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布尔加科夫不仅是俄罗斯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家,还是俄罗斯剧坛上颇具影响的戏剧家。其戏剧作品经历了从20世纪30年代全部被禁到如今深入解读的漫长过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俄罗斯学者对布尔加科夫的生平创作、戏剧作品主题、诗学特征、及其对俄罗斯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张洁 《中文自修》2012,(Z1):58-59
我盲目地深爱已然故去的霍洛维茨,或不如说是被他的音乐所爱。1999年的一天,还在美国,最为薄情只认潮流的电视,突然念旧地播放起20世纪最伟大的钢琴演奏家霍洛维茨的一场演出。一直等到九十多岁高龄,霍洛维茨才在戈尔巴乔夫的邀请下,得以返回生养他的俄罗斯,而且只演奏了一场,不知这是他个人的决定  相似文献   

3.
田京辉 《神州学人》2014,(11):50-51
我来到戏剧大国俄罗斯做访问学者,东走西看,发现俄罗斯果然戏剧兴旺发达,既没有什么剧本荒,也没有观众流失。在演出季中,每天都有几十台剧目在舞台上争芳斗艳,你可以在莫斯科艺术剧院、小剧院、大剧院观赏原汁原味的古典传统剧目,也可以在西南剧院走近身穿迷彩服、足登军旅靴的叛逆《三姐妹》。在街头戏票售票亭前,常常可以看到排队的人们,这时我就想,戏剧对于俄罗斯人,是不是就像面包、黄油一样成为生活必需品了呢?  相似文献   

4.
戏剧艺术是人类文化中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它有着电影、电视无法拥有的独特魅力。戏剧在俄罗斯有着悠久的历史,俄罗斯作为戏剧艺术的沃土所散发出的文化热情和底蕴值得我们注目和思考。本文简述俄罗斯戏剧发展历史,对中俄戏剧发展现状作以浅析。  相似文献   

5.
依靠先验的情节模式创作出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情节是当代戏剧“讽古喻今”的重要手法。分析了当代俄罗斯作家尼·萨杜尔的戏剧创作中对传统创作手法的借鉴、重新评价与发展,阐释了作家对人的本质特征及他在荒诞境遇中的命运、前途的理性思考,论述了当代俄罗斯剧坛传统性与现代性相互依赖、水乳交融的创作趋势。  相似文献   

6.
奥地利的鲁多尔夫大公爵(1788-1831)从1803年起就从贝多芬学习作曲,并成为贝多芬的挚友。1809年3月1日,他和罗勃科维茨公爵(1772-1861)、金斯基伯爵三人联合签订契约,赠予贝多芬一笔共计4000弗罗林(金币)的年金。但不久罗勃科维茨的财产因受货币贬值影响,他所分担的年金未能照付,金斯基也常常不守信用,只有鲁多尔夫忠实履行了诺言。  相似文献   

7.
《樱桃园》具有独特的喜剧性特征。它暴露出面对生存困境时人类的焦虑混乱、无计可施和人性的弱点;同时又透出深沉的忧郁:对人类生存的无奈处境的同情和思索,悲喜交融。喜剧中蕴含悲剧内涵这一特征,正是契诃夫戏剧民族性的重要表现,是对俄罗斯戏剧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其对20世纪戏剧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王莉 《培训与研究》2010,27(1):20-22
《樱桃园》具有独特的喜剧性特征。它暴露出面对生存困境时人类的焦虑混乱、无计可施和人性的弱点;同时又透出深沉的忧郁:对人类生存的无奈处境的同情和思索,悲喜交融。喜剧中蕴含悲剧内涵这一特征,正是契诃夫戏剧民族性的重要表现,是对俄罗斯戏剧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其对20世纪戏剧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一向以高度发达的艺术闻名于世,芭蕾,戏剧和马戏并称为俄罗斯文化艺术的三大瑰宝。相较于芭蕾的优雅和戏剧的经典,马戏更多地表演了有趣的人和事,使得其在漫长历史中得以发展繁荣。本篇文章简要梳理了马戏在俄罗斯的发展历程及文化地位。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屠格涅夫作为戏剧家在俄罗斯戏剧史上的独特地位;分析了屠格涅夫的“社会风俗喜剧”在题材和形式上的特点;探讨了他的“抒情心理剧”的创新意义和艺术表现上的特色;在此基础上肯定了他对俄罗斯戏剧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组建和管理戏剧团体是国民政府规范戏剧活动的重要环节。管理剧团的行政部门更迭变换,剧团组织由民间自筹到官方组建,乃至对剧团的经济扶植与日常管理中的着重点,都体现了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对于戏剧活动的强烈干预,戏剧作为文化事业的一部分被纳入国家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然而,在剧团管理方面,国民党从立足民族利益的国家统制到立足政党利益的政党专制,走上一条与民主政治背道而驰的道路,对戏剧运动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个特殊的戏剧类型,青楼剧有其独特的渊源、兴起和发展。其兴起不仅与元代社会市井都会的畸形繁荣有着密切关系,且与戏剧艺术的魅力紧密相联。它虽在元末走向式微,但其影响仍存,尤其在明清时期的戏剧里,依然可见其或显或隐的痕迹。  相似文献   

