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声乐艺术是迄今诞生最早,与人类生活联系最为密切,同时又最能直接表达人类情感,从而产生情感共鸣的一类艺术。西方音乐整体上是由两条线索而发展的,在声乐的范畴中也可以这样划分。意大利的歌唱艺术早在13世纪就有了初步发展,文艺复兴时期后,声乐艺术完成了由原来理性的宗教艺术到感性的感情艺术的过渡,从17世纪末开始,意大利歌剧更加注重于声乐炫技,使得花腔和装饰音的演唱方法日渐成熟,一直到18世纪时,声乐演唱的技巧趋于顶峰。随后先锋音乐开始出现,这个时期出现了印象派音乐、表现主义音乐、新古典主义音乐等乐派。表现主义音乐强调直接表现人的心灵世界,它的主人公主要是那些在大城市中生活的"小人物",主要创作手法是由勋伯格创立的十二音体系,音乐多为无调性或自由调性的音乐,有勋伯格的学生贝尔格创作的悲剧《沃采克》便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  相似文献   

2.
纵观整个西方历史发展来看,西方的音乐艺术发展时间最早,而且一直独领风骚,她灿烂辉煌的音乐艺术足以构成一幅绚烂无比的历史巨卷.在这一辉煌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了大量的伟大的杰出的音乐巨匠们,他们为这一历史巨卷的形成贡献了许许多多的点睛之作,所以才能成就谱写世界音乐历史最为辉煌和大气的篇章,他们精心创作的作品已经成为几个世纪以来后人研究的典范,已然已经成为了世界文化中最珍贵的瑰宝,他们对于音乐艺术的诠释和解读所达到的高度和深度是后人无法比拟的.在整个西方音乐历史这个大花园中,西方声乐艺术就像花中之王一样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着重介绍了欧洲古代(一般指古希腊时期和古罗马时期)音乐艺术中声乐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纵观整个西方历史发展来看,西方的音乐艺术发展时间最早,而且一直独领风骚,她灿烂辉煌的音乐艺术足以构成一幅绚烂无比的历史巨卷。在这一辉煌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了大量的伟大的杰出的音乐巨匠们,他们为这一历史巨卷的形成贡献了许许多多的点睛之作,所以才能成就谱写世界音乐历史最为辉煌和大气的篇章,他们精心创作的作品已经成为几个世纪以来后人研究的典范,已然已经成为了世界文化中最珍贵的瑰宝,他们对于音乐艺术的诠释和解读所达到的高度和深度是后人无法比拟的。在整个西方音乐历史这个大花园中,西方声乐艺术就像花中之王一样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着重介绍了欧洲古代(一般指古希腊时期和古罗马时期)音乐艺术中声乐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韦笑 《考试周刊》2014,(41):28-28
<正>在西方音乐的历史中,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声乐艺术长期占主导地位,巴洛克时期器乐音乐获得独立发展,与声乐音乐并驾齐驱,而古典主义时期则是器乐音乐繁荣的时代。古典主义音乐是西方文明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一古典主义时期又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时期。维也纳被誉为"音乐之都",是欧洲音乐文化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今天,在人们的心目中具有很高艺术成就的维也纳古典乐派,是从海顿开始的,他与莫扎特、贝多芬共同成为一个乐派甚至一个时  相似文献   

5.
合唱艺术是见证欧洲音乐发展变迁的活化石,又是研究西方美学范式确立和转型的直接或间接对象,她以表现时代理想的主题、充满表现力的声部进行、声乐与器乐的交融等独特的艺术风格映射出西方美学范式转型的本质.古典美学与浪漫美学是西方美学范式转型的历史进程中两个典型层面,古典美学范式中的合唱艺术建立在古典美学的基础之上,依附于宗教,重视理性的追求;而浪漫美学范式下的合唱艺术则更加注重自由与个性的张扬.  相似文献   

