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理念1.重视写作准备过程的指导和评价,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技能。2.注重习作素材积累的同时,重视写作情感的积累。培养学生带着情感观察事物、描述事物,使习作真正成为学生“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要”。3.通过“为照片选背景”“看照片介绍背景”等活动,让习作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心灵。导写过程一、“为照片选背景”,激发表达欲望1.同学们,假如你就要离开自己生活学习了几年的校园,你会依恋这曾经洒下汗水泪水、留下欢声笑语、播下希望理想的母校吗?那就让我举起相机,为你拍下一张在母校生活的照片。请问:你想选校园…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生活中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初步体会其中的简单规律。2.通过观察、科学猜想、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观点分析日常现象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教学过程】一、寻找排列的规律1.认识"一一间隔排列"师:我这里有一些乒乓球。我准备把它们按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目标】1.通过寻找自己成长的足迹和纪念物,发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2.欣赏自己的成长,展示自己的能力,感受成长的快乐。【教学重点】学生能比较全面地认识"成长"的含义,感受成长的快乐。【教学难点】学生感受到成长的快乐。【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调查自己出生时的体重、身高。2.学生搜集小时候的照片、物品。3.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交流实物,感知成长  相似文献   

4.
一、设计理念:1.学会仔细观察事物的变化,能按实验的过程有顺序地叙述一次科学小实验的演示过程,并能清楚写出人的动作、语言和心情的变化。2.初步掌握这个实验的科学道理,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习作要求:1.让学生仔细观察小实验后,有条理地说出小实验的具体经过。2.写一篇观察作文。教学时间:2课时课前准备:一根铁丝、几张纸条、一盒火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1.教师取出几张事先准备好的纸条,问学生:“这是什么?”2.导语:老师今天已经把这几张纸条在保险公司保了险,把它绕在铁丝上,用火烧也烧不着,因为“保过险…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育学生要勇于认错,不隐瞒自己的错误。 教学要点 1.勇于认错是诚实的表现。 2,隐瞒自己的错误不利于自己的进步,努力做到勇于认错。 教学准备 1.幻灯。 2.配乐录音《尺子和花瓶》和课文故事录音。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师:同学们,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也常常会犯有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不足为奇,关键是看你能不能承认错误,改正错误。所以,有了错误,我们要做到勇于认错。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1.认识“场景”,了解写场景的基本方法。2.通过观察,学习具体地描写一个场景。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主动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健康情感。课前准备1.学生:(1)有意识地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并想想他们各有什么不同。(2)分为甲、乙两大组,各组选出自己的代表,准备参加扳手劲比赛。2.教师:(1)准备写有习作要求的课件或小黑板。(2)准备关于场景描写的例文课件。(3)有关场景图片。教学过程一、导语激情,启迪审题1.导入。同学们,在学校、在街头、在教室、在集市……我们可以见到许多的人物活动。这些人物活动组成了各种…  相似文献   

7.
一、对学生进行瞬间记忆训练教育心理学家研究"痕迹理论"所得出的结论指出:"凡是已经识记过的事物都会在大脑组织中以某种形式留下痕迹"。记忆痕迹在脑中的储存分三种情况:瞬间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瞬间记忆储存时间很短,但在记忆过程中占有主要作用。在这个基  相似文献   

8.
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过程中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一张照片,并问问父母当时的有关故事。2.教师准备。(1《)摇篮曲》音乐的动画。(2)自己儿子的成长相册。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郾学习与时间相关的知识。2郾掌握查找资料的一般方法。二、能力目标1郾会从书刊、网络及其他途径查阅、整理获得相关科学资料。2郾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能发现和提出问题,尝试决身边的实际问题。3郾能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4郾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借助老师、家长帮助,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三、情感目标1郾保持与发展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兴趣。2郾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3郾能注重事实,尊重他人意见,乐于合作与交流。教学过程:一、…  相似文献   

10.
教学准备1.给每位学生准备一个水枕、一条一米长的绳子。2.三张自己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的照片各二张。3.搜集自己成长的故事。教学实录师:今天我已经是第二次来你们学校了,通过观察,我发现咱们  相似文献   

