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开启创新性发展征程的必然趋势,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需要,更是引导当代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有利于丰富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精神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公民法治教育,从而极大地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相应地,高校在挫折教育方面显现出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等,为当代大学生挫折教育创新研究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新时代发展中,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不断促进民族进步、提升民族凝聚力的根脉所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利于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精神;有利于为社会培养思想政治水平高的优秀人才,能有效提升广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拓宽大学生德育思维。该文通过调研走访、翻阅资料得知当前部分高校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形态,旨在为二者的教育融合提出些许参考建议,以期强化传统文化的现实教育意义,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促进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并着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此,新时代下充分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历史渊源、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内涵及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价值显得尤为重要。孔子礼思想作为中国古代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以及重要的价值。新时代背景下,充分探究其历史渊源,理解其深刻内涵,挖掘其当代价值,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论语》为核心文本,对《论语》中蕴含的孔子礼思想进行了全面的归纳总结,借以深入探究了孔子礼思想的起源、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华传统文化自我国千年来的历史发展中积淀凝练而来,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力量。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进校园”成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基于此,各高职院校也开始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引入,为高职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在这一大环境下,高职院校及教师应该积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人才培养中,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学生职业素养的高校培育,进而培养高质量、高素质、高文化水平的社会人才。该文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深入阐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素养教育的内涵,思考了传统文化在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中的融入意义,分析了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现存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策略,以期对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忽略的宝贵资源。我国大学生肩负着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重任,但受网络时代发展的冲击,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面临着缺失的危机。高校作为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应注重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建立。对此,必须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维度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工作的研究,以此来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研习中华传统文化,从中汲取优秀部分发展和完善治国理政思想,一直以来都是我党的优良作风。本文详细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发展地位,认真探讨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旨在促进治国理政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合。  相似文献   

8.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效路径,二者在相互融合中共同促进。该文针对高校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内容零散、融入形式单一和配套保障不佳等问题,提出了教学改革思路:开发特色资源,增强文化认同力;用活技术手段,提高知识转化力;优化教学体系,推进实践创新力;完善保障机制,提高育人协同力等。以期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广泛性、有效性和创新性融合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高中生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综合文化素养与国家民族的兴旺发达息息相关。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高中生课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其成长为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者的需要,也是其自身道德养成的需要,更是其提高综合素养的需要。该文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的关系、高中生坚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的必要性及高中阶段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要求3个方面对高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探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实践路径,以推动高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美育教育和劳动教育的重要资源。该文通过剖析“新文创”在青年思想品格塑造、文化艺术传承、劳动创新实践中的内在教育逻辑,提出高校应当充分审视新业态文化生产环境下的育人模式,展现更多开放思维与创新实践智慧。高校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通识教育、艺术美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劳动实践教育等环节,探索“新文创”发展理念下的“文化—思政—专业—美育—劳动”融通教学教育模式,促使人才培养目标从“学技谋业”转向“以人为本”,以期实现青年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肖长华 《文化学刊》2016,(4):123-124
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当今思想政治教育的所有内容。当今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国际国内新形势,需要依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因此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及其作用、依托中国传统文化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要性和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也是树立文化自信的基础前提。新媒体时代要以技术为抓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传播。青年群体在深切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强大精神内核的同时,发挥其当代价值,将其运用到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并主动传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代发展。该文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青年亚文化的关系演变进行分析,探讨青年亚文化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媒体传播策略,以期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年群体中更好地传播。  相似文献   

13.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新时代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杠杆。新时期的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重要使命,面对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当自觉肩负起复兴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该文总结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作用,分析了高职院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以及存在的痛点难点,最后提出高职院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路径,旨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进入新媒体时代以来,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意义愈发凸显。从高校教育角度来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视为一项必要原则与重要工作,有益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体系的积极构建,促进社会文化资源的整合。在高校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传统文化最强、最旺盛的生命力,是对传统文化的激活,也为新时代新媒体的传播发展提供指导,为新媒体传播平台的搭建提供智慧支持。该文首先阐述了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其次分析了新媒体时代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则;最后论述了实施路径,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是推动我国社会发展、向世界展示中国魅力的重要工具。当今时代不断进步,要求我们重新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而实现中华优秀文化的生生不息、延绵发展。因此,本文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线,回溯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历程,找寻其遵循的原则,并进一步探讨如何转化发展使之与当代文化及现代社会相协调。  相似文献   

16.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是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出师表》字里行间无不饱含诸葛亮在“危急存亡之秋”“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的忠贞思想和“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坚定决心。该文以诸葛亮的《出师表》为切入点,多角度分析了《出师表》与当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契合性,并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旨在探索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价值观念层面内涵丰富,在高校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大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价值予以充分肯定,对于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坚定文化自信,需要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形成文化自觉,同时要注重文化创新,坚持历史传承和与时俱进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目的就是要使新时代大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感受当下、启迪思考、规划未来,能够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实效性。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其基本方法和逻辑就是“知行合一”:其一,要提升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认知,以正确的认知指导其道德实践;其二,要强化大学生的道德实践,通过实践进一步增强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其三,把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知基础上的道德行为进行仪式化传播,构建“知行合一”的融合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达到一定程度契合,也为其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传统文化元素具有可行性和必然性。这需要教育部门、高校、教育者、大学生各方从教育理念更新、教学形式及内容创新、校园文化环境优化、教育队伍建设等层面发力,拓展传统文化元素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路径,从而提升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然而,优秀传统文化也必须要与新的时代条件相结合,做好其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非常重要。文章剖析了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体现,并探讨了推动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具体路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