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以浙江省某高校102名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旨在讨论工作记忆容量与二语水平对英汉交替传译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作记忆容量差异对英汉交替传译质量有影响,其中,工作记忆容量低组与高组、低组与中组之间达到显著差异;二语水平对英汉交替传译有显著影响,二语水平较高者比二语水平较低者的英汉交替传译质量更高;二语水平与工作记忆之间不存在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主要探讨汉英交替传译中造成学生译员数字口译困难的具体原因,并针对上述原因提出几点有效教学措施.研究表明:造成学生译员数字口译困难的原因主要是(1)英汉两种语言的数字体系差异;(2)自动化程度低;(3)包含数字的源语语言结构复杂;(4)对源语材料不熟悉或厌烦;(5)缺乏科学的数字记录方法;(6)工作记忆的缺陷.本研究旨在为完善今后的数字口译教学,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数字口译能力作出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为了考察数字加工效应会不会受到工作记忆广度的影响.主要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先区分出高低工作记忆广度的被试,高工作记忆广度与低工作记忆广度的被试对数字进行大小判断.结果发现:低工作记忆广度被试,明显的距离效应主要体现在对小数字的加工认知上,而对大数字的加工上不存在明显的距离效应,在高工作记忆广度条件下,对数字的加工均表现出显著的距离效应.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基于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说,通过实证研究,探讨听力理解焦虑与口译受训者的英汉交替传译质量的关系,旨在帮助译员了解口译过程中导致听力理解焦虑的主要因素,以及其对口译质量的影响,为译员更好地完成口译任务提供针对性帮助。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对外经济与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因此同声传译工作在近年来成为热门。要想做好同声传译工作,首先要掌握工作记忆与口译技能。文章以工作记忆与口译技能的概述为研究基点,分析两者的关系及其在同声传译中的作用、对其质量的影响,简要论述工作记忆与领域技能的三个模型,并研究两者在同声传译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2009年国家主席胡锦涛新年讲话分析发现受训译员在汉莫交替传译过程中的各方面的特征,试图探讨汉英交替传译提高交替传译质量的策略。在实践过程中研究分听辨、笔记、表达诸方面相关因素与口译效率的关系。结果显示,交替传译质量受到听辨能力、记笔记能力和双语转换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该文通过理论回顾和实例分析探讨了汉英交替传译中信息选择策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首先,该文介绍了Daniel Gile的交替传译认知负荷模型和口译忠实性研究,指出在保证传达主要信息的前提下,必要时应省略次要信息以降低译员总负荷,从而更好地完成口译任务,如果不能省略原文的冗余信息可能会产生中式英语,阐明了汉英交替传译中贯彻信息选择策略的必要性。随后进行了一个实例分析,阐述了交替传译中信息选择策略的可行性。信息选择策略是交替传译需要遵循的一个重要策略,应该在口译教学中加以贯彻,教导学生在面对源源不断的信息时,不应舍本逐末,而应抓住主要信息,适当省略和压缩次要信息,以降低任务总负荷,提高口译质量。  相似文献   

8.
黄贵燕 《广西教育》2023,(6):141-143+147
本文分析英汉交替传译初学者口译笔记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论述英汉交替传译初学者口译笔记教学质量提升策略:重视译前准备,强化专项训练,完善笔记方法,加强实战演训。  相似文献   

9.
可接受度是口译质量评估中非常关键的标准之一。以译员的一次现场英汉汉英交替传译任务为一手材料,探讨口译产出可接受度的标准。哈贝马斯在其交往行为理论中提出四个有效性诉求,作为讲者在任何以达成互相理解为目的的交流中必须提出的诉求。该文通过对哈贝马斯言语行为的四个有效性诉求的实例探讨与案例分析,尝试提出了评估口译可接受度的具体标准,并以此标准对口译项目所涉及的交替传译产出进行自我评估。  相似文献   

