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舸  李飞虹 《成人教育》2012,32(10):67-69
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一直沿用普通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政策,不利于充分调动高职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制约了职称评审对高职教师队伍建设导向作用的发挥。文章尝试结合高职教育特点,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求和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出发,分析当前高职教师职称评审存在的问题,对改革高职教师职称评审体系做了一些有益探索,并提出合理化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当前,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因政策套用、标准不科学、程序不规范等问题,导致职称评审对教师队伍建设导向作用缺失。对此,通过明确评审原则,探索构建一套富有高职特色教师职称评审政策,确立评审标准和规范评审程序,以期有效破解高职院校职称评审问题,激发教师积极性,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教师职称量化评审的探索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职称评审如何做到公开透明、科学准确,进而提升学校管理服务水平;如何通过教师职称评审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导向作用,提高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是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面临的课题。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针对高职院校办学宗旨、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和本院实际,进行了教师职称量化评审的探索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相对独立的高职教师职称评审标准一直处于悬缺状态。长期套用综合性大学教师职称评审标准,导致高职教师专业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异化,并诱发一系列系统性问题。究其原因,"双师导向"的高职教师专业发展不同于"学术导向"的综合性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依据系统理论分析发现,诱发诸多问题的根本动因在于"元素移植"式的"套用标准"。建议在研发相对独立的高职教师职称评审新标准时,应遵循独立设定、双师导向、分类考量等三条原则,并提出调整科研标准,增设实践教学标准,增加教师技能标准等三项策略。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双师型”高职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重庆市“双师型”高职教师队伍建设主要存在数量紧缺、缺乏实践能力培训平台、职称评定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只有不断扩大高职院校教师来源渠道,为专任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提供支持,同时应努力完善高职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等,才能有效促进我市高职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汪长明 《职教通讯》2016,(11):56-58
通过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高职院校的社会职责分析入手,寻求科学的职业院校教师职称评聘体系。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聘体系应该包括:建立分类管理的职业院校教师职称评聘体系;建立教学业绩与成效考核首位的评聘标准,增加课程教学改革及绩效的评聘指标;建立新的教师科研和学术成果评价指标;建立常规性的教师职称评聘工作制度;建立科学公正透明的职称评审体系,加强聘用期的管理和建立新的人事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7.
教师职称评审标准是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体系的核心要素,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采用Nvivo12.0软件编码统计分析了32所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标准,通过类属分析方法对相关文本资料分析后发现,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标准的评价要素可聚类为十一个维度,能够概括为“资历资格基本要求与思想政治及师德师风的要求”“育人及教学工作表现”“科研及专业工作表现”“教学管理及科研管理工作表现”等。通过对相关文本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后发现,高职院校教师职称标准的价值取向表现为:教师专业发展呈现多样化发展路径;获取标志性成果是教师职称晋升的“硬通货”;教学工作是教师职称评审的核心要素;对教师科研工作的评价呈现理论与应用并重的格局;管理资历对教师职称晋升具有助力作用。  相似文献   

8.
教学学术是一种传播知识的学术,其本质在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高职教育性质和教师实践性教学特点决定了教学学术对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即,契合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实现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高职院校教师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统一,满足“工学结合”人才培养需要.要实现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学术”的发展,应树立“教学即学术”的教师专业成长理念,建立健全以“双师型”教师建设为突破口的职称评审机制,构建以教学能力提升为核心的教师教学学术多样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对高职护理教育质量提升有着重要意义.应“因时”、“因行”去理解“双师型”的内涵.当前,高职护理教育“双师型”建设中还存在政策滞后,师资不足,评价体系不完善等瓶颈.促进“双师型”教师建设,需从提高“双师型”教师待遇、加强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建设、拓宽师资来源与提升“双师型”教师水平等几个方面予以保障.  相似文献   

