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加速演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间的联系日趋紧密。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沟通、衔接和融合,已成为时代的必然选择,普职融通已成为新时代推进国家教育体系优化的重要政策话语和改革方向。普职融通至少包括三个层面的内涵:普职融合、普职沟通和普职衔接。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推进普职融通的根本价值追求,是指引相关政策和教育改革实践的核心价值导向。推进普职融通是教育制度层面的改革、协调与重构,要积极探索以机构重建优化学校教育制度,以要素融通丰富教育体系,以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教育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2.
从“普职分流”到“普职协调发展”是强化教育类型、优化教育结构的必由之路。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推动普职协调发展的新语境赋予普职分流新的时代内涵与价值期许。生态位理论视域下,普职分流到普职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普职分流“供给失效”、协调发展“重叠错位”以及分流与协调发展“割裂失调”的矛盾,面临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技术人才与学术人才、普职分离与普职融通的冲突。从生态位理论探析分流到协调发展的矛盾与冲突,寻找分流到协调发展的融通路径,是理论的应然之意;通过生态位移动、矫正、释放等途径,实现分流到协调发展的接轨共赢,是实践的应然之果。  相似文献   

3.
新职业教育法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为中职优质院校建设指明方向也明晰了价值使命,从“断头路”到“立交桥”,中职优质院校建设第一动力是“引流”;从“示范校”到“优质校”,中职优质院校建设内在要求是“协调”;从“新时期”到“新时代”,中职优质院校建设核心目标是“发展”。中职院校应积极打破历史之困、突破发展之限、破除衔接之篱,探索优质院校发展建设路径,通过打造多元化办学模式、加强中职院校内涵建设、完善新时代中职教育课程体系、创新设置专业动态衔接方案、组建中职优质教师队伍等一系列举措,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为技能型社会建设贡献职业基础教育力量。  相似文献   

4.
肖龙 《职教通讯》2022,(5):30-37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但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分析职业教育类型化改革问题,需以普职教育关系为探讨语境和思考基点。从普职教育关系出发,职业教育类型化改革在理念上需从强调普职“异质化”转变为促进普职“多样化”,关注“多样化”背后的共同本质,守护职业教育的教育性;在方向上需从走普职“区别化”之路转变为探寻普职“特色化”之路,避免类型化改革落入“内在否定主义陷阱”,从而提升职业教育“质”的纯正度和充实度;在体系上需从倾向普职“双轨化”转变为推进普职“融通化”,通过一种过程化的普职融通机制,促进职业教育既富有自由性又具有类型特色。  相似文献   

5.
美国教育家杜威十分重视普职融通,并把它作为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20世纪初期,他批判旧的狭义职业教育,倡导以普职融通为理想途径的大职业教育,以适应新时代新社会的需求。杜威坚持的普职融通就是使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在内容、方法和精神上相连,并强调职业教育的首要价值是教育性的、职业教育不等同于行业培训以及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分隔的危害。杜威所提倡的普职融通不仅凸显出时代性和前瞻性等特点,而且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以来,基础教育普职融通政策经历了三个阶段:以纠偏教育脱离生产劳动为主的普职分离期;开展农村初中渗透职业教育的普职融通雏形期;探索高中普职融通的政策探索期。尽管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绩,但我国尚未建立起基础教育普职融通的教育体系,基础教育普职融通政策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缺乏职业启蒙教育理念的引领;各学段普职融通政策缺乏衔接;缺少操作性强的配套政策。在新时代,我国应加强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的顶层设计,确立基于核心素养的基础教育普职融通衔接框架,完善基础教育普职融通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7.
“职普融通”是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为推进职业教育、劳动教育与实习融通提供了理论依据。我国新修订施行的《职业教育法》和新《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都确定了职业教育的基本目标是“立德树人、德技并修”,这为职业教育与劳动教育和实习的目标融通奠定了法制基础。“立德树人、德技并修”也是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及实习的目标;同时,普通高等教育中的劳动教育及实习也应当以之为目标。无论是职业教育,还是普通教育,劳动教育都需要与实习有机融通。融通之实践策略有:一是将劳动教育与实习有机融通;二是将劳动教育与就业见习融通;三是在思想政治课中进行劳动教育;四是单列劳动教育课程与劳动学分;五是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元素融入“课程思政”之中。  相似文献   

