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古代诗文阅读是最新高考语文试题的重点内容之一。《考试大纲》的总体要求是:“能阅读浅易文言文。”古代诗文阅读包括浅易文言文和古代诗歌鉴赏两方面内容。浅易文言文阅读的考查,一是侧重于常见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实词的考查以中学学过的为主,虚词的考查范围为《考试大纲》列出的虚词。二是侧重于文言句子的翻译,以考查考  相似文献   

2.
关于文言文阅读,《考试大纲》的要求是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因此,高考对文言文的考查一直注重基础,主要考查常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而对内容的考查往往也落实在对关键字词的理解上。从选材来看,以记叙为主的人物传记一直是重点。近年来,个别地区也考查到其他文体。  相似文献   

3.
高考文言文考查学生阅读浅易古文的能力,目标定位非常清楚。涉及到如下几个方面:常见的实词、虚词、句式、翻译、筛选信息、概括和评价。纵观历年高考题,考查特点有二:其一,稳定性;其二,合乎阅读的规律。稳定性首先体现在多考查传记类作品(议论性文本要求太高)。选文从《史记》到《旧唐书》,基本框定在二十四史里。实词限定于教学大纲规定的120个及其他常见的词语。至于高考考查的虚词“为”、“以”、“焉”、“因”等18个虚词在课文中俯拾即是,出现的频率之高,不必累述。从考查实词到对文字的筛选、概括、评价,实际上合乎阅读的感知———…  相似文献   

4.
一、明确高考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高考《考试说明》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考生复习备考的依据。“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是一个总要求,分为两方面内容。1.理解这在语文能力层级上属于 B 级,即考查的是理解能力。这方面要求包括以下三点:(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了解常见文言文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常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高考中文言文阅读都是选自课外的一个语段的综合题,检测学生通过对课内的学习把知识迁移到课外的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001年文言文阅读部分的考查遵照2000年度语文科《考试说明》的主旨,在取材上先用了较为接近口语的浅易形式的文言文,通过6道小题,分别考查了学生在掌握实词词义、虚词用法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等方面的水平与能力,同时又注重考查了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信息的筛选与提取以及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从语言运用的角度看,选文没有生僻难解的词语,没有文言虚词的特殊用法,也基本没有难解…  相似文献   

6.
依据《考试大纲》,高考文言文阅读的总体要求是一般性读懂浅易文言文。所有题目,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信息筛选、文意概括分析、文句翻译和语段断句,都是这总体要求的表现形式。文言文阅读题目是对知识积累和推断能力的综合考查。让我们先回顾一道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题目。  相似文献   

7.
文言文阅读历年来就是考试命题的重点。从各地的语文试卷看,随着考试对文言文选材的丰富和内容的多样化,考查点也逐渐由过去的对实词、虚词和文意的理解扩展到了现在的对句式、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文言修辞等知识点的全方位多角度的考查。这就要求我们在平常的学习中对文言文翻译重视起来。我们知道翻译文言文的基本原则是信、达、雅,在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都对高中学生在文言文阅读能力方面提出了理解文意的要求。《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2002年修订本)要求阅读文言文要“能理解含义,读懂课文”,考纲则更明确的提出了“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要求,已经完成初稿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高中生要能“读懂浅易文言文”。所谓“读懂”,应理解为心里明白,能正确的表述出来(口译或笔译)。作为高考的一项能力要求,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用白话文正确的翻译。“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实际上考查的是学生在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常用文言句式…  相似文献   

9.
对2008年高考语文试卷作一番深入的分析,可以有效地指导2009年的高考语文复习备考工作。对文言文部分的考查,2008年高考全国各省市的14份试卷加上新课标实验区的4份试卷,共18份试卷。命题人严格遵循考试大纲,在要求考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基础上,没题考查了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对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理解、翻译和断句等,分别测试了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等多种能力。  相似文献   

10.
第三大题为文言文阅读,包括6道小题,其中第11—15题为四选一的客观题,第16题为主观性的翻译题,6题总共20分。遵照2003年语文科《考试说明》的精神,在取材上选用了较为接近作者当时口语的浅易形式的文言文,分别考查学生在掌握实词词义、虚词用法等方面的水平与能力,同时又注意考查学生在筛选文中的信息以及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方面的能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多年未曾考查的  相似文献   