10.
王丹 《海外英语》2022,(9):44-46
无论是日常对话、会议报告还是学术演讲等,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冗余信息。译员在英汉交替传译中如何得体地处理这些冗余信息变得尤为重要。文章将探讨影响冗余信息在交替传译中产生的原因,进而结合WHO新冠肺炎联合专家考察组新闻发布会的报告,以释意理论中口译三角模式[1]为基础提出解决汉英交替传译中的冗余信息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衡量口译质量的标准包括大意回复(clause recall)、关键词翻译(key word retrieval)、流利性标识(dysfluency markers)及语速(speed rate)。在实践过程中研究分听辨、笔记、表达诸方面相关因素与口译效率的关系,试图探讨汉英交替传译提高交传质量的策略。实践研究结果显示,交传质量受到听辨能力、记笔记能力和中英双语转换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前口译质量评估主要是以口译初学过程中的小组互评、教师评估、口译资格证书考试中的评估等形式展开,很少涉及口译质量自评研究。以MTI口译方向初学者的交替传译为研究实例,结合口译质量评估的量化评估和质化分析,根据口译质量量化评估标准,对研究对象交替传译的质量进行分析,并结合口译发展动态,总结口译失误的原因并找到对应的解决策略,从而提升对口译质量评价体系的认识,提高口译水平。  相似文献   

13.
庞愿 《文教资料》2006,(12):187-188
交替传译是一项需要特殊记忆能力的专业活动,一般的工作记忆水平在容量方面很难满足单段发言信息量大的交替传译工作。Ericsson等人提出的长时工作记忆的概念,有助于解释译员超出一般水平的工作记忆容量。分析交替传译下译员记忆的容量有助于指导获取专门的记忆扩容技能。  相似文献   

14.
本篇论文介绍交替传译和英汉交替传译的工作特点和翻译标准,分析英语和汉语的句法差异以及英语长句的特点,并试图结合笔者在奥巴马演讲中的总结口译练习经验找到英汉交传中英语长句的译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考察工作记忆广度与心算能力的关系,本研究选取了大连市某小学五年级学生63名,实验要求被试首先完成工作记忆广度任务,然后完成心算任务。结果发现,工作记忆广度与心算成绩存在显著相关;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发现,数字工作记忆广度对心算成绩起作用。  相似文献   

16.
颜君 《现代企业教育》2014,(24):446-447
交替传译是口译人员通过短时记忆、信息处理、信息表达等步骤所完成的信息接收及传递的过程。在信息接收和传递过程中,信息处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做好信息处理对交替传译的有效进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译员在平常的训练中需要重视语言知识的积累、逻辑联想能力的训练及口译笔记的摸索与总结。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国际市场对高素质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需求更为广泛。口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一种重要工具,在全球化的今天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口译的两大基本形式之一的交替传译,则与同声传译一道撑起了口译的半壁江山。本文笔者将以交替传译为切入点,对交替传译的特点难点进行分析,并着重阐述以吉尔的精力分配模式为指导的交替传译中笔记和脑记的协调和平衡,目的在于寻求有效方式攻克口译过程中精力分配失衡这一口译难点,以此来帮助口译员更好地揣摩和掌握脑记与笔记的协调性,从而不断提升口译质量和译员水准。  相似文献   

18.
明芳 《海外英语》2012,(1):162-163
在口译的过程中,数字的翻译是值得关注的一大重点,也是一大难点。数字的传译对于译员来说是相当具挑战性的任务,因此,译员本身必须具有很高的专业素养,并熟练掌握一些翻译技巧,才能做好口译工作。该文通过分析英汉数字传译中出现差错的原因,比较英汉数字的差异,探讨其翻译对策。  相似文献   

19.
根据语篇分析及政论语篇的特点,界定了交替传译中的忠实度标准,继而以"忠实"为标准从文化载体、信息单位、语言结构等角度初步进行了政论语篇在交替传译中的口译质量忠实度评估.  相似文献   

20.
江晓梅 《培训与研究》2009,26(7):118-120
本研究采用测试和问卷调查的方式采集研究数据,重点研究语块习得对口译学习的影响。该实验要求口译学习者以自主学习的方式习得术语语块、句式转换语块和数字表达语块,通过三次测试和问卷调查以检测语块习得对口译学习质量的影响,从而探索提高口译学习者学习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