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文】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请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益哉也?”孔子曰:“夫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御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哉?毁仁恶仕,必近于刑。君子不可不学。”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而受教!”——《孔子家语子路初见篇》  相似文献   

2.
在孔子以前的春秋文化乃至于三代文化背景下,“君子”一词就已经具有了“德”的涵义,而不仅仅是“位”的象征。孔子的思想来源于西周礼乐文化传统的“经典化”,而“君子”一词本身所具有的道德意味,使其成为孔子表述自己道德伦理思想的载体。“君子”在孔子的手中,变成了一种理想人格,这其中既有对古典文化的继承,同时又是孔子的创新和发展。“君子”在孔子的思想中,首先具有道德性,其次还具有智能性,具备相当高的学习能力。“君子”一词的涵义经过孔子的“改造”,获得了新的外延,最终成为孔门的“君子之学”,并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3.
儒家思想并非孔子一人之思想,而是整个孔氏教育集团集体的思想结晶.其中,孔氏教育集团第二号人物仲由(子路)在儒家思想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十分重大,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孔子与子路主要是伙伴与同事关系,他们是儒家事业的共同奠基者.在实际生活中,子路是孔门的主要当家人,看起来孔子是子路的老师,但同时子路严格地管束着孔子.子路既是孔氏教育集团的主要领导者、指挥者、创始者、管理者、经营者,同时也是老师、教授.在孔氏教育集团中,子路与孔子的关系最为特殊.孔子乃微子之后,仲由乃黄帝、古公亶父、周公旦之后,周公旦是有恩于孔子的先祖微子的.孔子与子路原来都是商周帝王的直系后裔,受身世和家世的影响,作为破落贵族的后裔,孔子和子路继承了先周文化的精神传统,孔子与子路走了一条共同的"克己复礼"的道路.孔、仲二人之所以历经千辛万苦恢复周礼,出身是第一个重要原因,文化传承和积淀是第二个重要原因.当今,发扬儒家文化中的子路精神,恢复中华民族的阳刚文化传统,是我们重新研究和定位仲由思想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4.
“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早在两千多年前,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就深刻阐述了他以“礼义廉耻“为核心的“廉政“思想,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深厚的廉政思想,作为弥足珍贵的思想和文化资源,为当今  相似文献   

5.
现行初中语文教科书(人教版新教材)收有古代寓言《两小儿辩日》,说的是两个小孩辩论太阳何时最近,何时最远,各执己见,各有其理,问及孔子,孔子竟然“不能决也”,于是他们异口同声地取笑说:“孰为汝多知乎?”于是常有学生问:孔子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圣人,怎么会遭到如此幽默而辛辣的讽刺呢?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要解释这一“非孔”现象,还必须正确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不错,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可以说构成了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孔子被尊称为“至圣先师”,全国各地立有孔庙无…  相似文献   

6.
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记录孔子与学生畅谈人生理想的篇章。当孔子问及弟子们的志向时,轻率直爽的子路表示自己可以做一个“千乘之国”的国相,目标是富国强兵;冉有表示自己可以做一个小国的国相,目标是“足民”,对于礼乐教化还无能为力;公西华则更谦虚,表示自己只能在祭祀或者会盟的工作中做一个小相;曾皙却出人意料地表示自己的人生理想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几乎是要做一个隐士,优游于山林。很明显,子路、冉有、公西华的理想正体现了孔子积极入世干预政治的精神,而曾皙的理…  相似文献   

7.
课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首先发问,子路冒冒失失“,率尔而对”“,夫子哂之”,笑而不语。孔子通过“哂”,即表现了对子路的严格要求,含蓄地批评子路把事情看得过于简单和口气过大的毛病,又不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曾皙正在弹琴“,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欲说还止,孔子见其有点犹豫,便用“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来打消曾皙的顾虑。于是曾皙畅谈了自己的抱负“: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听了非常高兴,并发出“吾与点也”赞语。这虽是一次日常的谈话,但孔子却在他与学生之间营…  相似文献   

8.
侯雪君 《语文天地》2014,(31):28-29
士大夫是中国传统社会特有的群体,在传统社会中,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官爵是读书人一辈子的梦想,也就由此而形成了专门为做官而读书考试的知识分子阶层,即士大夫阶层。《论语·子路》子贡问:“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孔子答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在孔子的心中,但凡严于律己、忠君爱国之人皆可称之为“士”,如此看来,“士”和“君子”又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我们也不能将“士”和“知识分子”“君子”混为一谈,“士”更  相似文献   

9.
道德的好处     
《论语·卫灵公》中,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既然道不弘人,道为什么对人那么重要?我们为什么还要弘扬道德? 其实,当子路问孔子"君子亦有穷乎"时,孔子就毫不委婉地回答:"君子固穷."这不仅是在子路天真烂漫的额头上猛击一棒,也是对一般人理解的道德有效性的当头一棒.  相似文献   