11.
《考试说明》在“阅读浅易文言文”这一总要求之后,提出了五条具体要求。其中第一条是实词词义,第二条是虚词用法,第三条是特殊句式,这三条要求是文言文中语言方面的要求;第四条文意的分析与评价是内容方面的要求;第五条文言文的翻译则是兼括语言形式与文意内容两方面的综合要求。从这五条具体要求的设  相似文献   

12.
[命题特点]文言文阅读在高考中占有较大比重,从选材上看主要是比较浅易和典范的史传文,内容主要是为官清廉、为人正直、为国尽忠、为民尽职、为子孝顺等,字数在350-500间;赋分前几年稳定在18-20分,2002年调整为21分,测试点主要在词语(实词、虚词)、句子(文言句式、句子翻译)和篇章(信息的筛选和对文意的理解)等方面。从命题趋势看,文言实词和虚词更接近教材,有的选项直接取材于教材。为了更有效地考查学生阅读文言文的真实水平,2002年还增加了一道文言文翻译题,占5分,要求以直译为主,即要译出原文…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大纲》和高考《考试说明》对高中毕业生的文言文阅读有明确的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近几年高考文言文阅读材料一般选自课外(以传记体为主),而设题的着眼点则是课内所学的基础知识,重在考查运用能力,并以《考试说明》所列考点作为检测的标准。因此,复...  相似文献   

14.
纵观1994年新高考(3+2)以来的文言文阅读命题,呈以下特点:一、从命题的原则看,试题严格遵守《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符合阅读规律,贴近考生实际,既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又有利于中学文言文教学。二、从命题的选文看,几乎无一例外为史传散文。这些史传散文,一般没有生僻难解的词语,没有文言虚词的特殊用法,也少有难解的名物典章制度方面的专门术语,文言文阅读材料中主要历史人物都是正面的,诸如孝子、清吏、直臣,有利于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三、从命题的内容看,稳中有变。实词含义、文句翻译、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相似文献   

15.
试题总评综览2011年各套试卷的文言文阅读题,可以用以稳为主,稳中有变八个字来概括,这是由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大纲分别从教和考的角度都将阅读文言文的要求定位在浅易所决定的。为了浅易,试卷的选材大多为人物传记或叙事性的作品,考查的重点多数为常见的文言实词、常见的文言虚词、翻译文中的句子、筛选文中的信息和概括分析内容  相似文献   

16.
新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在谈到文言文的“教学目的”时是这样说的: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在谈到“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时是这样说的: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重点掌握常见的15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用法。  相似文献   

17.
<正>文言文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文言文教学作出明确规定,即初中生要“具备诵读古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并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因此,对初中生文言文的教学要从基础抓起,重点提高文言文学习能力、掌握学习方法。虚词教学作为文言文教学重点和难点,要求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理解能力。一、虚词的概念许慎在其《说文解字》中从意义的实在与否对实词和虚词作了界定,即实词具有实在意义,  相似文献   

18.
林旭刚 《学语文》2004,(6):29-29
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中的文言文阅读部分是节选自《后汉书·孟尝传》的一段文章,试题考查内容包括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用法 ,文言文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对文言语句的翻译。以下就结合今年的高考试题谈谈文言文阅读复习时应注意的两个基本问题 :一、平时注意积累常见的实词、虚词的用法高考《考试说明》要求“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对于实词 ,应注意古今词义不同和一词多义的现象。古今词义变化的情况有五种 :〔1〕词义扩大。如“江、河”古义专指长江、黄河 ,现在泛指所有的江河。〔2〕词义缩小。如“妻子”…  相似文献   

19.
要提高高考文言文的解题技巧和得分率,首先要明确考试范围和要求:《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出要能阅读浅易的古文。近年来文言文阅读材料多为史传类文章,以记人记事为主,如2000年选自《三国志》,2001年和2002年均选自《史记》,而2003年则是从《旧唐书》和《资治通鉴》上各选取一节组成一篇文章。其考查的重点是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其次要明确高考文言文试题的  相似文献   

20.
一、中考文言文阅读走向分析近两年中考文言文阅读考查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背诵默写;理解常用实词、虚词;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诵读、理解、感悟文章内容;把握文章写作特点等。考查的题型主要有填空题、选择题、解释题、问答题四种形式。一般来说,背诵、默写以填空题或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理解常用实词、虚词以解释题或选择题形式出现;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以选择或问答题的形式出现;对文章写作特点的考查主要以选择或问答题的形式出现。2004年中考文言文阅读命题,则将在基本保持前两年题型的基础上,力求从多方面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