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法,对上海市某高校教职工体质测试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建立体质总评与各单项指标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模型。结果显示:对青年教职工体质影响较大的单项指标为最大摄氧量、舒张压、左手握力、仰卧起坐、体脂率等;对中年教职工影响较大的指标为最大摄氧量、上肢力量、躯干力量等。建议为促进高校教职工的体质健康,应优先考虑发展其心肺机能,改善上肢和躯干力量。  相似文献   

2.
以2005 年上海市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库为分析对象,采用关联规则挖掘技术对体质数据进行大量的数据挖掘实验,从中发现三大类规则。 并通过文献研究、专家访谈等方法,对部分规则做了解析,获得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研究认为:关联规则挖掘技术应用于体质研究领域具 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可以为体质数据分析和体质健康实际工作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CART决策树算法,寻找学生健康体质测试数据中各指标的非线性关系,找到各指标对学生体质测试等级的影响程度,为体育教学工作的提高提供更多维度的支持。方法:对山东大学近万名本科生的健康体质测试数据进行处理和分组,分为男生组和女生组,通过CART决策树算法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分别建立模型,并对决策树模型进行可视化表达。结果:(1)CART决策树算法可较好的通过各指标对学生健康体质测试成绩等级进行分类、训练、验证,预测结果正确率都可达到85%以上,且可判断各个指标的影响程度,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供实证依据。(2)样本中男女生各项体质测试指标对等级的影响程度情况存在明显的差异,具体表现在男生体质测试成绩等级最关键的影响因素是引体向上项目,女生体质测试成绩等级最关键的影响因素是800m项目,建议在男女生差异化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强男生上下肢力量训练和女生心肺耐力锻炼,再辅以跑动能力练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持续几年实行不同体育锻炼对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入学6个班的新生,随机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以不同的锻炼内容、方式实施的阳光体育运动,并采取了不同的管理以保证锻炼得以顺利运行.结果:连续4年在每年级的第一学期期末进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并对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2011年“实验班”的各项体质健康测试指标均比2008的指标有了显著性提高(p<0.05),也有多项指标比同期的“对照班”显著性提高(p<0.05);而“对照班”有的指标有所提高,有的指标则提高不明显.结论:在体质健康水平方面,“实验班”比“对照班”具有更全面深刻的影响和显著性的提高.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重视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阳光体育运动,将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5.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灰评估模型和灰关联模型对1985-2005年间我国大学生的体质综合发展水平进行灰评估和灰关联分析,为我国学校体育卫生的宏观决策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1985-2005年,大学生的体质综合发展水平排序.由好到差依次是1995年>1991年>1985年>2000年>2005年.2005年大学生身体素质特别是耐力素质普遍下降是体质综合发展水平等级最低的主要原因.(2)社会环境因素对我国大学生的体质综合发展水平的影响很密切,影响程度由强到弱依次是医疗卫生因素>教育因素>经济因素,其中大学生体质综合发展水平不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无限增长,而是当达到一定水平后会回落到一个平缓阶段.  相似文献   

6.
以2005成年人国民体质监测指标体系与评分标准为基础,采用3个连续性实验,寻求视力、肢体残疾人群无法完成和测量的部分国民体质监测指标的替代指标,并对替代指标的效度进行评价.实验1:提取现行国民体质监测体系中不适用于视力、肢体残疾人测试的指标;实验2:采用效标关联效度检验方法,比较上述替代指标与国民体质监测的相应指标的一致性水平,选择高替代性指标;实验3:通过对残痰人小样本的预实验和大样本操作性实验,进一步验证替代指标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我国成年人体质水平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为今后我国国民体质水平地域分布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方法:以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中20~59岁成年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监测城市为单位(共93个单位),选取国民体质综合指数、身体形态综合指数、身体机能综合指数、身体素质综合指数和体质单指标等作为体质数据分析指标;登录国家和地方气象局和测绘局网站对93个监测城市自然地理指标进行调查、整理.计算比较体质数据、指标数据与自然环境指标数据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分析;结果:国民体质综合指数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随着地球经度的增加呈增高趋势;国民体质综合指数与距离河海路程呈显著相关关系,越是靠近河海,人群体质水平越高;气温、海拔高度、地球纬度等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对北方地区人群身体形态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南方地区;身体机能综合指数随着地球经度和纬度的增加呈增高趋势;南方地区人群素质水平与海拔高度、地球经度的关系密切程度要大于全国平均水平.肺活量与海拔高度简单相关系数为-0.315,偏相关分析后相关系数为-0.508,不同的海拔高度的人群,肺活量差异具显著性;结论:我国成年人国民体质综合指数与地球纬度相关系数很低,且无统计学意义;国民体质综合指数与经度呈正相关,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即成年人体质水平总体上无南北差异,主要呈东高西低分布.  相似文献   

8.
《体育与科学》2016,(6):102-109
目的:通过分析比较不同区域的人体机能指标变化差异,找出区域分布规律,为进一步完善体质指标评价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我国20~69岁的成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主要收集肺活量、台阶指数数据,采用Kriging等多元统计方法分析资料。结果:安静脉搏(OR=0.89,95%CI为0.86~0.92)、收缩压(0.93,0.89~0.96)、舒张压(0.81,0.78~0.84)、台阶指数(2.21,2.13~2.29)、肺活量(5.54,5.32~5.77)是影响体质达标与否的相关因素;全国范围内成年人肺活量与台阶指数均呈现片状或板块状分布,不同地区存在明显的地理分布差异,并显示出一定的变化趋势及规律。结论:肺活量与台阶指数是影响身体体质水平的两个最重要的指标之一;肺活量、台阶指数两项指标均与海拔高度有关联。  相似文献   

9.
对经济发达程度不同的深圳和韶关两地区成年人体质及体育生活状况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成年人体质存在差异;体育生活主要表现在体育消费意识和水平上的差异.另外,工作时间忙,家务重和运动场地缺乏是影响两地群众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1前言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人口学和医学的研究显示:自然、经济等因素对人的健康水平、生存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国从1979年开始的儿童青少年学生体质调研,以及后续的若干次不同人群的体质调研中,均对体质的地域差异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研分析。其中重点是以淮河、秦岭为界将调查人群分为南北两大区,分别进行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等各单项体质指标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南北方在形态、机能、素质等多数指标上均存在差异。为了更为准确地了解体质的地域分布特征,以及自然环境、经济环境与体质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