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江苏省高校体质弱势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进行体育锻炼状况和心理健康水平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不同体育锻炼项目、不同运动量、不同体育锻炼心理体验与体质弱势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丰富我国体质弱势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效应的实践与理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江苏省高校体质弱势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进行体育锻炼状况和心理健康水平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不同体育锻炼项目、不同运动量、不同体育锻炼心理体验与体质弱势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丰富我国体质弱势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效应的实践与理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雷建 《体育世界》2009,(7):116-117
通过对湖南永州国家级贫困地区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调查,结果发现贫困地区大学生体育锻炼状况不容乐观,针对贫困地区实际情况,希望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从而提高贫困地区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4.
运用问卷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河南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与体育锻炼习惯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质受环境、营养、医疗卫生、体育锻炼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提高的效果是其它影响因素所不能替代的.河南省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有喜有忧,体育锻炼是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曹阳 《湖北体育科技》2013,32(5):406-407
运用实验法、问卷法、抽样调查法对武汉科技大学390名在校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和体育锻炼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整体体质正常,近一半大学生有良好的锻炼习惯,21%的大学生很少锻炼,对提高大学生体质水平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对江苏省40所中小学体质弱势学生的体育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开设适应性体育课程;开展与体质弱势学生相适应的课外体育锻炼与竞赛;加强心理指导;加强师资建设;完善学校体育设施等,从而有效地提高体质弱势学生的体质与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陆建明 《体育科研》2009,30(3):93-96
根据2008年江苏省大学生体质调研数据,应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体质测试法、问卷调查等方法,全面了解当前江苏省大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以及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情况,进一步分析锻炼态度与体质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8.
王辉  张玉红 《体育文化导刊》2012,(3):105-107,129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大学生暑寒假期体质健康水平变化和体育锻炼情况及影响因素加以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在寒暑假期体质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在校期间,影响大学生寒暑假期体质健康的主要因素是缺乏体育锻炼;大学生在每周锻炼次数、每次锻炼时间和每次锻炼强度上相较于在校期间都有所下降,且在每周锻炼总时间上下降明显;影响大学生寒暑假期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缺少场地器材、过高或过低的气温,缺少锻炼时间等。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生活方式现状及其对体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利森 《安徽体育科技》2007,28(3):60-64,76
采用问卷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安徽省大学生生活方式以及体质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安徽省大学生体质情况总体良好,男生优于女生;男女大学生有相当比例存在各种不良生活方式;体育锻炼习惯与身体成分、体质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对山西省在校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和课外体育锻炼状况进行调查,全面了解和掌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基本状况,理清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缺失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学生体质下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江苏科技大学2002至2004年学生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情况的动态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科技大学学生体质健康总体水平不断提高,但存在身高体重指数呈现向较低体重偏态分布、男生超重和肥胖显著增加、耐力素质严重滑坡等问题。建议加强健康教育,增加体育设施的投入,提高学生"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锻炼意识,强化课内外体育锻炼"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良好生活方式的培养和建立,优化体育课堂实践教材和内容选择,深化体育教育改革,加强学生对与体质健康相关性较高项目耐力素质的锻炼,有效的促进整体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针对高等学校学生体质健康的状况,建立科学的大学体育课程体系,实施学生体质健康干预机制,以遏制学生体质下滑。结果显示:"三自主、一干预"的"俱乐部"模式教学形式,"月月有大赛,周周有小赛,天天有安排"的课外体育活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干预模式,针对性强,激发了"体弱"学生锻炼的兴趣和动机,保证了其体质健康水平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为了正确引导体育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质水平,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实验对比法、逻辑分析法对仰恩大学2007级、2008级、2009级新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数据进行简要分析,结果表明:学生体质的优秀率逐年降低,良好的比率相对增高,总的合格率有提高。因此,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对学生体质健康的作用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4.
阳源 《四川体育科学》2011,(4):137-139,146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民族高校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提高当代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笔者对四川民族学院、西南民族大学、阿坝师专三所民族高校的2007、2008、2009三个年级的普通本专科藏、汉族大学生共6 000人健康体质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中,藏族学生共3 000人次,男女各1 500人;汉族学生3 000人次,男女各1 500人。采用测试与对比的方法,对藏汉族大学生进行6项指标测试与对比,并对近4万条数据进行整理与全面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旨在为民族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高校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提供管理参考。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高校体育发展趋势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高级阶段 ,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和提高技术人才素质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 ,是联系终身体育与普通体育的纽带。高校体育又是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基础 ,是实现世界体育强国的战略重点和实施全民健身运动的关键。进入 2 1世纪 ,研究和探讨高校体育教育发展趋势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黄晓丽 《体育科技》2010,31(4):89-91,94
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是指由于身体患有不适宜参加剧烈体育运动的急、慢性疾病、或运动器官功能不全、或体型过度肥胖(BMI≥26.5)或瘦弱(BMI〈20)、或体质虚弱的群体,也是当今大学普遍存在的一个群体。由于该群体在生理上具有体质虚弱、体型过度肥胖或瘦弱、身患残疾等特点,不仅造成了该群体体育运动能力的相对低下,也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了自卑、交际范围狭窄、对同学的优点嫉妒等消极的影响,这导致该群体具有体育厌学心理、技能学习的畏难心理体能低下的自卑心理等心理现象。从需要的角度运用社会认知理论探究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体育锻炼心理,认为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仍具有满足生理需要的、提高自我效能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满足情感需要等体育锻炼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集美大学体育学院学生足球裁判员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学生足球专业理论知识薄弱,学习动机和目标扭曲,停留在应付等级证书考试的基础层次;情绪不稳定、承受能力差是影响学生实践执法能力的重要因素;学生忽视对身体素质的训练,缺少主动针对性的体能练习;培训班教学时数少,教学方法单一,短时间集中学习不利于学生消化吸收;建立针对性培养计划、加强与地方足协合作是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提高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学生体育课、课外体育锻炼、课余生活方式的调查,并对大学生体质、体能与健康指标进行测试分析,揭示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为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9.
高等学校有效健康促进模式与实践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当前学校健康教育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高等学校有效健康促进模式”理论,并据此设计实施“改善学校心理环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体质健康”两项内容不同的学校健康促进优先干预项目,开展项目效应评价实验研究。以改变学校健康教育与学生健康问题相脱节的局面,从而实现学校健康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20.
试论定向运动教学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向运动作为一项集智力和体力锻炼为一体的健康型体育活动,以其浓厚的娱乐性、强大的挑战性以及良好的健身效果等特点,深受体育爱好者和广大学生的青睐,具有较强的社会推广价值。将定向运动作为一种体育课程素材应用到实际的体育教学中,对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等方面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定向运动应用于体育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困扰我国定向运动教学的若干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