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师大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将举办“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国际研讨会与讲习班柏高“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一由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指导性方针,它指示我们要“面向世界”,看看国门之外有无可供采集的教育资源,以用于我们的素质教育。寻...  相似文献   

2.
从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高度谈科技和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高度谈科技和教育朱丽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小平同志在1983年提出的,首先是在教育系统谈的。既然教育要“三个面向”,那么科技要不要“三个面向”?经济要不要“三个面向”?教育的“三个面向”跟其它的“三个面向...  相似文献   

3.
<正>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伟大号召。在这三个面向中,“面向现代化”是核心,而“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分别是前者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延拓。然而,现代化建设是一个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远的不说,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就是当前的未来,只有在现阶段做到面向未来,才能保证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做到面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题词其核心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现代化,意味着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因为只有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才能把握和落实“面向现代化”。教育面向现代化主要是满足四化建设的需求,适应21世纪科技与人才竞争的新形势,为各条战线培养大批具有社会主义觉悟,具有现代意识,掌握现代科学知识与技术,有精良素质的人才。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逐步实现教育自身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张秀阁  吴江 《教育探索》2002,(11):23-24
邓小平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本从教育国际化大趋势出发,围绕面向现代化的中国教育必须首先面向信息化、面向世界的中国教育必须首先面向WTO、面向未来的中国教育必须首先面向知识经济等问题,对邓小平“三个代表”的时代内涵与本质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题词10周年。“三个面向”是新的历史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发展目标的有力保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深刻领会“三个面向”的时代精神、时代要求。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归根到底是要面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北京教育学院杨文荣邓小平同志给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三个面向”为我国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是我国社会主义教...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指明了大学教育改革的方向,大学教育要贯彻这三个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面向”,就应该了解当前世界上大学教育的动向。这几年有机会参加一些大学教育和管理的国际会议,访问过一些国外大学,就管见所及,谈谈世界上大学教育和管理的一些主要趋向。  相似文献   

9.
浅谈邓小平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的思想季慧英付国玺邓小平同志于1983年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号召。“三个面向”指明了教育事业的总指针,其核心是面向现代化,实际也就是要努力实现教育现代化。一、教育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本世纪下半叶以...  相似文献   

10.
一、为什么要实现幼儿教育现代化1.“三个面向”要求幼儿教育必须现代化。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其中面向现代化是根本,面向世界是面向现代化在空间上的伸展,面向未来是面向现代化在时间上的延伸。“三个面向”要求幼儿教育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羁绊,对幼儿教育体制、幼儿教育内容与方法等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为实现幼儿教育的现代化,培养跨世纪的人才作出努力。2.幼儿教育现代化是幼儿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1.
大学德育面向现代化刍议骆郁廷邓小平同志1983年在给景山学校的题词中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精髓,是我国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指南。教育面向现代化包括德育尤其是大学馏育要面向现代化。十几年来,...  相似文献   

12.
<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师范教育要进行怎样的改革,才能适应这样的教育方针,为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宏伟事业服务呢?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对教育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如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学制的改革,课程、教材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师资培养方法的改革,都必须考虑到,而且要迅速行动起来,配  相似文献   

13.
十年前,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其实质就是教育要现代化。三个面向相互联系,密不可分。面向现代化,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这是首要的,基本的;同时,也只有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时空上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才可能适应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建设。教育不可能先于政治、经济、科技体制的改革而建立自身的现代化体系,所以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面向世界,学习先进国家教育立国的经验,制定法律,尽力做到向教育倾斜;必须面向未来,用法律和运行机制克服有些领导和部门的短期行为,而所做的这一切都是踏实的,务本求实的,而不仅仅是哗众取宠几句口号的空喊。因此,教  相似文献   

14.
《世界教育信息》杂志创办于1987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港澳台办公室)指导,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际教育类综合性期刊。杂志坚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服务于中国教育国际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试论邓小平的现代教育观李兆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核心。其中教育面向现代化,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教育要面向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二是教育本身要现代化。这种现代化包括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两个...  相似文献   

16.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是新的历史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是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归根到底是要面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从这个伟大历史任务出发,深刻领会“三个面向”的重大意义,考虑如何以“三个面向”为指针进行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高度概括了教育与现代化、与世界、与未来的关系.教育要面向世界,是从空间的角度对面向现代化的说明;教育要面向未来,是从时间的角度对面向现代化的描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就是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教育要面向世界,就是要求我们要密切关注世界发展的新动向,吸取世界上一切对我们有用的先进技术和思想,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使我国的建设和社会的发展与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相适应;教育要面向未来,就是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满足当前的急需,更重要的是为下世纪做好人才准备.”三个面向”是紧密联系相互统一的整体,核心是面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关于教育观念现代化的探讨魏旦成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一个重大课题,内容十分丰富。“三个面向”既包括了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又包括了教育手段和教育观念等各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则是教育观念。如果教育观念不面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我们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它精辟概括了现代教育的本质,并以战略性眼光为我国教育事业制定了根本纲领和方针.正确理解和贯彻这一钢领和方针,对于我国四化事业、对于教育改革都具有深远的重大意义.面向现代化,这是“三个面向”的核心和主体.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则是现代化起飞的两翼.面向世界,是空间的横向立体观;面向未来是时间的纵向立体观;面向现代化,就是时空交叉、纵横交错的立体观.  相似文献   

20.
一、智能网络在教育面向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邓小平在80年代初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对指导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三个面向”的核心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而教育面向现代化,首先是教育自身要实现现代化,才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