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共产党党报实践兴起、发展与成熟过程中,列宁党报思想成为重要理论来源和指针.中国共产党重视传入和阐释列宁党报思想,并积极探索本土化党报实践.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列宁党报思想传入中国并广泛传播,在列宁党报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党报事业经历了党报建党实践的兴起、党报组织功能的充分发挥、"全党办报"实践的开展、"群众办报"路线确立的发展过程,完成了列宁党报思想的本土化党报实践,并适应时代需要和中国实际而有所创新.回顾这一过程,对于发扬中共新闻事业优良传统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上世纪80年代的新闻体制改革,将党报定位为"事业化性质、企业化管理",逐步实现财政"断奶",转而步入市场经济,地市党报把"创收"作为一项重要抓手。因过分重视经济创收,致使一些地市党报在前行的道路上逐渐迷失了自我,忘却了原本担负的职责和重任,造成了不容忽视的负面效果,严重影响了地市党报质量的提高和社会功能的正常发挥。弱化了新闻的引导和启示功能新的历史时期下,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识形态面临着新的挑战、新的考验。在  相似文献   

3.
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早期进程中,列宁主义中所关涉的党报学说影响甚大,中共党报理论事实上也主要建基于列宁党报学说。但对相关议题,目前学界讨论较少,即便有所涉及,也大多以延安时期为起点或重点,忽略了中央苏区时期党的"新闻干部"所进行的列宁主义式党报实践,也忽视了延安新闻事业与中央苏区党报列宁主义式实践的内在关联及演变关系。本文尝试以中央苏区"新闻干部"及其对列宁党报学说的理解与执行为线索,对列宁主义对苏区党报理论与实践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初步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党报特稿,产生于社会思想多元化、媒介形态多元化的变革时代。在党报新闻改革的探索中,特稿既体现了新闻价值观的升华,也反映了新闻实践中信源多元化的诉求。一 西方传媒最发达的美国,特稿真正得到承认,始于上世纪50年代后。 据美国学者统计,在《纽约时报》与《华盛顿邮报》一版的新闻中,有50%左右来自政府、议会。如果再加上国际机构  相似文献   

5.
论党报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柏铨 《新闻界》2004,(4):39-40
在中国,党报一直是新闻传播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新闻传媒中的龙头,它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党报经受了来自市场的严峻考验,在贴近群众、适应市场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在理论上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实践中尚有需继续改进之处。党报改革还有很大空间。  相似文献   

6.
延安时期是党报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以《解放日报》为代表的机关报,通过改版等具体的新闻实践,逐渐形成了党报党性、组织性、斗争性、群众性的鲜明品质。不仅充分发挥了党报引领导向、凝聚人心的作用,同时,为其后党报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新闻改革实现了第三次跨越,确立了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新闻体制,新闻媒介被推向市场,带来了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然而,处于新闻媒介核心地位的党报,在经营上却遇到了困难。绝大部分党报的发行量均呈逐年下滑趋势。从总体上看,党报发行形势日益严峻、市场覆盖面不断萎缩的态  相似文献   

8.
王一岚 《传媒》2014,(5):42-43
正娱乐新闻在都市报里往往占据很大版面,主要原因是娱乐新闻是最抓人眼球、最吸引受众的新闻。相比较而言娱乐新闻虽然在党报上占据的版面显得很少,但也越来越受党报重视,往往成为党报改变刻板形象不可或缺的内容。在新媒体环境下,党报如何做好娱乐新闻,如何坚持娱乐新闻的价值导向,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新媒体环境下娱乐新闻的新态势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娱乐新闻经历了摸索、模仿、创新的发展过程。当前,在新媒体环境下,娱乐新闻呈现出以下几种发展态势。娱乐新闻"无底线"。娱乐新闻报道明星的"八卦"早就不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新闻通讯是革命时期中共党报新闻生产的主要形式,具有群众工作的属性.1940年代的中共党报改版以"四性统一"及相关制度创设革新了它的组织生产方式,再塑了新闻生产的常规机制.本文以新闻通讯工作的地方性实践为面向,以被中宣部、新华社及《解放日报》视为通讯工作典范的山东解放区党报为考察对象,从改版前后变化显著的采编常规切入,指出其在解放区的普遍性及合法性;由此勾连到通讯工作在党报"四性"逻辑的支配下,围绕"权力与效率"形成的运作机制对新闻常规的塑造,及其呈现出的"新闻领地""组合式领地""题材任务化"特征,透视出新闻常规既受通讯工作制度的直接影响,又内嵌于党报作为"集体的组织者"的锻造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全党办报、开门办报。这是我们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是办好报纸的重要法宝。过去相当长一个时期,通讯员是党报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为党报采写了很多"接地气"的新闻作品,提供了不少带有倾向性的社会问题和许多建设性意见建议。近年来,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使传统媒体受到巨大冲击,一些党报在通讯员纷纷流失的情况下,不是采取积极措施有效作为,而是听之任之,致使原本生动活泼的通联工作日渐松散,几十年辛苦发展起来的通讯员队伍几乎丢弃殆尽。加强和改进党报通联工作,既是党报参与媒体市场竞争的一个有力手段,更是实行群众路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每个记者的追求,但很多同志往往认为党报正统,很难突破,党报记者新闻创新,谈何容易!这里,我想结合自己的新闻实践,谈谈党报记者新闻创新的思辨性。灵敏度与责任感所谓创新就是要写出与众不同、与前不同的新闻特点来,写出叫人眼睛为之一亮的新闻感觉来,写出不同凡响的新闻效果来。这一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有代表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的党刊党报创刊词与改版词所表达的办报宗旨的剖析,阐释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由来与演变。比较各个历史时期党报创刊词与改版社论的不同表达,反观党的新闻思想的发展、补充和丰富。  相似文献   