13.
柳子戏传统剧目中蒙太奇手法的运用广泛而多姿。类似电影蒙太奇的叫板式、相似式、平行、交叉、复现式等各种学蒙太奇技法的使用,使柳子戏成为中国传统戏曲的特例。柳子戏蒙太奇与西方电影蒙太奇互不影响,各自独立发展的事实,为今人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戏曲的学价值带来了崭新视角。  相似文献   

14.
咏剧诗歌是中国戏曲批评的一种特殊形式,清代乾隆之后有了较大的发展。一批化修养较高的知名人士和戏曲专家运用这种形式进行戏曲评论、戏曲研究和记录戏曲活动,提升了它的艺术品位和学术价值,这不仅丰富了传统诗歌创作,而且为戏曲史、戏曲批评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张凤翼创作分为明显的前后两个阶段。前期的《红拂记》,见出一个“识”字。它所构建的精神意蕴牢笼全剧,而且,“识”之意脉一直贯穿整个剧本创作,只是方式有所改变。后期四个剧本着力于公义与私情的调适,以期达到兼美的理想境域。在明代文人传奇发展史上,他的剧本体制成为万历后期传奇创作简约化的先声,其思想内涵亦成为明后期传奇创作情性合一的先导,因此。在明代文人传奇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明代中后期戏曲演出查禁个案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中后期是戏曲艺术发展的繁盛时期,也是戏曲文化管理较为严厉的历史时期之一。在考察明代中后期的戏曲艺术演出史时,发现明代中后期的执政者虽然没有颁布戏曲艺术的查禁法令,但一些朝廷重臣及地方官对于戏曲演出的管理依然严格。文章考辨戏曲演出史料,发现魏校、甘士价、刘宗周等曾经查禁戏曲演出,对于戏曲文化的发展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戏剧教育既是整个戏剧艺术事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又是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 ,它对戏剧艺术的发展、对人的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现代戏剧教育诞生于 2 0世纪初 ,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稚嫩到成熟、再到工具化的坎坷历程。中国现代戏剧教育为我国培养了大批戏剧人才 ,有力地推动了现代戏剧艺术的繁荣和戏剧运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戏剧界利用莎剧故事改编成话剧和戏曲上演,为普及莎士比亚戏剧作出了贡献。在当今时代,从莎剧吸取题材改编成具有现代意识的各类文艺作品,已成为时代的潮流。中国戏剧界应继续利用这座取之不尽的艺术宝库,改编各类文艺作品,为建设精神文明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戏曲评点在明代产生,《西厢记》是最早进入评点视野和现存评本最多的作品,堪为明代戏曲评点之代表。《西厢记》评点呈现出评点意图旨在娱情、评点方式渐趋系统、评点内容渐重叙事、评点美学重在求"真"等四个稳定的文学特征,表明戏曲评点在明代已经成熟,而这种成熟促使戏曲理论迅猛发展,戏曲文体也终得以独立于中国文体之林。  相似文献   

20.
The central theme of Indians is the process and effect of mythicizing history. The primary tool of the process is self‐impersonation—persons playing or being made to play roles demanded by their public image. Since impersonation is also a major device of the theatre, Kopit has structured his play on a series of theatrical images, thereby conveying his theme of impersonation versus authenticity in myth‐making through visualizations and dramatizations of impersonation in the theatrical event itsel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