8.
辛威 《学周刊C版》2024,(2):25-27
普职融通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破除了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分离的现象,让区域内的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进行联合,真正实现人才共育。在普职融通背景下,中职历史教学的发展潜力巨大,为学生搭建了多样化的学习平台,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提升。中职历史教师可以开展分层教学,形成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普职融通是世界高中教育改革的主旨追求,也是我国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重要走向。目前,我国高中教育的普职融通改革举步维艰,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普、职不等值,社会对职业教育认可度低;高考相关改革滞后,尚未建立相配套的考核评价制度;普、职壁垒森严,缺乏区域性的统筹与协调;政策停留于提倡,缺乏具体的实施建议和强有力的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具备以下三个基本特征:一是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二是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三是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基本目标是:(1)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学制体系为目标,以中、高职衔接为重点,形成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融通政策。(2)以普职规模大体相当为目标.以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为抓手.实施积极有效的职业教育招生政策。  相似文献   

11.
“类型教育”背景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包括内外两大结构:内部要求职业教育层次结构衔接贯通、类型结构互相沟通;外部要求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互动融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类型教育”背景下,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致力于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打通职业教育内部衔接通道;奠定普职融通的制度性基础,促进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平等互融;加强政府层面的顶层设计,推动职业培训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2.
职业教育发展与“双减”政策的逻辑关联表现在教育一致性、政治互补性、文化相依性等方面,因此职业教育是推动“双减”改革的重要力量。而职业教育赋能“双减”具有多层意蕴,体现为观念层面增进职业教育功能认识、环境层面缓解普职分流社会焦虑、目标层面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技术层面凸显课后服务职教优势。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双减”改革中的积极作用,一是推进职业启蒙,改善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二是完善职普融通制度,缓解普职分流社会焦虑;三是提高职教办学水平,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四是整合职教优势资源,助力普通学校课后服务。  相似文献   

13.
中、高职衔接应抓住三大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蓬勃发展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为完善我国的学制填补了空白,也是构建普职沟通的“立交桥”的奠基工程之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诞生也必然会给职业教育带来许多新的实践和研究课题,中、高职的衔接就是其中之一。研究中、高职衔接要抓住具体衔接中的关键节点,才能有较高的起点、较开阔的视野,才能较深入地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14.
综合高中是融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为一体的学校类型,它的发展有助于深化教育民主化的现代教育理念、实现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以及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我国综合高中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普职教育基本等值的观念没有得到认可、办学定位不明确、体制机制不健全、课程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我国综合高中发展的路径是:做好顶层设计,建立适应综合高中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立足普职融通的多元化办学格局,找准综合高中的办学定位;深化综合高中的制度革新;加强综合高中的课程体系建设;通过试办“普职融通班”、校际合作,实现综合高中的稳步转型。  相似文献   

15.
中国职业教育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跨越式发展并未能带来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中职与高职断层,职教与普教分离。在结构功能主义视野中,教育体系结构类型包括双轨型(制)、单轨型(制)和分支型(制),而走向普职融合和实现职教体系多层次衔接贯通正是现代教育体系的发展趋向,也是解决中国职业教育体系问题的关键和前提。  相似文献   

16.
吴全全 《职教论坛》2005,(22):55-56
普职沟通问题涉及到职业教育体系内和跨体系的诸多因素,一直为我国职教界所关注。这个问题也影响着职业教育乃至国家整个教育体系的发展与完善。文章通过对于职业教育领域普职沟通问题的理论思考与分析,提出了“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普职沟通思想”、“基于教育类型观的普职沟通理念”、“基于终身教育观的普职沟通策略”和“基于个性发展观的普职沟通定位”,试图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视角。  相似文献   

17.
北京国际职业教育学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与国外优质教育品牌合作,走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实施办学体制上的三结合,实现了中职高延的新突破;以学分转移制度为支撑,实现了普职融通的新发展;以纵横沟通的多元出口,实现学生的多元成才。多元智能理论为学校建立开放多元的办学体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普职协调是在普职分流的表述已不符教育环境的实际下出场的,其内涵包括柔性确定普职比、创建中间样态学校以及确保普职间学历和机会等值。同时,普职协调并没有否定普职分流,它属于更高层次的分流和更深层次的融通。推进普职协调,应当重述分流的重要性,创新分流机制,确保地方拥有柔性确定普职比的自主权,构建国家学分银行制度。  相似文献   

19.
中职与高职的衔接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中职与高职在规模、专业设置、课程与教材选用、招生安排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特别是中职内部还存在许多问题并已成为与高职衔接的障碍.只有加强中职教育的改革,才能促进中职与高职的衔接.  相似文献   

20.
为谋求普通高中生涯教育再发展,需要将“普职融通”理解为普通高中在自身教育与广义的职业教育之间加强横向沟通与纵向衔接,以助推“普职融通”实现探索型、升学型、生涯型效能升格。这种新理解回应了劳动的本质属性,把握了劳动的重要特征,彰显了劳动的生涯教育意义。这种新理解能优化普通高中的劳动教育,助力常态体验适龄化、个体参与协作化、学生发展个性化、“劳—育”机制实效化。这种新理解蕴含的“成事”风格,为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及“五育”融合提供可操作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