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文字题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受制于题目的条件和问题,两步计算文字题列式时,往往需要运用小括号划分运算顺序,这是教学的难点。我们在保证个体思维能力强的学生最基本的学习要求的前提下,为了关注个体思维能力弱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教学时,按照题目叙述的运算“盲写算式”,再根据题目的问题划分运算顺序,即可列出正确的算式,求出问题。学生运用这种非常规的列式方法解题,方法简单,列式准确。具体做法如下:一、创设典型式题,强化运算顺序,迁移括号运用规则教学时,出示一些典型的两步计算式题,如:①6×3 50 ②50-6×3③54…  相似文献   

2.
答疑二题     
1.文字题如“一个数乘2与3的和,积是35,这个数是多少?”当列出算式计算完毕后是否还要写答语?(威信县周道谦)答:文字题是用语言、文字叙述的式题,也叫文字式题。仍属于式题的范围。式题的解答从来都不写答语、文字题的解答亦不必写答语,数学课本上的例题为我们提供了格式规范,查一查课本对文字题的解答也是从来不写答语。况且如果硬要写答语,那么也只是把题目再抄写一次,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呢?(曹文)2.文字题如“2与3的和除5与7的积,商是多少?”一定要列综合算式解答吗?列分步算式错不  相似文献   

3.
教完八册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后,某教师在复习时出示了下面两道题目,要求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1)食堂有煤5吨,第一次烧去?吨,第二次烧去?吨.还剩多少?(2)食堂有煤5吨,第一次烧去?,第二次烧去?,还剩多少?学生计算第1题时,基本上没有问题,他们很快就列出了正确的算式:"5-?-?".但计算第2题时,学生就不那么顺畅,最后的列式还出现了两种情况,一是受第1题的影响,将算式也列成了"5-?-?",二是几经思考,才把算式列成"1-?-?".在小结时,教师指出前式错了,后式正确,要求学生  相似文献   

4.
朱玲 《陕西教育》2010,(10):49-49
所谓的文字题就是用数学名词、术语表达数与数之间的题目.这些题目题型较多.判断起来比较复杂.故而不少教师教得费劲.学生学得头疼。那么在这纷繁变化的文字题中有没有什么规律可循.有什么比较容易掌握又简便可行的方法呢?找“主干”就是一条很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文字题是由数学术语和数组成,而用文字表达的式题。它与式题和应用题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我在文字题的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主要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简单四则算式用多种形式表述,加深学生对四则计算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广度。要正确、清晰地进行思维,就必须对概念有清楚、全面的认识,因此,在文字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全面地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一个简单四则算式,一般可以从意义、读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以及基本数量关系几个方面进行认  相似文献   

6.
教学中常听学生说起:"数学一听就懂,可一做题就错."这种现象困惑着教师,严重影响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此呢?对此,笔者做了如下的思考与探索. 一、教师教学存在的原因 1.教师"眼高",学生"手低".有时候,教师明明觉得题目很简单,可是学生就是做不对,卷子上错误一大堆.对此,许多教师都觉得不可思议,认为是学生不够细心造成的,其实这就是因为教师对学生的认识有误差,以为自己讲通了学生就懂得了,其实,学生基础打得不牢固,所以题目容易做错.  相似文献   

7.
引导学生解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难点之一。要降低这一教学难点的坡度,我认为必须从抓好文字题教学入手,学生学好文字题解题了,就为更好地解应用题打下良好的基础。文字题是从式题过渡到应用题的桥梁,是式题的语言表达形式。下面,我就有关文字题教学的几个关键环节,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一、给学生介绍小学一般文字题几种常见的表述方式1.根据算式的读法来叙述的。如:6除24得多少?23减去3与4的积,差是多少?2.根据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来叙述的。  相似文献   

8.
文字题是由数学术语和数组成而用文字表达的式题。它与式题和应用题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师在文字题的教学中 ,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对简单四则算式用多种形式表述 ,加深学生对四则计算概念的理解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要正确、清晰地进行思维 ,就必须对概念有清楚、全面的认识。因此 ,在文字题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全面地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 ,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一个简单四则算式 ,一般可以从意义、读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以及基本数量关系几个方面进行认识和表述。如12 -71…  相似文献   

9.
一、教会学生解答文字题的一般方法   小学数学中的文字题,根据知识体系编排,分布在各个年级。教学中若不揭示解题规律,教学效果就不理想。我的做法是:抓住所求问题,找出必要条件,点划关联词语,明确解题关键,列出综合算式。即运用“分析——综合”并举的方法审题。其过程是:①审题以理解题意,找出问语 (求什么 )和中心词;②根据问语和中心词找中间式 (分析法 );③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数量关系列出综合算式 (综合法 )。举例如下: 用 3与 0. 5的差去除 5和 10的积,商是多少 ? 中间式 中心词 中间式 问语 ② ① ② ①   综…  相似文献   

