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随着媒体竞争的不断加剧,地市级报纸受区域限制,如何在有限的广告蛋糕中多分一部分,成了越来越突出的问题。特别是在各地新媒体层出不穷,早报、晚报纷纷瓜分市场的情况下,如果不去思考广告经营的新思路,积极主动地拓展利润空间,努力谋求报纸广告的跨领域发展,就很难避免新媒体冲击所带来的经营窘境。  相似文献   

2.
以中央、省级电视媒体强化差异化竞争策略以来,地市级电视媒体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很多地市级电视媒体开始谋求新的发展模式,理论界认为区域媒体是地市级电视媒体公认的发展方向,所谓区域媒体,即依托政治经济发展战略形成的地区空间,媒体在对受众及承载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进行深入理解挖掘和表达的基础上,运用市场集中化和差别化营销战略,凭借区域化特色吸引受众,在区域市场上塑造强势媒体品牌.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报业竞争正不断从中心城市向地市级城市延伸和扩散。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国内强势都市类报纸在跨区域扩张战略的驱动下,相继涌进地市报市场,争夺地市报的市场空间与份额,由此引发了我国报纸新一轮区域化竞争的热潮。一办报是使命,经营是生命。全国地市级党报在普遍自收自支的情况下,在保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坚定的"政治家  相似文献   

4.
在网络技术及网络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纸质媒体特别是报纸的发展空间似乎越来越小,报业竞争日趋白热化,新闻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如何让读者的目光在报纸上停留的时间更长些,各家报纸各显身手,有的增加策划,有的增加深度报道,有的不断改版,不断变脸,以更新、更锐的面孔出现,《生活报·三江》版在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尝试后,已在副刊"留人"中走出了一条生存、发展的特色之路。在一个地市级媒体中,同源(新闻线索相同)新闻在新闻报道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即使再包装、再策划、再换角度、再深挖,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家级、省级媒体向地方的扩张,地市级报纸的发展空间在逐渐缩小。如何在日益激烈的报业竞争中实现自身发展,是地市级报纸必须面对的严峻课题。和国家级、省级报纸相比,从经济实力到技术力量,从编采队伍的整体素质到稿源渠道,地市级报纸都处于劣势。  相似文献   

6.
地市级党报面临的困惑 我国报业在经历近20年的快速发展之后.目前再要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似乎碰到了困难.尤其是地市级报纸从2005年开始停下持续多年上升的幅度.使得强势地位发生动摇.市场蛋糕越来越小。报社为生存而进行的竞争更加激烈。整合和转型也势在必行。在这样一个历史交叉点上.如何正确判断地市级党报发展的形势,清醒预测未来走势。把握媒体发展规律,采取相应的战略调整。成为一个紧迫的课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地市级党委机关报所办的都市类报纸呈现出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成为新的媒体竞争态势下地市级党委机关报生存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走向市场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8.
21世纪信息化的程度越来越高,这给地方报纸及其记者素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假如地方报纸不能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就难以立足于媒体竞争中。跨区域新闻采访作为地方报纸纯地方新闻的重要补充,意义非同一般,无论是生存还是发展的需要,都迫使地方报纸越来越重视和开展跨区域新闻采访。  相似文献   

9.
中国已进入大媒体时代,海量而便捷的网络正在夺走越来越多的眼球,基于网络和数字技术的手机媒体、交互网络电视、博客等各类新媒体风生水起,即使是同样的平面媒体,一些都市类、生活类报纸,也在不断趋厚、趋大、趋活、趋新,并不断地向地市级渗透。在这样一个大媒体时代,地市党报的优势在哪里?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点何在?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央级、省级媒体向地方的扩张,地市级报纸的发展空间在逐渐缩小.如何在日趋激烈的报业竞争中实现自身发展,是地市级报纸必须面对的严峻课题.和中央级、省级报纸相比,从经济实力到技术力量,从编采队伍的整体素质到获得稿源的渠道,地市级报纸都处于劣势.但是,地市级报纸的优势也是中央级、省级报纸所无法相比的,那就是它的地域性.地市级报纸需避己之短、扬己所长,从实际出发,发挥地域优势,将贴近性文章做足做透.  相似文献   

