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黄遵宪地方自治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遵宪受日本地方自治的影响,萌发并初步形成了地方自治思想.戊戌时期,曾将其地方自治思想付诸实践,主要体现在筹建地方自治政权和地方议会两个方面.戊戌以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黄遵宪地方自治思想日益成熟.他主张明确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权限,提出了"合群"思想,以解决传统社会向现代国家的转型和社会整合.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中国历史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建立近代的国民与国家,转型时期的"自治"观念在此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新的时期,重新思考梁启超的个人自治思想与李大钊的"民治主义"自治思想以及厘清二者之间的异同,对于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有着值得借鉴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的国家观是在20世纪初中国面临救亡图存的危险局势下形成的。梁启超认为,国家应具有独立的意志,它凌驾于社会各阶级和个人之上。梁启超的国家观是其政治思想的分水岭,他的宪法、议会、自治等宪政制度设想在此前和此后有着截然不同的内涵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公德”思想是梁启超“新民说”理论的重要部分,其核心是“利群”.梁启超借鉴西方新伦理的个人主义原则,以及建立在此原则基础上的个人权利、自由平等等思想观念,对公德内涵进行了改造,强调了自由意识、自治精神、国家意识、权利义务观念等.梁启超公德思想对于当下的道德建设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是近代思想史上一位重要学者 ,然而学术界对他的词学思想研究甚微。本文深入探讨了梁启超词学思想的丰富内蕴及其在词学思想史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地方自治思想在孙中山的思想体系中既相对独立,又从属于其所构想的革命建国方略。孙中山把地方自治视为立国之本,主张通过推行地方自治来训导国民,为革命建国大业奠定坚实的基础。他积极倡导实行"分县自治",明确表示反对"一省自治"或"联省自治",并要求在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分配方面实行"均权主义",以维护"内治统一"。孙中山的地方自治思想体现了一种通过推行地方自治而实现"主权在民"、建立民主宪政国家的真诚愿望。但另一方面,这一思想在理论和思维逻辑上也存在着某些难以自洽的矛盾与纠葛,且对后世不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1840年以后,中国开始了政治文化的转型,这是历史转型的时代,作为这个时代的启蒙学者,梁启超的思想对当时的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民权思想是梁启超政治思想的核心,梁启超的民权思想是把西方民主政治理论与中国现实相结合的产物,他的民权思想包含着对君权的尊重,其认为在中国欲行民权必先兴绅权,因此在梁启超思想体系中,民权思想占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8.
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中国之后,陆续颁行一系列有关地方自治的法令法规以巩固统治基础,发展地方事业。这些法令法规在很大程度上受了孙中山地方自治思想的影响,并使他的许多地方自治主张具体化、系统化。但由于社会经济化条件不够成熟,地方自治法令法规本身存在严重问题,自治经费不能确定且筹措困难,以及党部与行政部门不能密切配合等原因,国民政府未能实现由官办自治向民办自治的转化,这次规模宏大的地方自治运动成效甚微。  相似文献   

9.
南祥虎 《语文天地》2014,(28):36-37
梁启超的学术研究涉及到哲学、教育、文学和语言等许多个领域。语文教学只是他的众多研究领域之一,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语文教育思想。他的语文教育观,至今仍有研究的价值和借鉴的意义。一、培育人才梁启超重视培育人才,他把培育人才看作是国家和民族自强不息的根本。他认为变法之本在于人才。畅引婷、畅芳珍在《梁启超的教育思想》中指出,梁启超认为学校要教会人的不单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人学做人。他认  相似文献   

10.
顾炎武虽然不是山东人士,但山东却是他成就国家政治体制思想的主要根据地。他的国家政治体制思想主要包括去君主至尊、至贵,限制君主手中权力的主张;实行地方自治,给地方官员以更多实际治权的主张;社会基层自治的主张。顾炎武的这些政制思想与主张可称之为朴素宪政思想。  相似文献   

11.
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严复.其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并对后世具有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五四一代影响更甚。文章就严复对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陈独秀思想的影响做初步探讨,从关于进化论、教育思想、中西文化比较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并阐述了严复对陈独秀思想产生重要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李根源在亲身经历边疆危机的基础上,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治边思想。此后,他改土归流,怒俅殖边,有效地巩固了云南边疆。在抗战中,他的治边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为打败日寇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3.
康有为,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之一。为实现其政治理想,救国图存,针对教育领域提出了一系列的变革措施,并且身体力行创办万木草堂聚徒讲学。其促进中国近代化的教育思想中,不乏对现阶段中国教育改革有借鉴价值的成分。变科举、兴学校、学西学是其维新时期的主要教育思想;万木草堂办学是其教育实践的组成部分;《大同书》中的教育思想则是其教育理想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4.
五四运动后,陈独秀转变为社会主义者,他的民主观也随之发生变化,但因思想的复杂性使其民主观中出现了情感与理智、目的与手段的二重矛盾,这两大矛盾主导着他对民主的思考,是他的民主观几经变化的内在机缘。  相似文献   

15.
李塨是清初知名思想家,颜李学派创始人之一。在其一生中,他曾多次应聘入幕,辅助地方官员料理政务。他的游幕活动,既解决了其家庭生计问题,又使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广交了朋友,同时也使颜李学派的实学思想得以更为广泛地传播,并使其政治经济思想或多或少地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16.
载漪等深受儒家经典熏陶,认为学习外国的长处,就是离经叛道,将导致亡国灭种。戊戌变法,均属秕政,光绪帝已失天下人心,应予废立。主张杀洋人,杀教民,与外国开战。把正义的反侵略的爱国主义变成了荒谬的盲目排外。思想落后于时代,终被时代淘汰。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末,在内忧外患的刺激下,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志士高举救亡图存和维新变法两面旗帜,掀起戊戌变法运动,其终极目标是富民强国。虽然变法维新昙花一现,但它在中国社会近(现)代化进程当中却留下了辉煌的一页,历史意义不容忽视。特别是戊戌变法中的核心内容——政治体制改革,更是影响深远,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18.
康有为,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之一。为实现其政治理想,救国图存,针对教育领域提出了一系列的变革措施,并且身体力行创办万木草堂聚徒讲学。其促进中国近代化的教育思想中,不乏对现阶段中国教育改革有借鉴价值的成分。变科举、兴学校、学西学是其维新时期的主要教育思想;万木草堂办学是其教育实践的组成部分;《大同书》中的教育思想则是其教育理想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9.
五卅惨案发生后,梁启超作为一介国士,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己任,多次向政府和国人病陈沪案解决方略,提出了一些很有见地的主张,然而非但没有引起政府和国人的重视,反而遭致许多误解。梁启超不以为悔,其拳拳爱国之心表现于字里行间。  相似文献   

20.
近十年来,戊戌变法研究在国内外新史料的发掘,公车上书,戊戌政变的时间、过程和原因,以及戊戌时期的政治变革、戊戌思潮和重要人物等方面的研究,呈现多领域、多角度、百花齐放的局面,其中一些领域的研究呈现突出重点、集中讨论的可喜现象,取得重大进展.尤其戊戌政变研究的突破性进展和围绕公车上书问题出现的几次论战,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