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张大千以其晚年独创的泼彩技艺,卓立于现代中国画坛,成为开创型的中国画大师。对于他的山水画表现力而言,他的泼彩主要起了如下四种作用:以彩当墨,以笔当泼;以墨作底,以彩醒墨;以色作泼,晕染天趣;以笔运彩,抽象天成。这几种泼彩效果的使用,也体现了张大千在泼彩山水画中对泼彩利用上的三种境界。特别是张大千泼彩山水画中的一些作品,已经达到了以形为形、以色为色的最高境界,从而使张大千山水画开始了由传统形态走向现代形态的转换。  相似文献   

2.
张大千的山水画注重“以造化为师”,“师法自然”。张大千的山水画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仿古期、渐变期和创新期。他的泼墨泼彩山水画是他一生艺术实践的结晶,充分地表现出张大干先生勇于创新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3.
《莆田学院学报》2020,(1):95-99
论述张大千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文化与时代背景下,本于中国传统士人的文化特性,承载传统绘画的本源文化,融汇传统画理的临界文化,开创了泼墨泼彩山水画的全新时代,为后来的青绿山水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可取可用的人文历史资源和实践范本。  相似文献   

4.
张大千1899年出生于四川内江.原名张正权、张权、张爰。 张大千是20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张大千艺术最大的成就是传统与现代的交汇。  相似文献   

5.
张大千一生漫游名山大川,用眼和心摄取自然造化之美,日雕月琢,聚沙成塔,为他精彩绝伦的彩墨山水画奠定了基础,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真正体现。本文通过文献研究与作品赏析等途径,重点分析张大千泼墨泼彩山水画意象生成与呈现,这些意象反映了人与自然山水的通联关系,即从人本出发,把自然与人的情感的某种联系加以强化和表现,寄以蕴寓自己的人格、品操、情感等因素,目的是托物言志,缘物以寄情。泼墨泼彩意象的生成与呈现体现了张大千对自然超高度的审美感知与籍古开今的开拓精神。  相似文献   

6.
张大千晚年的泼墨泼彩画风使用了丰富的东方性色彩颜料,将其泼洒渲染于墨色打底的山水之上,层次丰厚而又清丽妍雅,不但表达出山水自然之远近晴雨的物理空间,也表现了色彩质感本身的层次空间。其后的追随仿效者,则往往很难达到其水墨与色彩相融的璀璨炫丽境地,由是可知张大千的泼墨泼彩绝非随兴而无章法节制的率性之作,而有其特殊的设色程序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陈思遥 《文教资料》2013,(18):61-62
无论是复笔细腻、古雅华丽的重彩画风,还是别具一格的逸笔写意,或者是独特的泼墨泼彩,张大千的绘画艺术不仅体现对中国传统绘画精神的继承和创新,更体现理论与技法上中国画色彩的全面复兴。"大千荷"以荷花图式为载体,见证了张大千对传统绘画艺术的传承和突破。  相似文献   

8.
张大千是一个性格豪爽、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他的生活充满了传奇色彩,其具有多方面的修养,人物、山水、花鸟都有极高的造诣,尤其是创泼墨、泼彩法,在山水画表现方法上作了重要的开拓。  相似文献   

9.
白雪  李浥 《文教资料》2013,(21):62-63
印象派作为西方19世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画派,颠覆了西方传统绘画中的图式结构,在艺术史的发展中具有深远的意义.印象派倡导的外光写生与色彩性、绘画语言回归绘画本身等观念,同样影响了张大千的艺术创作.张大千泼墨泼彩的作品以印象派的光色表达传统绘画的意境,丰富了中国绘画的形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10.
张大千是20世纪享誉海内外的国画大师,其"师古人、师造化、求独创"的艺术见解极具代表性。他所创造的泼墨泼彩画法,极大地发挥出了色彩的能量,色彩效果极为明丽、绚烂。张大千的绘画艺术既保持了东方艺术之神韵,又对复兴中国画色彩艺术、促进中国画现代化变革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画中的笔、墨、色三方保持着相互成就却又相互抗衡的矛盾关系。在笔墨、墨色、笔色三对矛盾关系中,笔墨矛盾最为核心,是创作中的动力因素。墨色矛盾从属于笔墨矛盾,是笔墨抒情性的重要体现,水墨黑白二色的情感分类使得墨法具有了更为直观的感情色彩。笔色矛盾是中国画线性特质与西方画学的区别表现,中国画以笔墨为核心的绘画历程,使其只能选择笔而弱化色,笔墨的重要性一定要主导色彩的使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色彩观既是“颜色色彩观”,又是“广义色彩观”、“哲学色彩观”,并在文学、语词、文字、训诂、绘画、工艺美术及思维方式等方面都流露出“尚青”的观念。作为“审美方法论”的“大色彩观”一直都“参与”着中国人的理性思维,共同“营造”着具有审美特质的中国古代文化。  相似文献   

13.
色彩是绘画的语言与表现手段,色彩为我们涂抹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在色彩写生教学中观察与表现起着独特的作用,锻炼学生正确而敏锐的色彩观察力。掌握色彩知识和作画技巧,是学习好色彩写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色彩是中国画重要的表现语言,中国画的随类赋彩,不拘泥于光源冷暖色调的局限。比较重视物体本身的固有色,而不去强调在特殊光线下的条件色,同时中国画用色也包括作者的主观意象色彩属性。宋元以后,中国画色彩向水墨转变。如何认识古人和现代画家在中国画色彩方面的用色差异。成为品鉴中国画色彩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孙琳 《集宁师专学报》2009,31(2):40-43,52
梵高的绘画在色彩上表现出非凡的创造力,他对色彩的运用和表现是他众多绘画特点中最有价值的方面。本文通过对梵高当时外部条件和内心世界的剖析,并从色彩学的角度研究归纳了梵高色彩艺术的一些特征,以更深入地探究他在色彩艺术方面的独创性。  相似文献   

16.
客观色彩确实具有很强的写真能力和充分的表现力,因此运用"条件色"规律描绘并真实再现客体便被看作是色彩的主要特征和优势。然而在绘画色彩的研究上,我们却又不能忽略主观性色彩这一个方面。艺术中色彩的感情力量和艺术表现,即色彩的精神性,主要是通过主观色彩来体现的。因此,主观性色彩是当今画家亟待探讨和研究的一个课题。画家通过对色彩知识和规律的认识,更主要的目的是要使色彩能充分表现主体的创作意图,内心体验和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中国传统绘画意象色彩观念和历史演变的剖析,以及中西不同色彩观的比较,探讨中国绘画意象色彩在当代中国画创新中的拓展,阐明色彩革新是传统中国画走向现代的重要一翼.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风景画中的光与色彩和印象派画家的作品及理论观点的基础上,研究了光是塑造风景画色彩的本源。针对光对风景画色彩语言的表现与创作和光与色是风景画家主观世界的绘画表现语言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