11.
陈丽嫣 《新闻世界》2014,(7):227-228
21世纪,在新兴媒体的冲击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下,传统平面媒体面临着生存发展和激烈竞争的严峻挑战。地市级党报面临的生存发展危机日益显露出来,呈现出大城市的各类媒体包围中等城市,与地市级党报争抢新闻资源、广告资源,同时也挖掘地市级党报的"人才墙脚"的大趋势,地市级党报"垄断"经营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明显处于未来竞争的极其不利的劣势地位。因此,地市报必须积聚资本、打造报纸品牌,才有构建人才高地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地市级报纸是我国报业中的一支生力军,但是,由于受到报业经济规模、发行地域以及新闻报道资源、采编人员素养等因素所限,它们又称为“在夹缝中生存的报纸”,表现之一就是地市级报纸问鼎新闻奖项特别是国家最高新闻奖项——中国新闻奖很难,而在中国大陆,能否获得中国新闻奖以及得奖数量多寡是衡量一家媒体综合实力强弱的重要指标,如何在既有条件下克服困难、扬长避短,实现新闻大奖从无到有、从有到多的突破?这是每一家地市报纸发展中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本文在分析地市级(含副省级省会城市)报纸近十年来中国新闻获奖作品总体情况的基础上。初步探究获奖作品及借鉴意义,以期对此类报纸实现新闻精品的“突围”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闭报业竞争正不断从中心城市向地市级城市大面积转移、延伸和扩散。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国内强势都市类报纸在跨区域扩张战略的驱动下,相继涌进地市报市场,争夺地市报的市场空间与份额,由此引发和形成了我国报纸新一轮区域化竞争的热潮。地市报如何应对?是采取进攻性行动保护自己的市场地位,还是选择战略联盟共同做大市场份额。成为近期地市报纸面临的共同话题。  相似文献   

14.
地市级报纸是我国报业中的一支生力军,但是,由于受到报业经济规模、发行地域以及新闻报道资源、采编人员素养等因素所限,它们又被称为“在夹缝中生存的报纸”,表现之一就是地市级报纸问鼎新闻奖项特别是国家最高新闻奖项——中国新闻奖很难,而在中国大陆,能否获得中国新闻奖以及得奖数量多寡是衡量一家媒体综合实力强弱的重要指标,如何在既有条件下克服困难、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15.
媒体声誉是社会公众对一个媒体认知与信任的程度,通常由知名度,美誉度,信任度构成。具体表现在公众评价、社会认可等“价值尺度”上,直接影响报纸的发行、创收。而声誉管理,则是媒体自身为实现上述目标而“多维度”构建的现代管理方法。在数字媒体的冲击面前,对于肩负地方党委和基层群众重托的地市级党报来说,声誉管理已成为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冯远顺 《新闻界》2005,(2):58-59
新世纪到来,热火朝天的媒体大战已由大城市蔓延到中小城市。一直稳坐钓鱼台的地市党报,蓦然发现自己被绑在残酷竞争的车轮上。虽然在全国报刊治理中绝大多数县(市)报停办了,但省级强势纸质媒体的挤压依旧使地市级党报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下面以1986年6月1日创刊的《东莞日报》为例,谈一谈地市级报纸应如何在省级大报的夹缝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刘福伟 《青年记者》2002,(12):23-23
地市级报纸在报业竞争中除了要与本地市多家报纸争压市场,还要拼命地抵挡着省级、国家级各类报纸的“入侵”,它的生存发展之路在哪里?笔者认为,地市级报纸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在办报的过程中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18.
媒体声誉是社会公众对一个媒体的认知与信任的程度,通常由知名度、美誉度、信任度构成。具体表现在公众评价、社会认可等“价值尺度”上,直接影响报纸的发行数量、创收水平。而“声誉管理”,则是媒体自身为实现上述目标而进行的“多维度”构建的现代管理方法。在数字媒体风起云涌的冲击面前,受命于地方党委和基层群众重托的地市级党报,“声誉管理”已成为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一批生活类的报纸伴随着报业的发展应运而生.尤其是一批地市级党报为了扩大自己的实力.更好地贴近生活和读者.实现“三贴近”的原则,不断提高报纸的竞争力.纷纷办起晚报或都市报。这无疑给党报的发展带来了一片新的天地.注入了强大活力。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在近年新创办的地市级晚报中,由于它一诞生就处在激烈的报业市场竞争中,尤其是在一些经济相对较为落后的地方办晚报更受到种种客观条件的制约,其生存发展的条件更为不利,致使不少起步中的晚报在越来越激烈的报业竞争中显得力不从心.完全没有实现创办之初所设计的目标。有的艰难前行.有的勉强维持,有的甚至要靠党报养着。因此.如何提高地市级晚报的影响力是这些报纸走出困境.实现尽快发展的关键所在和根本之路.  相似文献   

20.
董保纲 《新闻窗》2013,(1):75-75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报纸专副刊也离不开自己生存的地域。一个地方的文化积淀、历史传承、生活习惯、发展水平不可能与其他地方完全相同,地市级报纸专副刊更要立足本地所独有的文化氛围,下大力去挖掘整理本地文化的丰富内涵,这既是媒体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手段,更是媒体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