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传统村落文化生态数字化保护的理论依据,列举出数字化保护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功例证,总结出鲁西北传统村落文化生态数字化保护的障碍与困难,探讨了"两个系统、三个空间、四种技术手段、一个平衡"的保护模式,为传统村落文化生态保护与传承工作深入开展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吴越  戴宏杰  张平 《中国名城》2023,(11):81-87
传统村落作为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较高价值及传承意义的村落,悠久的历史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村落的发展、保护进程中,囿于诸多因素,大量的传统文化、建筑和村镇空间格局遭到破坏。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基于叙事空间理论,梳理传统村落叙事要素,分析空间的叙事条件,把叙事方法融入空间设计的过程。通过叙事空间营造,让村落成为文化感知载体,形成文化场,保护传统文化,激活村落内部活力。以墨戎苗寨为例,整理村落的叙事要素,分析公共空间叙事性,从叙述者、受述者、叙述媒介和叙述内容4个方面,提出叙事空间营造方法,为当代传统村落的文脉延续提出可供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悠久,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上孕育了多样化的风土人情。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是中华儿女在历史长河中逐步累积的文化结晶,展现着村民的生活特征、景观特征、生活习俗,具有极大的历史文化价值。我国数字化技术与信息化技术的持续创新,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奠定了扎实技术支持。该文分别对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内涵及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数字化保护与传承价值进行详细分析,探究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理论基础与策略,以期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传统村落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国家和民族的重要资源,具有多元价值。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既是手段、又是目的。本文将从重塑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发展文化产业的角度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赵家石河村拥有较为完整的村落形态,其传统民居具有较强的地域典型性和较高的人文研究价值。通过分析民居的价值特色,以传统村落民居为主体探索保护模式,基于数字化保护原则,建立数字化博物馆,搭建数字化旅游平台,平衡传统村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目的在于提高民居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效率,让村落文化能在利用中得到保护,在发展中得到传承。  相似文献   

6.
在中华传统文化体系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组成分支,蕴含了博大精深文化。传承民族文化历史,本质上是民族审美意识和理想美感的集中化体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高校美育指导进行结合,不仅能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还能促进学生拥有更强的民族情怀。该文首先分析高校美育中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其次介绍了高校美育中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和原则;最后从形成美育中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精心设计美育中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课程内容,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活动,组建高素质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等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美育中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策略,以期给相关研究带来条件支持。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史。2006年,壮族铜鼓习俗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壮族铜鼓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不仅能使相关传统手艺得以延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能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软实力。该文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壮族铜鼓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必要性,以及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壮族铜鼓文化保护与传承应采取的措施,包括多方协同、立足数字化、塑造文化品牌等,旨在扩大壮族铜鼓文化传播面,增强壮族铜鼓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财富和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校园作为知识传承的发源地,是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其承担着非遗文化传承的重任。基于此,该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小学教育阶段融合与传承的必要性进行分析,了解宿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通过问卷调查及实践调研分析非遗小学校园教育的现状,探究非遗教学的不足及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提出小学教育中融合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路径。以期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响应新时代“立德树人”“构建文化自信”的号召,彰显具有时代性的国家主流意识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村落是人类历史、文化的信息载体和传承场域,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村落调查要基于一定的研究。基于此,本文通过山西省介休市刘家山村的一个缩影来探讨传统村落发展现状,并提出保护古村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支点,是中国人几千年智慧和文化的体现,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安塞腰鼓作为国家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非常久远的历史,对安塞腰鼓的传承与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首先整理了安塞腰鼓相关文献资料,对安塞腰鼓的起源与演变进行了阐述;其次,对安塞腰鼓的传承现状进行了分析,包括传承组织的现状、主要传承人及学校及培训机构的传承现状,并总结了目前安塞腰鼓传承中遇到的困境;最后给出了安塞腰鼓传承与保护的策略建议,包括建立一支稳定专业的传承队伍,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及法律法规,创新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模式,借助全民健身的助力等。  相似文献   

11.
壮族是广西古老的土著民族,拥有绚烂多彩的传统文化,但随着当代社会城市化的推进,壮族传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各种新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与壮族传统文化大相径庭,因此,壮族文化的传承要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首先要端正态度,正确认识文化传承是民族群体的一种自我完善;其次要大力培养年轻一代民族文化传承人;最后在保护民族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注重民族文化创新,使文化开发和传承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2.
<正>目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成为我国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主要方向和重点内容。随着国家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力度,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俗话说"百里不同俗",生活在不同地域的各族人民受到居住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物质生产民俗活动也显示出各自的差异。少数民族文化历史悠久,种类丰富,覆盖音乐、舞蹈、建筑、医学、历算、文学等许多方面,以物质文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命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新媒体时代,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创新实践,实现文化与科技融合互动发展,从"口授心传"到数字化传播,运用现阶段可实施的数字技术手段,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多方位诠释、展示和传播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4.
文俊 《文化交流》2017,(12):44-47
正自2003年初"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启动,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始走入全面、整体性的保护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也就是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既不是物,也不是人,而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传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由此可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  相似文献   

1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精神寄托和灵魂所在。近年来,在政府大力推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支持下,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传承工作正在全面、健康、有序地开展,这对于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首先对临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情况进行概述,其次列举现阶段保护与传承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借此推动临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杨茵 《文化学刊》2024,(3):112-115
非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随着全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动画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媒介,将非遗文化融入其中,不仅可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还可以拓展动画的艺术内涵和商业价值。如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文化与动画IP设计有机结合,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是当前动画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其保护和传承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从节日庆典和旅游活动、学校教育、宣传评论三个不同层面,深入探讨基于当前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的传承路径,有助于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在新历史时期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颜峰 《文化学刊》2011,(6):116-11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以口头传播或言传身教等非物质形式流传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一个地域、一个民族历史的记忆和智慧的结晶,和文化遗产一起构成民族传统文化的大厦。目前,受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处于难以为继地步。地方高校作为文化传播和学术研究的重要阵地,应当积极主动地担负起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  相似文献   

19.
信阳民间舞蹈受荆楚文化、淮河文化等多元文化的影响,舞蹈种类多样,在长久的舞蹈艺术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民间风格。自2007年第一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以来,信阳民间舞蹈非遗保护工作立足长远,稳步发展。但由于社会的现代化和全球化日趋深化、文化生态环境建设基础薄弱、非遗传承人青黄不接等现象的显现,如今信阳民间舞蹈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聚焦信阳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传统舞蹈,依托文化生态的建设、数字化平台的利用等静态保护方式,结合民间传承、艺人传承、教育传承等动态传承途径,完善信阳民间舞蹈的保护和传承体系,进而推进民间传统舞蹈文化生命力的延续。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人类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不仅是当代人的职责,更是实现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围绕成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漆器开发的价值、问题和策略,阐述应用3D打印技术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