10.
当前,高职教育已经进入内涵质量提升发展且全力冲刺的竞争白热化阶段,正值高职优质校-双高建设时期,职称评审改革工作已然进入深水区。正是基于绝大多数高职教师对职称评审工作的高度重视,而目前存在的问题却又普遍比较堪忧,整体性弱化、对称性异化、促进性软化和驱动性乏力等状况仍客观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严重打击了高职教师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学院发展建设。特此以职称评审改革为切入点,完善体制机制、构建指标体系、助推队伍建设,力求解决问题弊端;着力聚焦于驱动优质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发展,引导高职教师回归教育教学本身、投身改革建设项目、重视"双师双能"素质、实践应用职教科研,全方位、宽领域、多维度、广途径推进高水平高职优质校内涵建设稳步有序和特色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部分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存在着诸多缺陷,主要是重科研成果评定,轻教学质量考核;重科研成果数量要求,轻成果质量评价;重科研成果要求,轻学风教育;学术道德失范等。究其原因,其中就包括对教学与科研地位缺乏正确认知,不能根据学校定位的差别确立相应的评审规则等。据此,要建立更加科学完善的职称晋升机制,更好发挥职称评审的价值导向功能;要建立平行对等的学术教授、高级讲师职称制度,施行区别化的分类管理;要建立完善的职称评聘分离制度,激发教师持久的发展动力;要建立"自律""他律"相结合的职称评审制约制度,营造健康的职称评审环境。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资队伍的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然而,目前我国高职师资队伍素质与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尚有不小差距。因此,加强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把握队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有利于提高我国高职教师的素质,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策略应从转变观念,改革高职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提高“双师素质”教师的待遇,开展“产学研”结合,形成机制和保障体系等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缺乏独立的评审标准,教学业绩在评审中的作用被轻视,评审标准“论文至上、核心崇拜”,误导了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方向,阻碍了高职教育的内涵发展。建议构建具有高职特点的教师职称评审标准,增加教学业绩在职称评审中的权重,规范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聘程序。  相似文献   

14.
省级高职系统层面职称评定政策对院校个体的教师职称制度具有直接影响力。文章选取全国各高职系统最新政策文本,围绕高职个性特色、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等指标及评价模式与权力关系,分析高职教师职称评价标准的特点与问题。研究表明:评价标准中高职职业性特色突显,但部分指标与本科趋同;任职条件差异较大,缺乏相对统一的职务标准;院校个体的职称评审自主权正不断扩大,但这也会造成教师队伍的分化。建议制订国家高职教师职务标准,强化职业技术教育和教师培训交流机制,优化配置教师职称评审权力。  相似文献   

15.
创建合理的职称评审体系推动师资队伍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更好地发挥职称评聘工作对人才评价职能和激励导向作用,必须合理建立高校教师职务资格条件,实行教师职称分类评审,按照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两个导向制订适应高职教育教学需要的评审指标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6.
随着职称评审权下放,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面临着新的改革。结合高职院校教师评职特点,就当前职称评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对职称评审工作提出几点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职院校职称评审制度经过多年发展,在现实操作过程时有不公平现象等实际问题的存在,造成了职称评审制度的公平缺失,结合基于动机的公平理论,通过提出规范评审的规则与程序、加强评审专家组的建设、健立全息化监督机制等措施,论述如何以公平原则为中心,构建公平的高职院校职称评审制度。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对高职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在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上的不断深入,建立一支适应高职教育的师资队伍已是迫在眉睫,要加强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应力争做到:一要拓宽师资来源渠道,塑造“双师型”队伍,二要改革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三要制定科学的师资培训计划;四要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促进教师素质提高。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是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人事制度改革的配套政策,推进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必由之路。本文从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聘工作与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教师职称评审与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相衔接的方法和建议,为科学地建立高职院校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指标体系奠定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当前高职院校职称评审体系存在诸多问题:评审标准硬套,考核体系不全面,评审主体单一,导向作用不突出等。对此,应当在坚持科学设置指标,加强日常考核,评价主体多元等原则的基础上,探索以指标量化为导向的高职职称评审体系建设。从制定科学合理的量化方案,突出动态调整的评审重点,实施平衡协调的分类评定,保障公平公开的监督措施四个方面着手,充分发挥职称评审在人才培养中的指引作用,促进高职院校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