11.
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在看、玩、做、想等探究活动发现万花筒的一些奥秘;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体会科学研究的乐趣;3.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尊重人、与人合作、勇于创新的科态度和科学精神。教学准备:1.每组一个托盘、一个万1.每组一个托盘、一个万花筒、一张《研究记录评价表》、一把剪刀、胶条。2.材料桌上准备一些制作材料:电镀铝膜、多棱镜、彩色透明纸(红、黄、绿、粉、蓝)、平面镜片、彩色小碎粒。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玩具,你们谁认识?师:在你们…  相似文献   

12.
一、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为了使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例如:在教学《利息和利率》这一课时,可以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银行去参观,并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观察银行周围环境,特别要记录的是银行的利率,学生记的时候就开始产生问题了,"利率是什么"、"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等等.然后就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到上课的时候学生由于是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来解决问题,从而找到符合实际需要的储蓄方式.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的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意识,树立起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勇于探究、创新的使命感和责任感。2.知识与技能:懂得什么叫事物的“潜在属性”,并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3.过程与方法:(1)在共同协作中讨论探究事物的潜在属性,填写简单的《研究性学习记录表》。(2)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发现中提问,在探索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具准备】投影仪、打印文字内容的投影片子数张、《研究性学习记录表》数张。【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激发学生探索事物属性的好奇心1.导入语: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你以前听过哪些故事,愿意说给老…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让学生实验,经历猜测、收集与分析实验结果、检验等过程,初步体验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及不确定事件。(2)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使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2.教学思考:对于现实生活的问题,让学生从数学角度、从科学角度给予解释。3.解决问题:立足现实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得出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概念。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合作与交流过程中,体验小组合作有利于探究数学知识。(2)养成学生严谨的、科学的思考问题和认识事物的态度。教学重点:初步体验有些事…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学生借助自己熟悉的事情,从不同角度感受百万分之一。2.学生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二)能力训练要求让学生通过自己熟悉的事物体会百万分之一,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从较小数据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使其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教学环节,并从中获得成就感,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教学重点1.用熟悉的事物理解百万分之一等较小的数。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教学难点通过测量、计算,能对含有较小数字的信息作出适当的…  相似文献   

16.
目标:1.在不规则的线条画里找出小鱼形象,并添画鱼的眼睛、嘴巴、鳍及花纹等。2.学习合理搭配颜色,乐于表现美。准备:1.画纸、黑色水彩笔、油画棒每人一套。2.范画,录音机,轻音乐磁带。过程:1.产生兴趣。(1)教师边讲解边示范画线:有一条奇妙的线,它最爱在纸上快乐地跳舞。你瞧,它在这儿转了一个圈,又在那儿转了一个圈,在每一块空地上都留下了它的痕迹。(2)幼儿徒手练习“画”会跳舞的线。2.师幼一起观察会跳舞的线留下的痕迹,找找小鱼藏在哪里。3.从这些会跳舞的线里找到小鱼后,教师添画小鱼的眼睛、嘴巴、鳍、花纹等。4.讨论:怎样让这些小…  相似文献   

17.
活动要求: 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培养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敏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2.培养学生利用图书馆、广播、电视等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围绕主题进行讨论、分析、设计的能力。 3.培养学生锤炼词句准确表达的能力和交际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师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广告语。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认识公益广告 1.同学们,在日常生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第九册第64~65页《超市购物》。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数学,懂得数学不是虚无缥缈、脱离实际的,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让学生会“思”善考察,会“看”能统计,会“问”敢交往,会“学”有方法,会“说”有根据,会“做”能应用。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搜集整理数据的能力以及管理组织能力、合作协调能力、自我创造能力、深入生活能力。4.教育学生学以致用,做事认真,用数学眼光透视周围的事物,增强数学意识。教学过程第一阶段:了解超市运作教学准备:笔,笔记本,人民币等。教学要求:1.以小…  相似文献   

19.
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它不仅要求引导学生从周围常见的事物与现象中去发现科学的基本概念,获得科学知识,同时要求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探究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求新知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力让学生去探究,不断启发学生去猜测、去思索、去动手实验,让学生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获取科学知识,增长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本文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说说我的做法:一、提出明确任务,突出实验的目的性;二、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体验实验的生活性;三、精心设计问题,体现实验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第九页,做一做及练习一第5、6题。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观察、操作,初步感知物体有长短,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一般方法。2.在比较事物长短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关系,并从中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3.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4.通过练习与游戏,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互助合作、创新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掌握比较的一般方法,会比较几个物体的长短。 教具准备:十袋物品随人数而定,里面有不同长度和不同颜色的铅笔、彩纸、直尺、毛线等。学具准备:两支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