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朱圆远 《海外英语》2014,(7):152-153
民歌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方言却使中国民歌的英译成为难题。许渊冲的"三美论"在翻译界享誉盛名,不仅适用于诗歌的翻译,也适用于民歌的翻译。文章以"三美论"为指导,从意美、音美、形美三个角度探讨中国民歌的英译。  相似文献   

2.
论文以翻译家许渊冲提出的“三美”原则为理论指导,从意美、音美和形美三方面对许渊冲和著名汉学家Bynner所译《春望》的两个英译版本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以“三美”原则作为标准,许渊冲对唐诗傅望》的翻译略胜于Bynner的翻译;就诗歌的翻译而言,许渊冲的“三美”理论有较好的指导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诗歌翻译推崇的"三美"原则:即意美、音美和形美,以许渊冲、徐忠杰两位大师的英译为例,结合李煜《虞美人》的写作背景和情感,从音美、意美、形美三方面比照徐忠杰和许渊冲先生的英译译文,得出译诗要保持原诗的艺术魅力,要尽可能遵循"三美"原则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婉约派词人李清照所作的宋词《声声慢》集意境美、音韵美、形式美于一体。许渊冲先生将"三美"原则应用于《声声慢》的英译过程中,译作充分传达了原词的"意美"、"音美"和"形美"。"三美"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种翻译理论也为中国古典诗词翻译树立了新标准。  相似文献   

5.
许渊冲先生所提出的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原则及其阐述,对中国诗歌的英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对王维《相思》两种英译文的分析探讨了"三美"原则在中国诗歌英译中的运用,认为诗歌翻译中要在传达原文意美的前提下,尽可能传达原文的音美和形美。  相似文献   

6.
在中西方众多的翻译理论中,许渊冲的"三美"理论是最为广泛接受的理论之一.许渊冲教授指出,诗词翻译的最高原则是"三美"的有机统一.本文旨在以苏轼词<水调歌头·中秋>的四首英译文为研究对象,通过这一原则从意美、音美、形美三个方面对译文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了各自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7.
任诚刚 《海外英语》2014,(22):150-151,154
该文通过学习许渊冲使用多样性的韵法对古诗词进行的翻译,从许渊冲译诗的"三美"角度,通过实例证明了诗词翻译除了"意美"之外,还应尽可能再现原诗的"音美"和"形美"。其做法就是要善用"多样性"的韵法,利用变通的形式和手段来实现"三美"的宗旨。翻译家许渊冲展示了使用"多样性"韵法译出的最佳译作,为我们学习诗歌翻译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及其具实效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唐代律诗和汉字有着共同的"并置呼应"表意形式,许渊冲先生的"三美"翻译理论为英文译文体现唐诗的这种"并置呼应"之美提供了实践原则与标准。笔者运用许先生的"三美"原则,翻译了三首唐代格律诗,以还原原诗的押韵、对仗之美。  相似文献   

9.
"三美"原则是许渊冲的翻译观,是他在翻译李清照词中努力达到的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境界。诗词翻译中,只有充分体现了"三美"原则,译文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与原文相媲美。  相似文献   

10.
王融雪 《海外英语》2014,(16):125-126
该文以许渊冲先生的诗词译文为例证,简要介绍了许先生的"三美"原则,即意美、音美和形美以及它们在实际的诗词翻译实践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以《静夜思》的英译为例,分析研究许渊冲的“三美”——意美、音美和形美翻译理论在其诗词翻译中的具体表现.研究表明:许渊冲在翻译过程中借助“三化”——浅化、等化和深化的翻译策略,有效地再现了原诗的“三美”.通过研究许渊冲“三美”翻译理论在其译诗中的体现,以期能对中诗英译有一点启示和指导.  相似文献   

12.
唐代诗人崔颢所做的《黄鹤楼》集意境美、音韵美、形式美于一体,被誉为唐诗七律之首。为了能保留原诗中的美学意蕴,在《黄鹤楼》的英译过程中,许渊冲将"三美"论应用其中,使译作充分传达了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这一翻译思想与中国古典诗歌的特点不谋而合,为古诗词翻译提供了新视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许渊冲先生在自身诗歌翻译实践的基础之上,借鉴前人研究成果,提出诗歌翻译"三美论"。这对中国古诗词的英译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葬花词》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为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而写的一篇重要作品,以其绚丽的意象、悲愤的格调、优美的文辞、铿锵的音韵传唱至今。运用"三美"理论对比赏析《红楼梦》2个经典英译本对《葬花词》的"意美""音美""形美"的传达,探讨两位译者所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便于论证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论"在中国古典诗词翻译领域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张婉丽 《海外英语》2015,(3):152-153,160
诗歌是中华民族的文学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审美价值。作为诗歌翻译的最高标准,许渊冲提出的"三美"原则对中国古典诗词翻译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该文拟以"三美"原则为视角,从意美、音美、形美三方面对《锦瑟》四个英译本进行深入的评析和探讨,以期为今后此类诗歌翻译提供可资借鉴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诗歌以其语言凝练、韵律优美、意蕴丰富等语言特点成为一种语言艺术。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以诗仙李白乐府诗代表作《长干行》的英译为例,本文在"三美"翻译理论指导下,通过例句分析译诗对原诗意美、音美、形美的美感再现,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说明许渊冲"三美"翻译理论对诗歌翻译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运用许渊冲先生有关诗歌翻译应该遵循的“三美论”原则,即译本既要再现原诗意美、音美,又最大限度地保留形美。采用例证分析、对比分析的方法,比较许渊冲、唐一鹤、孙大雨三人的《枫桥夜泊》译本。  相似文献   

17.
在许渊冲诗歌翻译理论的基础上细致比较了《琵琶行》的三个英译版本,发现许渊冲在他的译本中实践了他的翻译原则,实现了意美再现。  相似文献   

18.
作为我国的文学瑰宝,唐诗的翻译非常困难。许渊冲提出的"三美"论为唐诗外译提供了新标准。笔者欲从文体学角度出发,赏析许渊冲英译唐诗中的"三美"。  相似文献   

19.
该文通过学习许渊冲使用多样性的韵法对古诗词进行的翻译,从许渊冲译诗的“三美”角度,通过实例证明了诗词翻译除了“意美”之外,还应尽可能再现原诗的“音美”和“形美”。其做法就是要善用“多样性”的韵法,利用变通的形式和手段来实现“三美”的宗旨。翻译家许渊冲展示了使用“多样性”韵法译出的最佳译作,为我们学习诗歌翻译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及其具实效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杨艳 《文教资料》2012,(24):21-22
许渊冲的"三美论"是诗歌翻译的指导原则,也是最高目标,经常被用来分析、研究诗歌翻译。本文选取了《采薇》第六章的三个英译本,在该理论框架的指导下分析对比了这三个不同译本中,诗歌翻译中"三美"的不同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