数与影响因子间也存在一定正相关趋势.影响因子和h指数各有优势和不足,互补使用有利于取得更好的评价效果.期刊评价主要基于文献计量学指标体系,采用多种指标进行综合量化.指标间的相关关系会导致评价重复,因而指标选择、权重分配和修正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暴力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运用自行设计的大学生心理暴力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478名大学生进行施测,对大学生心理暴力与心理健康各因子进行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被试大学生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高于全国常模,其中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与全国常模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0.001)。(2)大学生心理暴力及各因子与心理健康及各因子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r=0.117~0.491,p<0.05~0.01)。(3)回归分析表明,心理暴力对心理健康各因子的回归效应均达到显著(β=0.148~0.485,p<0.01),是预测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良好指标之一。结论:心理暴力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编制大学生移动社交网络人际交往问卷,用于测量大学生的移动社交网络人际交往行为,并检验其信效度。选取393名大学生进行初测调查,用于项目分析及探索性因素分析;另抽取990名大学生进行正式问卷调查,用于验证性因素分析及考察同质性信度和结构效度。结果显示,大学生移动社交网络人际交往问卷共有17题,包括移动社交网络信息沟通、移动社交网络自我表露、移动社交网络依赖3个因子,解释总方差的56.393%,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χ2/df=4.057,GFI=0.944,AGFI=0.926,CFI=0.944,NNFI=0.920,IFI=0.932,RMSEA=0.056);总量表和3个因子的Cronbachα系数为0.7450.855,分半信度为0.7350.855,分半信度为0.7350.880,表明大学生移动社交网络人际交往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能有效测量大学生的移动社交网络人际交往行为。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校公共选修课调查问卷和中国大学生综合素质调查问卷对262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以探讨高校公共选修课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关系。结果表明:(1)高校公共选修课存在显著的专业差异(p<0.05);(2)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相对比较均衡,不存在专业差异;(3)高校公共选修课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存在显著的相关(r=0.382,p<0.01),且高校公共选修课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肖亚康 《天中学刊》2006,21(2):70-72
通过对大学生武术运动员的随机、双盲实验,测定了彭祖接命丹对运动能力和疲劳恢复的作用机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基础生化指标(Hb、BUN和血睾酮T)、主观体力感觉(RPE)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大学生犬儒态度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大学生犬儒态度量表和大五人格量表对73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用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①性别、专业等对犬儒态度有显著影响(t=2.656,t=2.665;p0.05);②学校生活满意度与犬儒态度呈负相关(r=-0.358,p0.01),人格中神经质与之呈正相关(r=0.290,p0.01),其余均呈负相关(r=-0.235,r=-0.232,r=-0.137,r=-0.128,p0.05),结论:性别、专业、学校生活满意度及人格特征等因素影响大学生犬儒态度水平,可从学校和个体层面降低大学生犬儒态度水平.  相似文献   