10.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篇课文讲到“夫子何哂由也”时,都认为子路太轻率、不谦让,故孔子“哂之”。正如孔子所说:“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我认为这只是“哂由”的表面原因或者说是一个很次要的原因,而不是根本原因。“哂”:微笑,这里有轻蔑、讥笑的意思。子路率先发言,虽然有点“轻率”,但我认为孔子是不会仅凭这一点而讥笑他的,因为这样做与孔子的教学思想和为人态度是相悖的,也不符合当时孔子创造的轻松、亲切、愉悦的氛围。那么孔子“哂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实际上只要我们认真研读子路回答的话就可以了解其中…  相似文献   

11.
谭虎 《家庭教育》2014,(6):46-46
据《论语子路·第十三》记载: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意思是:樊迟问怎样才算是仁?孔子说:“平常在家端正规矩,办事认真谨慎,待人忠厚诚恳。即使到了夷狄之地(泛指我国边远地区)那样险恶的环境中,也不能轻易背弃。”在这里,孔子对“仁”的解释,以“恭”“敬”“忠”三个道德目标为基本内涵,反映了儒家对于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基本态度与道德操守。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语文第一册新增选了《论语》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章(以下简称《侍坐》)。这是一篇非常精彩的课文,而其中的高潮出现在曾皙的一答和孔子的一叹中: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查看教师用书及多种《论语》注解,都把这段话理解为曾皙的洒脱打动了孔子,而且孔子认为曾皙的回答是结合国情的治国措施,灵活地将老师的“礼”治思想体现了出来,展现了一幅国治之后其乐融融…  相似文献   

13.
徐徐 《成才之路》2013,(35):69-69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中有这样的话。和:人群。同:苟从。孔子的这段话可以这样来理解:君子为人与小人比较起来,体现在能融进群体,但不应该苟从其中而迷失自己的个性和原则。  相似文献   

14.
必也正名乎     
子路等人向孔子请教治政之道,孔子说了不少至理名言,其中有流传数千年的“正名”思想。《论语》是这样记载的:“必也正名乎!”  相似文献   

15.
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王月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和而不同”。这个思想对政治、经济、文化的建设,对调节与处理人际关系等,都有相当的价值。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在先秦时期,类似的议论还有一些,《左传.昭公二十年...  相似文献   

16.
传统文化对中国人口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而儒家思想在传统文化中又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想从儒家思想对中国农村人口发展的影响出发,探讨农村人口控制的途径。儒家学派以“仁”为其思想体系的核心,其人口思想也是围绕着“仁”而展开的。孔子曾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论语·学而》),认为孝弟(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弟)是“仁”的根本:孔子又说:“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经·圣治》);曾子也说:“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溥之而横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之北海  相似文献   

17.
异乎三子者之撰《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异乎三子者之撰。”课文第99页注:“[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准此,则此句应译为:“(我和他们)三个人的才能不一样。”反复斟酌,总觉得欠妥。其一,如果曾皙这样说,就等于在老师面前肯定他们四个人都是有才能的,作为孔门的彬彬君子,恐怕有失谦逊吧?其二,孔子让他的四位学生“各言其志”。即各人谈自己的志向,关键是“言志”,而与各人实际具备的才能无关。  相似文献   

18.
读罢“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写的《师说》,获益匪浅。但对“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一说,我却颇不以为然。试问,圣人高于众人,这到底是客观的事实,还是韩愈老夫子的谬见?这实在是很值得一议的。如若将圣人孔子与躬耕陇亩的农夫相比,你能一言以蔽之曰:“圣人孔子比普通的农夫知道的东西要多吗?”显然不能。自然,谈“四书”论“五经”,孔子可以侃侃而谈;若说到耕田地种桑麻,那侃侃而谈的又该是谁?这不,《论语·子路第十三》讲到“樊迟请学稼”之事,子曰:“吾不如老农。”樊迟“请学为圃”,子曰:“吾不如老圃。”常言道:“十年易考文武举,…  相似文献   

19.
《论语》记录了孔子有关论仁、论学、论政等谈论,不但包含着深刻的思想文化内涵,而且其高度的语言艺术也值得我们借鉴。一、简炼,富于哲理。这是《论语》的最大特色。如: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直者。”樊迟退,见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  相似文献   

20.
道德的好处     
鲍鹏山 《课外阅读》2012,(18):58-59
《论语·卫灵公》中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既然道不弘人,道为什么对人那么重要?我们为什么还要弘扬道德?其实,当子路问孔子"君子亦有穷乎"时,孔子就毫不委婉地回答:"君子固穷。"这不仅是在子路天真烂漫的额头上猛击一棒,也是对一般人理解的道德有效性的当头一棒。但是,孔子对子路的回答里,"君子固穷"四个字后面还有六个字:"小人穷,斯滥矣。"这六个字和前面四个字是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