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十二卷本《剪灯丛话》是一个罕见的文言小说选本。陈良瑞在《文学遗产增刊》第十八集、程毅中在《文献》1990年第2期先后撰文考述。然而,书前武林虞淳熙的题辞并没有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惟程毅中先生称:"这本书没有编辑者的姓名,但书前有一篇武林虞淳熙的题辞,称编者为‘自好子’。……如果不是刻书人冒名假托的话,那么自好子编辑《剪灯丛话》的时间大约在万历、天启年间。因此董康和戴不凡把《剪灯丛话》定为明刻本还是有根据的。"很明显,虞淳熙题辞的真伪对于判定《剪灯丛话》的成书有重要启示。笔者曾应台湾三民书局之约将《剪灯新话》、《剪灯余话》和《觅灯因话》校  相似文献   

2.
《剪灯新话》的素材来源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是作家在素材积累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的产物。瞿佑在《剪灯新话·自序》中说:“好事者每以近事相闻,远不出百年,近止在数载,襞积于中,日新月盛,习气所溺,欲罢不能,乃援笔为文纪之。”其中指出,《剪灯新话》素材多为“远不出百年,近止在数载”的“近事”,本文拟从瞿佑本人的作品包括诗、词、诗话等与《剪灯新话》的校读中,讨论《剪灯新话》素材积累,以拓深时贤之既有研究。 一、 瞿佑诗词中所隐含的素材 瞿佑不仅是一位小说家,同时还是一位杰出的诗词作家。《剪灯新话》又素有“诗文小说”之誉,将其与瞿佑诗词相比较,…  相似文献   

3.
十年来,谢肇淛所著《金瓶梅跋》与《五杂俎》中对古典小说的评论曾引起学术界的兴趣,而谢氏的《虞初志序》及他自己撰写的小说集《麈馀》因流传不广而未曾受到重视。本文将对这些著作作一番简单介绍。《虞初志序》是万历丙午(1676年)谢肇淛在南京刑部任职期间为黄正位所刻《虞初志》撰写的。黄正位,字黄叔,歙县人,于明万历年间颇以刻书名世,现存的刻本有《剪灯新话》、《剪灯馀话》、《庄子南华真经》、《阳春奏》、《云仙杂记》  相似文献   

4.
1990年中华书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先后在《古本小说丛刊》(下简称"丛刊")和《古本小说集成》(下简称"集成")中,将《剪灯余话》日本天理大学天理图书馆藏本影印出版。天理图书馆藏本是目前所能见到的《剪灯余话》最早的刻本,因此,备受学界关注。笔者拟对此加以辨正,以求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5.
宋陈善所撰《扪虱新话》,初名《窗间纪闻》,成书之初以抄本流传,之后迭经旧稿散佚、重新编撰等波折,使得其传世版本各异.在宋代,《扪虱新话》已有不分卷本、八卷本、十五卷本之别.现存版本从内容形式上可归纳为不分类本、分类本两种.本文拟对《扪虱新话》现存的几种版本进行考证,以辨其版本源流.  相似文献   

6.
《绿窗新话》是宋代说话人的参考资料,它与罗烨《醉翁谈录》不是转引或被转引的关系,两书成书时间相近,《绿窗新话》稍早一些。新见到的黄孝纾遗稿《〈绿窗新话〉校释引言》为解决《绿窗新话》相关问题提供了新的契机。按照黄孝纾文中线索,对比《艺文》连载之《绿窗新话》与两岸通行的排印本《绿窗新话》,发现排印本擅自改动底本,从版本介绍到文本顺序都存在疏漏。  相似文献   

7.
国内的书话经过半个多世纪来的发展已经约略可以分为两派了。一派以旧书(即线装古籍)为“话题”,喜谈买卖、借刻、校勘及版本、藏家诸书林掌故,一派以新书(旧平装及再版本)为“话题”,所谈不出现代文坛的书人书事。但唯独有一人能够不立门户地在书话作品中说旧话新、融古化今,这就是为书话家奉为“书话主人”的著名文学史家唐弢先生。唐弢先生的“书话主人”的形象,是通过他的《书话》集子建立起来的,并以《晦庵书话》为其代表。是书的前四个部分,主要是谈  相似文献   

8.
已知的清代梁章钜的《楹联续话》虽然版式不一,但属于同一版本系统,即道光二十三年南浦寓斋刻本。据笔者所知,道光二十三年以后重刻的版本以及现代人整理的标点本,都结尾于"问者大笑而退",共计301则联话。笔者最近发现一个新的《楹联续话》版本,虽与道光二十三年南浦寓斋刻本系根据同一版刊刻的,却在结尾于"问者大笑而退"这则联话条目之后多出一则,即共计302则联话。因此,该版本应是未删本,即初刻本。  相似文献   

9.
现存于北京图书馆明刻《文式》残本与《历代文话》所收录曾鼎《文式》文字上大体相同,但在公私书目中都无著录,其作者、内容及其版本流传多有分歧,通过考察,其版本都源于明初赵撝谦《学范》。  相似文献   

10.
杨波 《文化遗产》2015,(2):51-56
在元明戏剧中,有大量少数民族婚姻风俗。如风靡天下的《西厢记》中就包含着少数民族抢婚的风俗,其形式包括:明抢、暗抢;一人独抢,两人争抢等。梳理《西厢记》故事的发展脉络,正好可以找寻出时代风俗对戏剧的影响。除了抢婚之外,元明戏剧中还有收继婚风俗,明代无名氏所作《渭塘奇遇记》的故事就是明证。从无名氏的杂剧到瞿祐《剪灯新话》里的渭塘故事,再到叶宪祖的创作,正好昭示了明代戏剧中的少数民族风俗逐渐减少的历史事实。从少数民族主政的元朝到汉族为主的明朝,尽管戏剧受到少数民族风俗的影响逐渐减弱,但是少数民族风俗对中华戏剧的影响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