8.
编制大学生微信障碍自评量表(SWDS),并检验其效度和信度。共选取1367名大学生,其中,582名(样本1)用于条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785名(样本2)用于验证性因子分析、内部一致性效度检验和校标效度检验,一个月后,从样本2中选取144名进行重测信度检验,以微信过度使用量表(WEUS)、手机依赖指数(MPAI)、非理性拖延量表(IPS)和自我控制量表(SCS)为效标工具。结果显示:SWDS量表包括14个条目,分为亲子关系冲突、亲密关系疏离、学习效率下降3个因子,可解释总变异的62.87%。3因子模型拟合度良好(χ2/df=1.61,P<0.001,GFI=0.94,CFI=0.96,IFI=0.96,NFI=0.94,TLI=0.95,RMSEA=0.05)。SWDS与WEUS、MPAI、IPS均呈显著正相关(均P<0.001),与SCS呈显著负相关(P<0.001)。SWDS总问卷和3因子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94、0.86、0.87、0.83,重测信度(ICC)分别为0.95、0.88、0.88、0.84。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速度攀岩发展迅猛,竞技水平已处在世界领先行列,但全国竞技攀岩却处于发展不均衡的状态;而且,国内外对于速度攀岩运动的研究也相当匮乏.为了给予教练员提供实用依据,该研究以全国攀岩专家、教练员和优秀速度攀岩运动员为调查对象,以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青少年攀岩俱乐部的优秀速度攀岩运动员为测试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个案分析法、观察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素质测试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得出我国优秀速度攀岩运动员专项运动素质四大主成分:速度力量因子、快速协调力量耐力因子、柔韧因子和综合素质因子,并确定速度力量为核心因子,得出各级因子权重.同时还根据因子得分系数,建立了优秀速度攀岩运动员专项运动素质各因子得分和专项运动素质综合得分模型.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中国男子水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优化及其训练学进行了分析和解释,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男子水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优选出10项形态指标、10项机能指标、10项专项素质指标、6项专项技术指标、9项心理指标;(2)男子水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指标权重表对高水平水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3)男子水球运动员主要表现为体型匀称、呈"倒三角型".有比较全面的身体素质和较高的机能水平,具备良好的专项技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生体型与体质之间的关系,本文依照体质健康评分标准中身高标准体重指数对不同身高标准体重学生的各项体质测试成绩进行单因素方差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男、女生各体重组体质测试成绩中,体重偏轻的成绩好于体重偏重的成绩,特别是发现营养不良反而有利于学生的体质测试成绩,这对未来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12.
针对PM 2.5的预测,使用相关系数,主成分分析,牛顿插值法等方法,利用SPSS,EVIEWS等软件,建立PM 2.5预测的多元线性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结果进行残差分析以及K-S检验,得到了较为理想的结果,最后,结合所得结果为当地政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3604名大学生进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比较研究,分析了《新标准》在测试项目、权重系数、评分标准和评价等级等方面的实用性和科学性.研究表明,《新标准》在测试项目上仍然存在分类不清,选测项目相关度不高的问题.《新标准》调整了权重系数和评分标准,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另外,《新标准》中肺活量体重指数、立定跳远的提高幅度较大,学生在短期内无法达到要求,需要做进一步的调整.  相似文献   

14.
采用测量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研究广西梧州市农村中学高中学生诸如身体形态、机能等各项身体素质测试数据,探讨学生身体素质的成因及对策.研究结果表明:梧州市农村中学高中学生的身高、体重均低于全国同龄人的平均值;学生的身体素质虽然总体上符合国家标准,但大多数都是及格,良好和优秀率较少.  相似文献   

15.
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从9个方面调查了大学生对英语校内测试的意见,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指出了大学英语校内测试存在的不足,并从能力范围、考试题型和成绩评定三个方面提出了改进大学英语校内测试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Kudryashov-Sinelshchikov(K-S)方程具有重要的物理背景和研究意义,很多学者对其精确解进行了研究,在=-3和=-4时得到了各种形式的精确行波解.本文利用指数函数法对该方程的精确行波解进行了研究,获得了该方程在任意参数条件下具有一般形式的精确行波解,包括孤立波解和周期波解,将原有的结果进行了有效的推广.  相似文献   

17.
对课堂沉默现象的研究不胜枚举,却鲜有涉猎研究生公共英语课堂沉默的实证研究。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揭示研究生阶段公共英语课堂沉默现状;利用因子分析,探索导致课堂沉默各因素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对比沉默程度高低不同的学生在各个因素上的差异性。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生英语课堂沉默的主要因素为内在因素。改善课堂沉默现象应该着眼于外在因素,以外推内。  相似文献   

18.
19.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a digitized podcast to deliver read-aloud testing accommodations on mobile devices to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and reading difficulties. The total sample for this study included 47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ith reading difficulties. Of the 47 students, 16 were identified as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who received special education services. Participa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hree experimental testing conditions, standard administration, teacher-controlled read-aloud in traditional group delivery format, and student-controlled read-aloud delivered as a podcast and accessed on a mobile device, and given sample end-of-year science assessments. Based on a factorial analysis of variances, with test conditions and student status as the fixed factors, both student groups demonstrat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gains based on their testing conditions. Results support the use of podcast delivery as a viable alternative to the traditional teacher-delivered read-aloud test accommodation. Conclusions are discussed in the context of universal design for learning testing accommo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practice.  相似文献   

20.
Standard setting is arguably one of the most subjective techniques in test development and psychometrics. The decisions when scores are compared to standards, however, are arguably the most consequential outcomes of testing. Providing licensure to practice in a profession has high stake consequences for the public. Denying graduation or forcing remediation has high-impact consequences for students. Unfortunately, tests that classify individuals are subjected to false positive and false negative misclassifications. When determining a standard, standard setting panelists implicitly consider the negative consequences of the decisions made from test use. We propose the conscious weight method and subconscious weight method to bring more objectivity to the standard setting process. To do this, these methods quantify the relative harm of the negative consequences of false positive and false negative misclassifi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