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针对目前培养工程师后备人才过程中存在实践不足、工程体验少等问题,提出以学生为中心、课程为主体、能力培养为导向,根据"新工科"要求,以冶金工程专业为例,探索突出工程能力为导向优化"冶金工程类"的课程体系、抓住"理论+实践"两个基本点强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网上课程教学体系、增强国际合作拓展国际视野等举措,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冶金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2.
要关注"质量工程"的质量与实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质量工程"是教育部推出的促进本科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工程,但是质量工程并未完全实现预期的目标,存在资源共享不足、教学团队与科研融合不够、重申报轻建设等方面的问题,本文倡导以正确的质量文化观引领学校质量工程建设,并在教师精力投入、学生评价引入和"质量工程"管理等方面提出促进"质量工程"的质量螺旋上升对策.  相似文献   

3.
冶金工程实验是冶金工程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实践课,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基本要求,对冶金工程专业实验室现有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了分析,指出不足,探索构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强调理论课与实践教学课的有机融合,冶金专业知识的系统整合,以实践和工程能力培养为核心,增强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工科人才。  相似文献   

4.
根据苏州大学冶金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现状,构建"三层次、四结合、五模块"实验教学体系。结合冶金工程专业实际情况,加强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学的内容和考核模式的改革,探讨适合冶金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从业已实施的项目中总结凝练中国特色的建设经验,对于进一步深化新工科建设与工程教育改革都具有重要价值.借助扎根理论对37份"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文本进行质性分析,发现新工科建设体现出"一核两翼四转变"的"中国特色",即:在建设核心上,高校以使命为导向重塑了工程教育目标;在资源翼,构建了"多元融通"的要素整合机制;在行为翼,初步形成了"双向并举"的建设路径;在内涵上,呈现出从模仿型发展向特色型发展转变、从匹配型培养向支撑型培养转变、从适应型融合向引领型融合转变、从就业型工程向创业型工程转变的"四个转变"创新特征.  相似文献   

6.
"大工程观"理念被工程教育界广泛认同,为现代社会所需要工程师的教育培养奠定了理论基础.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探讨了在复杂工程背景下基于"大工程观"教育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实践表明,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的推动下,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强化工程实践教育和创新与个性化培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得到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7.
高校工程管理“一体两翼”专业核心能力结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程管理是新兴的高速发展的专业,融合工程技术、管理、法律、经济多个方面,其核心能力的培养应满足行业、社会和国家发展需求。本文以建筑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创建形成了以工程技术(包括土木工程施工等工程技术)为基础,以全过程工程项目管理(项目规划、项目组织,进度、质量和安全管理)为主体(一体),以工程造价管理和工程合同管理为两翼支撑(两翼)的"一体两翼"型核心能力结构,塑造学生工程全过程项目管理、造价管理和合同管理三大核心能力,并对核心能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核心能力的培养途径和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8.
按照"一中心双融合三依托"的改革思路,以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养成为中心,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并依托实验课程建设团队、企业技术团队和实验室管理团队,实施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四化"改革,即实验课程体系分层模块化、实验平台建设发展基地化、实验课程教学实施类别化和实验项目建设前沿工程化。改革形成了一批教学改革研究成果,提升了专业实验教学队伍保障。  相似文献   

9.
结合"新工科"的特征,通过分析模电课程的自身特点,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自动化学院的模电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实践.以学生为中心,将"产学融合"、"因材施教"、"实训提能"和"以赛促教"迭代更新到现有教学过程中,构建了一种"产-教-训-赛"四位一体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使教学质量得到了全面提升,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孔子提出"和为贵"的重要管理思想,并非简单的"尚同",而是通过融合达到和谐统一.在高校班级管理中要关注大学生的发展性、多样性和自主性,管理者不应在管理目标、管理实践和管理制度上强求趋同,而应采用多元管理方式以达到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1.
应用型大学的工程管理人才培养常常存在培养前瞻性、教学集成性、产教融合性"三性不足"问题。在产业变革、工程教育理念发展、专业内涵特征以及学校定位和特色的共同驱动下,福建工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通过"凝练理念目标—强化教学特色—提升产教融合能力"的协同发展,系统性解决"三性不足"问题,形成了"基于工、集于管、融于实践"的人才培养特色。  相似文献   

12.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汪文雄  杨钢桥 《高教论坛》2006,(6):43-45,56
本文首先在分析我国工程管理专业办学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跨越式发展是我校工程管理专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接着介绍了我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特色,然后围绕着目标研究了工程管理这一新兴领域的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重构了“公共课 专业平台课 专业方向课程 专业拓展课 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合格 特色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最后阐述了在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方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工程经济学》的教学思路及方法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忠 《南平师专学报》2005,24(2):127-129
《工程经济学》在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中应遵循“传承健康经济学理念、工程与经济相结合、培养学生管理素质”等方面的教学思路以及相应配套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适应国家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趋势,积极应对新一轮的产业变革与科技革命,加速将高等教育从外延发展转换为内涵发展,面向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以新工科建设为契机,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阐述新工科建设的内涵和时代需求,分析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建设现状,提出新工科视域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改革措施,旨在探索与实践传统工科专业在新工科背景下建设的新思路与新路径,进一步创新建立工科专业教育培养机制,为船舶与海洋工程类传统工科专业在新工科背景下的转型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基于国家"新工科"教育改革方向,立足学校"工学并举"的实践指导思想,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改革进行讨论和研究。在国家大力倡导"新工科"教育的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改革研究已经迫在眉睫。本文围绕这一主题,对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实践教学进行探究,分析土木工程专业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实践改革措施,以期通过实施改革后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具有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土木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6.
工程人才是中国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保证。结合立足制造业的地方应用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举措,系统阐述了借助实践思政协同、企业社会协同、教学科研协同提升专业人才的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工程创新能力的工程人才培养路径,提出通过强化课程思政、细化产教融合、深化实践教学实现新工科专业人才"回归工程"的人才培养理念。  相似文献   

17.
很多大学生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科在理解上存在较多问题,对各学科间的联系模糊。学生普遍感到专业课程难学易忘,厌学心理普遍。“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法能够将工程管理专业的理论学习与实训反复交叉进行,课程衔接讲解,保证各学科教学质量,更有效地培养工程管理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8.
新工科背景下,适应制造业新形势的传统机械工程专业的改革与创新,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课程体系重构与课程建设,其中制造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实践环节在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论文以面向本校全体机械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综合性实践训练课程--机械制造训练为例,从融合多门课程知识的训练内容,"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虚拟与实际"相结合、全流程管理的训练方式,以及两个层次的训练结果考核和基于量规的训练效果评价等方面,探讨面向新工科的实践环节建设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9.
实践教学是理工科院校培养在校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工程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文章分析了新工科背景下,当前工程训练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共性问题,从实验条件、教学内容、指导模式、管理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工程训练实践体系的系统建设,以期培养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工程技术人才,打造综合工程训练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构建立体化、多层次的实训教学体系;改变教师单一身份,打造"双师型"实训教学师资队伍;整合实训教学基地,以技术研发、科技竞赛引导实训教学等具体的教学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