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原重症急性胰腺炎胰腺的症理改变特点及与临床的联系。方法:对尸检的15例胰腺标本进行病理观察。结果:发现除主要表现为出血、坏死外,胰腺内血栓形成的比例较高,约占60%;而且病前患有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患者比例较高。结论:胰腺微循环劂在高原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及时、有效地改善胰腺微循环对于提高高原SAP的疗效、改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何贵强  董学文 《西藏科技》1999,(1):73-74,56
本文调查和分析了92名平原人移居海拔3658米的高频心电图,其平均年龄是38.2岁,结果显示:(1)男女之间的高频切迹数目无明显差异;(2)V1,V2导联上高频成份较多,一方面需考虑平原人移居高原后,血粘度增高,冠脉张力增加,导致右冠状动脉前降支引起前间壁病变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可提醒对心脏正后壁的重视;(3)在本次调查的各年龄组中,依其高频发迹数,初步看出了平原人移居高原后,随着年龄的增高低氧性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原缺氧环境下外源性L-精氨酸预处理在鼠第一肝门阻断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基础上建立L-精氨酸预处理模型,观察其保护作用。结果血清GSH-ST及MDA活性外源性L-精安酸预处理组各时相点均明显高于S组;而I/R组各时相点则明显较S组及IPC组为高,血清CAT活性L-精氨酸组各时相点均明显低于S组而高于I/R组,差异非常显著。结论L-精氨酸预处理对高原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确的保护作用,其机理与L-精氨酸预处理明显减少高原缺氧环境下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氧自由基的产生,减轻高原大鼠I/R时肝细胞损伤及改善肝脏微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4.
正在平原地区生活惯了的人初到青藏高原会有高原反应,原因是快速进入高原暴露于低压低氧环境后会产生各种病理性反应,常见的症状有红细胞增多、头痛、呼吸困难、失眠、食欲减退、疲倦等。统计表明,平原人快速进入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时,50%~75%的人会出现高原反应,但经过3~10天后会慢慢习惯,症状逐渐消失。不过,全球约有1.4亿人世世代代居住在高原,如中国的藏族人、南美的安第斯人和东非的阿比西尼亚人,他们在高原生活应对自如,  相似文献   

5.
采用有氧健身运动的干预手段,对比观察有氧运动是否能够缩短大学生脱适应持续时间并缓解脱适应症状。采用随机分组法,对受试者初到平原后第1、8天进行体质检测,测试肺活量,肺活量体重指数,台阶指数,立定跳远各指标。结果:有氧运动组肺活量显著提高了,肺活量体重指数,立定跳远两项指标均有极显著提高,台阶指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久居高原者初到平原后身处非缺氧环境,氧供量增加,参加适当的有氧健身运动,可减轻大学生脱适应症状,从而加快下高原后的适应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高原机动车驾驶员视觉功能状况,明确影响驾驶员视觉功能的主要因素,为修订高原机动车驾驶员视觉功能职业体检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中心视力(左右眼远视力和近视力)、双眼夜间视力、快速暗适应时间、视野、双眼色觉等指标对306名高原机动车驾驶员的视觉功能进行测定.并对155名对照人员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远视力在40岁以前及50~60岁之间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近视力在40岁以前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夜间视力和暗适应的异常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夜间视力和暗适应在30~39岁之间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视野和色觉各个年龄段观察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年龄是视觉功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其对视觉功能的影响是较全面的:远视力、近视力、双眼夜间视力、暗适应时间在40岁左右有一个较明显地衰退;各个年龄段视野和色觉无明显差异。结论:远视力、近视力、夜间视力、暗适应时间观察组均不同程度地优于对照组,视野和色觉观察组与对照组无差异;年龄能较为全面的影响视觉功能,但对视野和色觉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昌都地区畜牧业资源较丰富,但畜牧业生产基础差、结构不合理、生产水平低、经济效益差。因此,应立足本地区畜牧业的特点和优势,唱好“高原绿色食品”这个主调;搞好“草场有偿承包责任制”和“牧区配套建设”两项基础性工作;做到“结构调整与产品市场、区域规划与产业化经营、科技兴牧与更新观念”三个结合;推进“饲草饲料、良种繁育、动物保健、科技兴牧”四大工程,逐步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提升畜牧业综合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立足区内及周边市场,面向国内国际市场,高速畜牧业内部结构,即稳定存栏;提高良种化程度和能繁母畜比例;突出发展以牦牛为特色的高原草地畜牧业;大力发展城郊、农区商品畜禽业;适度发展肉羊业;限制和减少马属等非生产畜,并构筑畜牧业生产、加工、流通、信息开放体系。坚持走“质量、效益、外向”型畜牧业之路,实现畜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县域单元的中国农业生产率空间分异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阳  张红旗 《资源科学》2009,31(5):853-859
基于全国2014个县域农业统计数据,在GIS技术支持下,分析了中国农业生产率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县(市)数299个,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燕山太行山山麓平原、胶东半岛与冀鲁豫低洼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和江淮平原东部、福建西部,以及新疆的部分地区;低值县(市)数201个,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大部地区、川滇高原、黔桂岩溶地区、秦巴山区、内蒙古及长城沿线西部、桂南滇西地区,以及藏南部分地区。土地生产率较高的县(市)数197个,集中分布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苏皖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平原;低值县(市)数277个,主要分布于松嫩平原西部、三江平原、内蒙古东部、黄土高原大部、秦岭大巴山区和黔贵高原等地区。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小儿高原肺水肿的护理经验,提高对小儿高原肺水肿的护理质量。方法:对我科2002年6月-2003年6月共收治的30例小儿高原肺水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论:①由于小儿在其生理解剖及心理上的特殊性,小儿高原肺水肿的表现与成人不同,其护理措施与成人存在差异;②应根据小儿的年龄、性格、特点及病情治病护理计划,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③掌握熟练的操作技术增强患儿的信任感,争取患儿及家属的配合,是落实好护理措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原环境对平原大鼠移居高原两周内主要脏器指数的影响。方法将平原地区8周龄大鼠空运至海拔3658m的西藏拉萨,大鼠到达高原后第1至第15天,每天随机取三只称量体重后处死称心、肝、脾、肺、肾、脑等主要脏器的重量,并计算脏器指数。结果大鼠从平原移居至高原的第1天至第15天内,饮食活动正常,无自然死亡。随着移居时间延长,大鼠体重明显增加(P0.05),肝脏指数随移居时间的延长呈升高趋势(P0.05),脑指数随移居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P0.05),其余脏器指数都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大鼠移居高原后两周内肝脏指数和脑指数都有改变,可能与高原低压、低氧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原环境下藏族人饮食特点与胆石病发病情况的关系。方法:对1999年1月一2002年10月在我院因患胆石病收治的藏族293例,并与同时期收治的移居汉族,37例进行比较。结果:藏族患者男女之比为1:4;汉族为1:2,且以20一40岁年龄段患此病最多。结石形态以胆固醇结石为主,占构成比的86%。结论:高原胆石病的发病率与藏族人特有的饮食结构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周为 《科教文汇》2008,(2):208-208
高原训练是当前运动训练中的一个热点。与平原相比,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难度,作为一种特殊的训练方法.对竞技体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还有许多方面值得进一步探讨,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掌握它的规律性才能运用成功。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对目前国内外高原训练的研究进行探讨和归纳,浅析其未来发展趋势:继续向非耐力性项目扩展、模拟高原训练在发展、对象年轻化、更加重视科研支持。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与内蒙古草原生态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内蒙古草原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草原畜牧业基地之一,它位于亚洲草原区的东南部,东起于嫩江与西辽河平原,越过大兴安岭山地,经呼伦贝尔高原、锡林郭勒高原、乌兰察布高原向南达鄂尔多斯高原。全区天然草场面积达13.2亿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10亿多亩,占自治区...  相似文献   

