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在1973年,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在《后工业社会的到来——社会预测尝试》中首先提出了后工业社会的概念和它的五大特征:一、经济上从制造业为主转向服务业为主;二、社会的领导阶层由企业家转变为科学研究人员;三、理论知识成为社会的核心;四、未来的技术发展是有计划有节制的,技术评价占有重要地位;五、制定各项政策均需通过“智能技术”.总之,在后工业社会里,“理论知识的积累与传播,已成为革新和变革的直接力量”.1980年美国知名学者、社会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发表了《第三次浪潮》一书.他从生产力的角度回顾了人类生产发展的历史,展望未来.他认为,人类迄今已经经历了两次文明的浪潮:第一次浪潮使人类从渔猎时代进入农业时代;第二次浪潮使人类从农业时代进入工业时代.今天,人类又面临着第三次文明浪潮的冲击——从工业社会步入信息社会,即后工业社会.托夫勒在书中不仅描述了新时期工业和技术变化——计算机、全球电信系统、新能源、生物技术、向空间和海洋进军等等,还从就业、家庭、社会组织、价值观念等多方面论证了这些变化对社会政治、文化、生活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我们正慢慢地步入了数字时代.信息化浪潮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电子商务为个人消费者提供了崭新的消费方式,人们在享受着数字时代的生活,同时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尽管如此,人类在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之后,开始向数字经济进发了.  相似文献   

3.
人类正在由工业化时代进入信息化时代,第三次浪潮就是信息革命,其代表性象征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第三次浪潮中的信息社会与前两次浪潮中的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最大的区别,就是不再以体能和机械能为主,而是以智能为主,信息类无形产业将成为关键资源。  相似文献   

4.
刘静 《河北教育》2004,(10):33-34
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化是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信息化浪潮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它给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所带来的是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在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网络世界、虚拟空间所带给学生的全方位的综合信息,是传  相似文献   

5.
随着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普及应用,人类开始步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成为一座架设在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不可替代的桥梁。学校教育也不可避免地融入到社会信息化的强大浪潮之中,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下半叶以来,人类社会的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给社会生产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使人类面临着一个新的经济时代。人类在经历了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之后,即将进人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历史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相似文献   

7.
<正>GIS技术应用于地理教学使学生理解问题更深刻,其独特的立体空间模拟演示,突破地域限制,使学生直观感受地理实体。随着教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运用于教学中,利用GIS教学必将推动中学地理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正从工业经济迈向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正深刻改变人类生活与社会的面貌,作为全球信息化浪潮重要组成部分的地理信  相似文献   

8.
从原始社会的“石器时代”到逐步进化的“青铜器时代”,人类由蒙昧走向开化;“铁器时代”的到来,将人类带入农业社会;而“钢铁时代”的来临,又造就了工业社会的文明。材料的发展,标志着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材料作为生产力要素之一,直接进入生产过程,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9.
人类跨入21世纪之际,由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引发的全球信息化浪潮冲击着传统社会生产的每一个角落,网络化、数字化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网络时代打破了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和会计模式,网络时代的会计也必将反映出与当今时代会计不同的特征。互联网时代对现代会计的发展提出了若干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张彤 《江苏高教》2000,(2):23-25
在人类步入 2 1世纪之际 ,知识经济的浪潮以不可阻挡之势汹涌而来。 2 1世纪无疑将成为一个知识化、科技化和信息化的新时代 ,由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信息传递技术日新月异发展所造成的深刻变革使知识成为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知识经济所带来的生产力飞速发展将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乃至一个企业持续发展最关键的因素。建立在信息的生产和分配、使用基础上的知识经济 ,其核心是科技进步 ,关键是人才素质 ,基础是教育发展。面对澎湃的知识经济大潮 ,专家们预言 :知识经济时代将继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之后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个新阶…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中叶以来,现代信息技术的遗速发展引发了人类社会的信息化革命。使信息化浪潮袭卷全球。这个浪潮冲击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对生产方式的影响尤为重要。在社会信息化进程中,生产方式从形式到内容正在并继续发生深刻的变革。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引发的全球信息化浪潮冲击着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网络经济改变了整个社会经济的生产结构和劳动结构,打破了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和会计模式,网络会计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3.
首先,高度信息化是当今人类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极大地加速了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进程,信息爆炸和数字化信息的剧增所形成的信息化浪潮正冲击着包括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等在内的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出现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网络信息资源。这必将导致整个社会结构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发生重大改变,必将改变人们的生活和价值观念。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和信息的交流日益频繁,社会各行各业更加依赖于市场信息和技术信息,社会各行各业真正需求的是具备信息处理和应用能力的新型人才,人们对信息的搜集、处理加工和运用的能力已经成为生活必需。  相似文献   

14.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带来了人类社会的不断变革,信息化浪潮已波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学习方式和教育方式。教育的信息化,尤其是高等教育的信息化有其突出的特征和丰富的内涵,同时,它也对教育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世纪之交,全球性的信息化浪潮滚滚而来,它正以巨大的力量改变着人类社会,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知识经济的悄然兴起必将波及到社会的每一领域,对高等教育也毫不例外地提出了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如何面对这一机遇,迎接挑战,以适应知识经济一日千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信息化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深刻地影响和推动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正在从根本上对高校教育产生一系列重大变革。信息化的社会将更加重视高校的功能,高校也将肩负起更加重要的社会责任。信息化文明给高校教育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使高校教育面临重大挑战。高校教育如何适应和面向信息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一、社会的信息化正在从根本上影响到改变高校教育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全球网络技术正在推动全球信息化。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变革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同样,也在推动着高校的变革。信息技…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普及应用,人类开始步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学校教育也不可避免地融入到社会信息化的强大浪潮之中,课堂教学正面临着深刻变革。这场变革不仅仅是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更重要的是对教育思想、理念、模式、方法等产生深刻的影响。作为教学第一线的语文教师、新课程的实践者,认识、掌握并  相似文献   

18.
一、我们的时代人类社会经历了数千年的农业经济和不到300年的工业经济发展阶段,在近半个世纪以来,计算机、晶体管、集成电路、个人电脑、全球网络、多媒体通讯等相继出现并迅速发展.一般认为,80年代以后人类已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以微电子与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并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产业结构,改变着人类社会的面貌.当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知识的创新和知识的创造性应用,越来越呈现全球化的态势.可以预计,21世纪将是人类更多地依靠知识创新、知识创造性应用的可持续发展的世纪.人类将进入全球化知识经济的时代.  相似文献   

19.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可以说是人类社会同大自然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和不断进化的历史。进入文明社会以后,人类大致经历了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等阶段。人类要生存、要发展,不可避免地要作用于自然界、作用于环境。在不同的阶段,人类的生产活动对基因的多样性产生了程度不同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付研 《考试周刊》2010,(10):236-237
一、知识经济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科学技术正在以巨大的威力,以人们难以想象的速度,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经济的社会的发展。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浪潮滚滚而来.把人类带人一个崭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和学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种新类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从理论上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