10.
<正>物理课程综合性比较强,涉及的知识点很多,要掌握物理学科的重点有一定的困难性。在解题时,要注意找到题目中的"题眼",根据关键词分析题目所给出的信息,理解题目,才能解出题目。一、"题眼"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作用(一)大家清楚理解题目内容"题眼"是指题目中的关键字词,是高中物理解题的关键点,是考试题目中的重点所  相似文献   

11.
列综合算式计算两步文字题,是九义六年制教材第六册第四单元“混合运算”的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列综合算式的开始。学好这一内容,可为以后学习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打下好的基础。学生初学列综合式,普遍感到有一定难度,特别对要不要加小括号,怎样正确地加小括号,感到迷惑不解。解答文字题的关键是正确地列式,如果算式列不对,后面的计算也就无意义了。下面谈谈帮助学生掌握列综合算式的方法。一、复习旧知,作好准备。1.复习四则运算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和、差、积、商等数学术语。要求学生理解并记住每个术语对应的运…  相似文献   

12.
文字题数学术语多,语言精练,又比较抽象,学生学习时有一定困难。复合文字题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多年来,我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摸到了一些门径。 通过简单文字题的教学,要使学生理解和准确使用加、减、乘、除与和、差、积、商等数学术语。加、减、乘、除是运算,写算式时用运算符号表示;和、差、积、商是运算结果,表示的是一个数。 教学复合文字题的关键,是要使学生弄清楚题目的主要问题,也就是最后一步是求和、求差,还是求积、求商。如果是求和,再去找两个加数;如果是求差,再去找被减数与减数……… 审题…  相似文献   

13.
教学"比几倍多(少)几"应用题时,一位教师出了一道题给学生作尝试性练习.题目是:"纺织厂有男职工120人,女职工人数比男职工人数的3倍多40人.女职工有多少人?"一个学生上台板演时,将这道题列为120×4-(120-40)对此,这位教师在讲评时当即予以否定,理由如下:(1)题中条件"3倍"在算式中没用上;(2)算式中的"4"在题目中没有出现.此外,教师还借题发挥地向学生强调:"检验应用题的算式是否正确,第一要查一查已知数在算式中是否都已用上;第二要看一看算式中的数字在题目中是否都有; ……"  相似文献   

14.
文字题又叫文字式题,它是用文字直接说明数量与数量之间的关系的题目.文字题由数学术语、数字和问题三部分组成.怎样教学文字题?我是这样做的.一、批划法.通过批划帮助学生正确读题,理解题意.例如,42与36的和除以43减去37的差,商是多少?可以边阅读,边在题目下面或中间批划各种符号大(用“||”把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分开;用“—”标明题中的已知条件;用“~~”标明题目所要求的问题;用“·”标出数学语言中的关键字词)如:  相似文献   

15.
重视关键字词分析提高学生解题能力黄长安应用题乃语言文字题,其特点是把一个完整的运算结构用文字语言表达出来,将其数量关系渗透到宇里行间。然后,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分析综合,列出算式进行计算。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和分析能力,就应充分发挥应用题中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16.
阅读是对文本的加工和理解过程。小学数学也涉及文本的问题,如应用题,文字题、图表等,这些数学文本由数字、抽象符号以及语言词汇等构成。目前,我们教师也意识到小学生阅读和数学技能的水平很不对称。有的学生在计算技能方面水平很高,但当他们面对文字题、应用题时就“傻眼”了,难以应对。如低年级学生读“直接计算2和3两个数的和”时,他们会准确无误地完成,而把它们放在文字题或应用题中时如“2和3的和是多少?”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学解题中经常出现找规律填数这类题目,学生感觉变幻莫测,其实这类题目只是在形式上换了点花样,或是文字叙述上有了变化,或是采用了图形的格式。其实,就其本质而言,我认为就是找规律填数。现列举如下,和大家商讨解决问题的  相似文献   

18.
事例一:09年高考结束,不少学生愁眉苦脸。"数学考砸了,其实题目也不是太难,就是运算有点复杂,例如第18题,涉及概率分布列的题目,第一问所求的概率和不是1,我计算了2遍还不对,心马上慌了,后面就乱了阵脚",好几个学生在我面前如是说。事例二:10年高考结束,理科第21、22大题就知识而言不难考虑,但是运算也不小,学生总体...  相似文献   

19.
探索题是近年中考数学中出现得比较多的题型,最能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中考复习中,教师要重视探索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切实提高数学成绩.一、读懂题目探索题的文字叙述一般比较长,学生一看到文字多就产生畏惧感,没有耐心将题读完.如果题中的式子比较多,甚至有些是从来没有见过的,学生心里就愈加发慌.  相似文献   

20.
巧解难题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课本中,设计了不少新颖别致的数学式题。这些题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极为有益,而如何运用和解决好这些数学难题,却是值得研究的。我认为解决这类难题的方法就是寻找规律,或应用公式,把式题分解、变形,从而达到运算简便的目的。下面就五年制数学第九册中的几例数学难题,谈一下解题思路。   例 1(P18第十七题 )  题目:先计算下面各题,然后找出规律。   应用上面算式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式题的得数。   分析: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上面三个算式的特点: (1)分数的分子相同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