6.
歌剧咏叹调与艺术歌曲(本论文是指西方的的歌剧咏叹调与艺术歌曲)是美声唱法中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两者同样诞生在欧洲,在世界音乐舞台上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声乐艺术的发展以及声乐理论的科学化,不同体裁声乐作品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受到广大声乐学者与爱好者的关注,这些细微的差异正是我们欣赏不同声乐作品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处于中世纪的欧洲,音乐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为封建政权和教会服务的。随之而来的,宗教歌曲这一声乐艺术便开始逐步向"世俗化"分解,最终形成了宗教歌曲和世俗歌曲这两大分支。无论是在创作类型、演唱形式,还是体裁风格以及专业创新方面,这二者都取得了较大突破。  相似文献   

8.
西方早期音乐主要指的是巴洛克时期以前出现在西方各国的音乐,在国内很多西方音乐史的著作中,都几乎是非常简单的一笔带过。而其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认为长达十个世纪之久的中世纪时期在欧洲历史上是"黑暗的一千年",而造成这种"黑暗"的罪魁祸首则是当时的宗教——基督教。从客观的态度上来分析,基督教是一个音乐性极强的宗教,从产生到现在,其音乐活动与宗教生活比其他任何宗教都要密切,而正是这些源自于宗教的教会音乐对后世音乐的发展却有着重大的成就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不同的民族,不同地域以及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使中国和西方欧洲在古代社会时期产生了不同的声乐审美意识和声乐教育形态。然而,从音乐的起源上看,中西古代的声乐艺术又体现出了某些同宗的现象,使两者在声乐审美与声乐教育上存在了共性的一面。该文从历史的角度出发,以史为证,凭着和而不同的研究态度,分析中国与西方欧洲古代声乐艺术在其审美意识与教育方面的异同,并探求两者造成其差异及共性的原因和对当今社会声乐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宗教文化符号与传统声乐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与艺术在把握世界的方式上,有着比其他意识形态更多的一致性,历史上曾占有统治性地位的宗教意识形态,必然影响人类文化艺术理念乃至声乐艺术思维。阴阳太极图体现出的中国文化强大的包容性,正是中国声乐艺术形式多元化发展的传统文化及民族意识基础;而基督教十字架折射出西方传统思想文化的开放性与单一性,进而深刻地影响了整个西方的传统文化理念与声乐艺术形态。可见,宗教文化左右着社会礼教观念和民族心理意识,宗教音乐影响了中外歌唱艺术的形态与声乐理论的内涵。中西方不同宗教理念的典型文化符号,对中西文化艺术思维和声乐艺术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概述16世纪欧洲声乐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6世纪的欧洲声乐艺术从内质上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合唱艺术,特别是无伴奏合唱围绕着复调音乐这个轴心,已达到相当的高度。宗教声乐通过改革与世俗声乐共同发展,交相辉映;学校声乐教育体系也初步形成。歌唱技法得到进一步重视并趋于科学化。声乐技法的发展,促进了作曲家、歌唱家的创作欲望与热情。在16世纪末产生的新型歌唱样式--歌剧,便成为作曲家、歌唱家文化内涵及歌唱技巧展示的重要舞台。  相似文献   

12.
说起声乐的赏析我们不得不说声乐的发展史,当然发展史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发展史。其中西方声乐史也就是欧洲声乐发展史,在世界音乐发展史上具有无替代的历史地位。声乐是艺术海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一些优秀的声乐家就像大海里的珍珠一样,发出耀眼的光芒,本文将对歌剧《冰凉的小手》进行剧情分析以及演唱分析。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初至今,我国的声乐艺术经历了从多种观点相争到多种唱法相容的曲折而复杂的发展历程,其核心问题就是关于"土唱法"和"洋唱法"的声乐艺术观念及其关系的问题.一代代的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声乐理论家都致力于探索和研究西洋演唱技法和中国民族特色的契合点,目的就是立足于中华民族音乐文化,汲取西方文化精华,追求演唱风格的多样化,贯彻"百花齐放"的方针,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声乐学派,使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屹立于世界音乐之林.  相似文献   