13.
张鹏杰 《新闻世界》2014,(5):154-155
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当下新闻传播的主渠道。在新闻信息的传播流中,党报等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渠道功能减弱,而内容生产者的身份被加强。在网络信息传递中,党报内容常常难逃被"二次编辑"的命运。党报内容的政治隐喻被不断强化,党报也经历了从大众媒体到"政治代言人"的"他者化"过程。这一改变对我们思考党报内容改革,应对时代挑战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党报的评论历来是代表着权威的声音,传达着合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观点和立场。正是因为对党报评论的要求很高,所以评论难写,想把评论写好更不容易。笼统地说,党报的评论包括了社论、评论员文章、新闻时评、杂谈、编者按、编后、小言论等。在报纸处于强势的时期,党  相似文献   

15.
孙超 《新闻世界》2009,(3):119-119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报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它不仅承担着传播新闻信息的自然使命,而且承担着教育群众和参与国际新闻舆论竞争的历史使命和政治重任。因此,工作在党报主流媒体的新闻工作者的自身修养便显得尤为重要,其理论水平、编辑水平直接决定了党报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16.
曾鋆 《新闻世界》2011,(10):146-147
马克思、恩格斯从事新闻工作的时间很长,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革命民主报刊时期(《莱茵报》)、工人报刊时期(《工人报》)、党报时期(《社会民主党人报》,简称《社》)。应该说,马、恩的党报思想就是随着《社》的形成发展中而孕育成型的。马克思恩格斯党报思想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特征,它是报刊活动和建党思想结合的产物,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作为各级党委的机关报,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曾起到过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样,它为改革开放顺利推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时代进入二十一世纪,蓦然回首,人们发现,党报已面临严峻的挑战。晚报的兴起,都市报的崛起以及其它各类传媒数量的增多,对党报生存发展产生“挤压态势”。面对新形势,党报必须与时俱进地推动新闻改革,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党报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20年间在银川的两次会议为新闻摄影共谋大计,图片新闻从报纸配角转为主角,使党报在媒体的竞争中有了飞跃性的发展。但随着时代发展、党报改版,在提到图文并重时,总有人把这个“图”字理解为“新闻图片”,把新闻漫画、时事地图、文字图表等武器丢在脑后,不少党报甚至在改革中把美编室、漫画记者“删繁就简”了。如今,互联网飞速发展、新媒...  相似文献   

19.
新闻创新与新闻助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历史时期,对地市党报改革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改革创新,使新闻宣传体现时代性、规律性和创造性,直接影响到党报的舆论引导力和影响力。近年来,《丹东日报》就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时政报道:主动出击、形式创新时政新闻是地方党报日常宣传工作中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0.
陈力丹 《青年记者》2012,(22):29-30
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党报需要改革已成为共识.但在改革取得一定成就后,党报头版的改革长期停滞,根本的原因在于领导人活动的消息都挤在头版,使得其他更重要的新闻上不了头版.回顾党报的历史传统,即使以指导工作为主的革命战争时期的党报,亦没有党的领导人严格按照级别和座次编排版面的.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反对突出个人、不讲究党报报道的排位的光荣传统,现在被丢掉了.党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意在恢复这一光荣传统,却没有得到执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