14.
张杰  韩卓俊 《西藏科技》2003,(12):40-41
目的:为探讨治疗帕金森氏病更为有效的措施与方法。方法:采用国内新的立体定向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从而阻断与破坏致本病的两个神经通路,达到治疗目的。结果:本组共31例患者,经上述方法治疗,在术前与术后合理护理,住院7日后全部痊愈出院,随访3年无1例复发。结论:帕金森氏病经用立体定向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治疗配合良好的护理措施是一种新的治疗手段;与传统药物治疗相比,痛苦小,疗效快且不易复发,填补了一项高原空白,值得在全区推广。  相似文献   

15.
孙泽平 《西藏科技》1996,(4):36-36,38
为观察FDP(1.6-二磷酸果糖)治疗高原心脏病的疗效,我们对28例确诊为高原心脏病患者进行了FDP治疗前后的DCG检测;并与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心脏X线检查相对照,结果表明:DCG检测结果与其一致,且明显优于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初入高原士兵的血压变化规律,为制定高原部队训练和卫勤保障提供依据。方法以100名初入高原新兵为研究对象,分别在进驻高原前一个星期、进驻高原后每个星期进行血压监测,直到进驻高原后3月结束。结果进藏后前三周血压上升明显;第四周后趋于平稳,部分人员略有升降;第六周后开始下降;第九周后收缩压趋于平原水平,舒张压仍然维持相对较高水平;第十一周后舒张压接近平原水平,之后升降不明显。结论高原缺氧对初入高原人员的血压有明显的影响,直到完全适应之后才恢复原有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初入高原士兵的血压变化规律,为制定高原部队训练和卫勤保障提供依据。方法以100名初入高原新兵为研究对象,分别在进驻高原前一个星期、进驻高原后每个星期进行血压监测,直到进驻高原后3月结束。结果进藏后前三周血压上升明显;第四周后趋于平稳,部分人员略有升降;第六周后开始下降;第九周后收缩压趋于平原水平,舒张压仍然维持相对较高水平;第十一周后舒张压接近平原水平,之后升降不明显。结论高原缺氧对初入高原人员的血压有明显的影响,直到完全适应之后才恢复原有水平。  相似文献   

18.
高原紫外线与臭氧空气消毒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原环境空气干燥,昼夜温差大,室外紫外线强。虽然空气中细菌较平原地区细菌含量少,但革兰氏阳性菌在高原环境中的生存力也比较强,引起的院内感染也不可轻视,所以在医院感染控制和管理中,空气消毒是一项重要措施。长期以来,紫外线广泛用于医院的空气消毒,起到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素芝  何贵强 《西藏科技》2002,(2):14-15,26
高原医院管理创新的动因包括外在动因和内在动因。外在动因主要有:经济体制和医疗制度的改革,科学技术的发展,医院市场竞争的压力医学模式的转变;内在动因主要有:创新心理的需要,自我价值的实现,对经济效益的追求,责任感与同情心。  相似文献   

20.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隧道开挖施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冻土隧道开挖是一个新的课题,众所周知,爆破效果的好坏主要由以下三个标准来衡定:一是药量控制要好,要能将开挖岩面炸下来,而不允许对轮廓外围的围岩有破坏作用;二是必须保证周边眼有较多的炮眼半孔率;三是半孔间的岩面的平整光滑程度高。而冻土隧道对开挖的要求更高。本文对昆仑山隧道在开挖过程中采取的施工方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