14.
艺术歌曲是声乐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门类。这一体裁以其创作的专业性、内容高度的文学性、诗意性和抒情性以及伴奏与声乐部分的并重性等特点,成为一种具有鲜明个性、深刻寓意和高雅格调的音乐艺术体裁。艺术歌曲这一体裁的起源,与西方早期世俗音乐有着渊源关系,在19世纪的德奥有了很大发展。它对20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及兴盛有着重要影响。20世纪初,随着中西音乐文化的交融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艺术歌曲体裁因其富于文学性的特点和中西结合的特征,而被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并学习了西方作曲技术的一批作曲家广泛采用,他们创作…  相似文献   

15.
民族声乐的现代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声乐教育和声乐研究一直禁锢在一种纯艺术的领域里,基本沉浸在技术层面的形而上、科学化的思辨之中,也就是所谓的一些"现代的"、"科学的"语境中。在以西方19世纪的西方音乐技术理论为基础的现代教学模式下,在日益全球化、在工业化、都市化的大背景下,在现代语境下,高校民族声乐教育怎样发展自己而不失掉自我,如何面对现实需要、吸引大众参与,迫切需要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声乐教师的思考和实践。本文试图对音乐的"现代性",在现代语言环境中演唱风格的多样性以及对传统民族声乐的发展作一反思。  相似文献   

16.
刘峰 《邢台学院学报》2013,(4):100-101,112
16世纪至18世纪欧洲大多数国家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巴洛克艺术是这一时期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新教与天主教的争夺、世俗与宗教的抗争、人文主义与禁欲主义的斗争、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较量,孕育了巴洛克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同时它也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故巴洛克艺术在西方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钢琴音乐文化是在19世纪中叶,随着西方列强的枪炮与宗教一同进入中国后,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下顽强生根的。20世纪初,大量优秀学子纷纷出国,不仅带回了西方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西方文化也随之进入中国社会。同时,国外的一些传教士与文人也来到中国,向国人宣扬着他们的文学、宗教、哲学、音乐等等。在这些社会意识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后,我们将它同化成了自身的一部分,将它融入了我们的社会中。钢琴艺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入了中国。从教堂到课堂,钢琴音乐承载了无数人救国情怀与对艺术的满腔热情。  相似文献   

18.
刘琳 《教师》2015,(5):50
声乐是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实践性较强,通过让学生学习和继承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及学习吸收西方声乐艺术,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长期以来,师范院校声乐教育以声乐小组课为主,沿用较传统、较陈旧的教学方法,重视歌唱技巧,而忽略了作品的艺术处理、对作品创作历史背景的理解和对作品词曲的深刻艺术内涵的理解。理论和实践脱节,导致学生在学习声乐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仅侧重提高声乐演唱技巧,没有全  相似文献   

19.
西方合唱艺术的产生与基督教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合唱在缘起之初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与宗教情结。后来合唱逐渐走出教堂,融人世俗音乐因素,成为了宗教和普通大众共有的一种音乐形式,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西方古典音乐,甚至整个西方音乐,本文从合唱纵向发展的视角,从历史学和音乐学两个层面简述合唱艺术的生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新西兰音乐新西兰近百分之九十的人是欧洲移民和他们的后裔,他们从欧洲带来了故土传统的音乐形式:合唱队、管弦乐队、苏格兰风袋管乐队和声乐唱法。十九世纪末期,欧洲音乐在新西兰影响日增,当地毛利人的音乐深受其影响,但是毛利音乐有其地方和民族特色,有强大的生命力,特别是近几年来,新西兰政府予以保护和发扬,因此毛利音乐也在科学性方面从西方音乐中得到营养和提高,在新西兰也很流行。新西兰人民喜欢音乐,在各种文化艺术活动中,音乐是最为普及的。电台里整天都可以听到音乐播放,各地都有调频电台专门播放古典音乐和轻音乐。新西兰音乐联合会和伊丽莎白二世艺术委员会每年都要邀请一些西方国家的音乐家和演出团体来演出,以丰富人民的音乐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