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英译现状不容乐观,很多少数民族文化的英译文本未曾真实呈现源文中的文化信息。本文从文化翻译与文化误读现象产生的视角出发,结合笔者的翻译实践,提出避免在花腰傣婚俗文化英译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误读现象的对策,旨在与从事少数民族文化翻译的学者进行探讨交流,不断提高少数民族文化翻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在花腰傣婚俗文化内容的英译过程中,如何对婚俗文化负载词汇进行恰到好处的英译,是个关键的问原则与技巧。本文对此类文本的英译研究,能有助于云南特有少数民族群体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3.
郭晓丹 《海外英语》2011,(2):142-143
该文从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出发,就公示语翻译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在公示语翻译中如何在译语中体现源语的交际策略。笔者认为在翻译公示语时,译者应该熟知公示语的语言特点及其功能意义,了解中外文化差异,并将译文读者的文化习惯放在首位,使公示语的译文起到与源语的相似的公示作用,从而促进汉语公示语的英译工作,更好地发挥公示语在全球化的当今世界中的国际文化交流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纽马克交际翻译角度谈汉语公示语的英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旨在探讨公示语的翻译的特点、功能意义,并从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出发指出公示语的翻译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公示语翻译中如何在译语中体现源语的交际策略.笔者认为在翻译公示语时,译者应该熟知公示语的语言特点及其功能意义,了解中外文化差异,并将译文读者的文化习惯放在首位,使公示语的译文起到与源语的相似的公示作用,从而促进汉语公示语的英译工作,更好地发挥公示语在全球化的当今世界中的国际文化交流作用.  相似文献   

5.
壮族神话英译是实现壮族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必要一步。英译壮族神话要处理跨文化问题,解决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英译者不仅要做好文化传播的"书面介绍人",而且要做好两种文化交流过程的沟通和协调。这需要英译者在跨文化意识方面,保持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在跨文化知识方面,既要掌握较强的翻译方面的语言能力和翻译理论,又要深入了解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等文化知识。在跨文化态度方面,要正面看待自身文化和他人的文化,接纳不同的文化,对不同文化保持宽容、理解和尊重。  相似文献   

6.
语义学从研究词义的角度为研究《毛泽东选集》及毛泽东诗词中之战斗性语言英译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分析译者翻译过程中对词义的甄别与选择、对源语所处的语境与时代的考虑,对译入语读者的语言文化习惯的关顾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以推动对毛泽东著作的英译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翻译实践中,译者不仅要从语言的角度出发对源语材料进行认知体验,还要从文化的角度出发对源语与目标语之间的文化差异进行认知体验。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只有深刻体验到源语材料的语言特征以及源语和目标语之间的文化差异,才能借助翻译技巧,将源语文本翻译为目标语文本,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创造性翻译。  相似文献   

8.
生态翻译学以“文本生命”“译者生存”“翻译生态”为内核,为译者提供了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适应性选择转换的方法论。本文基于生态翻译学视角,以二十四节气代表色为案例,对比传统色彩词汇的不同英译版本,从“三维转换”角度提出合理翻译建议,以期为色彩词英译提供不同思路。研究发现,在色彩词的英译过程中,重视语言、文化、交际维度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有助于展现源语词汇的意义及文化背景,促进目的语读者理解,从而推动文化交流传播。  相似文献   

9.
在译者行为批评视域下,通过对余国藩乡土语言英译行为研究发现,余国藩的译者行为与源语文化间存在着互动关系。译者在翻译中的“求真”行为主要体现在乡土意象、乡土情理、神仙形象塑造等方面的忠实。译者的“务实”行为主要表现在对文本中源语文化的解读、中西文化的融通、文化内涵可读性的实现等方面。译者在翻译中“求真”行为的目的在于对源语文化的“务实”。而余国藩译者行为的动因源于他的学者型译者身份和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0.
翻译中的语篇连贯与文化缺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亚丽 《考试周刊》2009,(21):214-215
外国文学与本民族文学通过翻译文学完成了对话。事实上,在译者将源语文学作品译成另一种文字时,它不仅完成了两种文字的移形换位,更重要的是它启动了两种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催化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本文主要从跨文化交流角度,探讨了翻译作品如何处理文化缺省问题、恰当地传递源语文化并同时保持语篇的连贯性与可读性。  相似文献   

