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字校园中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自主设计并开发建设了"教学资源库"。该资源库包括:多媒体素材库、精品课程平台、视频点播三个重要部分。在设计上充分体现海量化、可交互式、可扩展的特点,为教师进行网络和直观性教学,为学生利用网络自主性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作为网络时代的教师,如何更新观念迎接现代人类学习"信息超载"和"知识碎片化"两大挑战,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基于此,以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以新浪博客的"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博客"学习平台建设为例,探索如何利用新浪博客、播客、相册和微博等网络功能,整合网络英语教育教学资源,为英语教师教育和教师培训创设进行自主交互式学习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并讨论了基于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英语教师专业博客学习平台构建的思路、技术实现及其存在的问题,以期进一步促进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的逐步普及,为泛在学习提供支持。教育部将"三通两平台"的建设作为国家"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目标和标志工程,而"三通两平台"建设中的"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更是教育信息化深入应用未来发展的方向。笔者以深圳市南山区综合服务大平台建设网络学习空间为例,阐述了网络学习空间的概念、理论基础和规划原则、探讨了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模型和应用管理。  相似文献   

4.
一、网络培训平台创建的背景与内涵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网络资源正不断进入中小学教育领域,使传统的教育观念、学习模式发生巨大变革,也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提高教师和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机结合,努力构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5.
网络课程中的学生学习质量监控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文占 《现代教育技术》2009,19(Z1):161-162
到目前为止,学习质量监控策略一直是困扰网络课程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以"java网络课程"为个例,在网络课程的设计中,以学生电子档案袋为主线,介绍学生学习质量监控模块的设计与实现方法,实现教师对学生学习的监督和激励机制,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6.
基于.net的网络学习平台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安排学习内容和进度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本文以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电视节目制作网络学习平台"为例,对基于.net的网络学习平台构建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蒋云 《现代教学》2012,(Z1):43-44
为了让新入职教师更好地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我校为每位新进教师根据自身的实际认真制订了"自我发展"的三年规划。该规划要求从师德建设、业务进修、理论学习、课堂教学、教育质量等环节加以制订,注意个人与学校的统一、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的统一、职业道德与业务提高的统一。我校还借助网络办公平台,组织新进教师每月进行工作小结,并在整理后与其他教师分享。  相似文献   

8.
活动型课堂是高中思政课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构建"SPOC+议题"活动型课堂教学具有较高可行性。通过融合网络、课堂和社会,开展SPOC建课与议题设计、议题研讨与引领点拨、理论检验与议题感悟等活动,以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实现教学空间多样化,以教师教学理念更新推动教学设计议题化,以学生学习方法革命促进教学过程自主化,以学科核心素养导向引领教学评价智能化。  相似文献   

9.
教育的改革必然要求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性、灵活性和自由度,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安排个人计划和发展方向,网络教学是现代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开放性和互动性是传统教学无法相比的。基于web化网络教学互动平台,资源丰富,功能强大,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对学生学习有重大的影响。本文针对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应构建网络教学互动平台,设计了网络教学互动平台的模型和应用策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实现技术。  相似文献   

10.
网络学习空间是以知识存储、共享和创造为目的,以多元主体间的互动、资源建设与学习环境的管理为核心,促进个性化学习、实现智慧化教育的真实环境和虚拟环境的一体化融合的学习环境,专题教育社区是依托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网络学习空间的一种创新应用形式,本文主要从专题教育社区定位、社区成员角色、社区活动设计、社区资源建设、社区运行机制五个要素出发分析并构建了专题教育社区建设模式,以期对专题教育社区的建设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自主设计并开发建设了“教学资源库”。该资源库包括:多媒体素材库、精品课程平台、视频点播三个重要部分。在设计上充分体现海量化、可交互式、可扩展的特点,为教师进行网络和直观性教学,为学生利用网络自主性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动物解剖学》教学效果,加强同学们学习该课程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对《动物解剖学》网络教学平台建设进行了思考。要建设一套完整的网络教学平台,必须加强网络教学平台硬件建设并对其进行合理设计,注重对学生合理引导,处理好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的相互关系,提高教师网络维护能力,实现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网络交流和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3.
构建以问题、小组、活动和资源四要素组成的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的网络学习社区,并借助于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针对各个要素设置若干个功能模块,为学生提供课堂学习资源及项目实践资源,同时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互动交流空间。该网络学习社区促进学生个体及群体的知识建构,为实现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技术的进步在不断的改变教育模式,而个人学习空间是在智慧教育理念下产生的一种数字化学习环境,是整合虚拟学习环境和个人学习环境的新型学习形态,也是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一种重要学习形式.本文在对国内外学习空间建设现状系统梳理分析后,提出了个人学习空间的内涵和特征,设计目标定位及构建基础,并以智慧教育为根据,对个人学习空间的功能模块架构进行设计与分析,以期为个人学习空间的建设提供有意义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与应用对于区域教育质量提升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当前农村存在的服务支持少、落地实施难等问题,文章以肇庆市德庆县为研究对象,围绕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实现区域纽带联结、资源共享与课堂创新的研究目标,设计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框架,并提出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三个课堂"应用模式,试图推进区域网络学习空间的深入应用,以助力我国城乡教育信息化事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学习空间在促进教育变革、创新教学模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高效便捷的沟通平台,能够有效满足学生个性化和多元化发展需求。网络学习空间的构建与应用,对于推动教学观念的变革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网络学习空间”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对网络学习空间在教学中的应用现状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与应用对于区域教育质量提升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当前农村存在的服务支持少、落地实施难等问题,文章以肇庆市德庆县为研究对象,围绕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实现区域纽带联结、资源共享与课堂创新的研究目标,设计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框架,并提出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三个课堂"应用模式,试图推进区域网络学习空间的深入应用,以助力我国城乡教育信息化事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引起了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深刻变革.根据教育部提出的"要让信息技术走进课堂、面向学校、用于教学"的指示精神,为全面发动中小学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信息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活动,全面提升教师和学生信息素养及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实现教育信息化工作从"建设、配置"向管理、应用的转变.广东省电化教育馆研发了广东省教育网站支撑平台,该平台为我省各地市教育资源网站和学习网站建设提供平台支持服务,提高建设教育网站速度,降低网络建设成本及技术要求,真正实现全省范围内的资源共建共享和统一的数据管理.  相似文献   

19.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三通两平台"的一部分,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十二五"核心目标之一,同时也是信息化背景下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转变的重要体现。本文以安阳师范学院为例,阐述了目前信息化现状,探讨了地方师范院校网络学习空间建设的方案及保障措施,为同类学校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依托精品课程建设开展网络教学互动平台的实践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的改革必然要求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性、灵活性和自由度.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安排个人计划和发展方向,网络教学是现代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开放性和互动性是传统教学无法相比的。基于web化网络教学互动平台,资源丰富。功能强大,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对学生学习有重大的影响。本文针时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应构建网络教学互动平台。设计了网络教学互动平台的模型和应用策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实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