11.
作为跨文化交际的翻译,因为源语和目的语之间存在着关联差距,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语言中的文化个性和文化缺省模式。本文试图从关联理论中的最佳关联性角度指导译者采取何种翻译策略去解决文化缺省的移植问题。并指出译者在译文中尽量保留原文的异质,并没有违背关联翻译理论关于翻译应该让读者用最小的认知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商丘文化词汇丰富多彩,在对这些文化词汇的英译中,译者首先要有文化意识,要在汉语、英语的文化语境中进行翻译。用目的论翻译理论对商丘市文化词汇的英译进行指导分析,是一种积极的尝试。具体说来,就是用目的论三原则分析了“玄鸟生商”之英译、微子启的英译、中国古代纪年的英译,并认为译者要采取相应灵活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使得文化词汇的译介既能保留源语文化的文化特点又能形神兼备地在目的语文化中产生相同效果的文化共鸣,从而实现两种文化有效的交流目的。  相似文献   

13.
顾斌 《海外英语》2011,(7):161-162
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语用预设成为语言学家关注的话题。从翻译的角度来看,考虑文化语言预设将有助于译者准确把握源语的预设信息,选择正确的翻译方法。数词翻译中文化语用信息的重构将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原作者、译者和目的语读者达到心灵的契合。  相似文献   

14.
官霞 《海外英语》2014,(17):139-141
该文以典型译例为依据,比较戴乃迭、金介甫对《边城》原文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处理,从而得出译者不同风格主要受制于三方面因素,即译者的源语文化意识、特殊文化身份及对读者阅读期待的考虑。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以典型译例为依据,比较戴乃迭、金介甫对《边城》原文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处理,从而得出译者不同风格主要受制于三方面因素,即译者的源语文化意识、特殊文化身份及对读者阅读期待的考虑。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公示语的调查分析发现,公示语的英译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具有明显的中式英语特征,译文不准确或不地道。文章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应该在英译公示语时参照平行文本,接着提出相关翻译策略。英译公示语时译者应该将目标语读者的阅读期待和习惯放在中心位置,才能使译文得到他们的认同而产生与原文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城市公示语的英译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城市形象能否成功地对外传播,影响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有效建构。沧州市城区公示语英译现状令人忧虑,存在语法、语用、语气等方面的错误。原因有政府管理、译者、高校英语教学等方面。从翻译规范、译者能力角度提出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8.
唐诗中典故的运用往往使得作品文采飞扬,典故往往"言在典中,意在典外",如何有效地向目的语读者传达源语中典故的隐含意和文化内涵而又能保持源语的味道是典故英译的关键。本文试图从最佳关联性的角度去解释唐诗典故的英译,提出了四种翻译唐诗典故的翻译策略,关联理论为典故翻译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康巴文化词折射了康巴地区特有的文化,其外宣英译过程也是源语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三方双重“明示-推理”的过程。译者的任务就是利用关联理论——在对康巴文化词正确理解和得体传递的基础上,帮助译文读者获取最佳的语境效果。英译策略可以采取:直译+意译;直译(音译)+注解和替换文化形象,翻译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文化负载词的英译一直是翻译界的难题,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译者很难在目的语中找到既达意又符合语言习惯和语言风格的词句,这便给小说英译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借用认知隐喻理论探讨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简要概括隐喻的发展历程和映射机制,分别探讨目的语有对应源域以及缺失对应源域的情况,结合鲁迅小说《狂人日记》和《药》译本中的例句,提出并具体分析文中提出的对应和转换两大类翻译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