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作为智慧教育与教学实施的主阵地,智慧课堂的建设与发展是智慧教育规模化进阶的直接驱动力。然而,智慧课堂的概念庞杂且分散,其建设陷入设备堆砌和功能叠加的单向循环,并涌现诸多功能障碍。本研究通过梳理智慧课堂的研究现状,厘清其囊括外在环境条件和内在目标模式的宏观概念、深度学习的价值导向;基于智能技术赋能的智慧课堂新形态,归纳得出面向特色空间的沉浸式课堂和面向基础空间的交互式课堂应用,明晰网络与技术、数据与模型、硬件终端设备与软件系统平台、数字教学资源、教师资源五大结构要素及其功能边界;结合DIKW模型,设计包含知识组织与整合、知识获取转换与输出、知识进化的深度学习框架。该框架可用于指导智慧课堂的有序建设,辅以人机协同底线思维推动智慧课堂的高效运转,助力深度学习的有效达成与智慧生成。  相似文献   

2.
深度学习是智慧教育的核心支柱,但目前尚缺少智慧课堂专属的深度学习设计方案。如何针对深度学习的灵活性诉求,研制一种智慧课堂赋能的灵活深度学习设计框架,是推进深度学习实践落地的关键所在。基于深度学习架构理念、采用教育设计研究范式研制的面向智慧课堂的灵活深度学习设计框架,遵循逆向设计逻辑,包括课堂环境分析、明确目标、确定评估、学生分析、任务设计、编列制定、绘制分布和决策预设等8个步骤,既体现了智慧课堂精准把脉、互动支持、适性推送、即时反馈等四大特色功能,也为智慧课堂中的学习任务、学习活动、学习进程和教学决策等四个方面的灵活性设计提供了详细的方案支持,并且还能够可视化学生深度学习的个性化进程。该框架经过高质量评估标准锚定下的专家校验与迭代修订,已达到可交付实施的质量要求。这一框架在智慧课堂中的应用有助于促使学生深度参与学习,引导学生采用高级学习方略,促进高阶知能的发展,加深概念理解及其迁移应用。  相似文献   

3.
泛在学习环境下的学习资源进化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资源是泛在学习生态系统的核心要素,泛在学习需要动态生成、持续进化发展、结构开放的学习资源.文章阐述了泛在学习资源进化的概念和内涵,在综合分析当前e-Learning领域的资源进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泛在学习资源的进化模型,并对资源的生命周期、资源进化的动力及养料来源、资源进化过程中的保障机制环境和关键技术等进行了阐述,最后依据进化模型预设了泛在学习资源的两种进化模式,期望为接下来泛在学习资源进化的系统研究提供宏观指导.  相似文献   

4.
刘雪霏 《学周刊C版》2019,(9):183-183
智慧课堂是"互联网+"时代下新的学习趋势,它是信息技术与教育相融合而产生的新式课堂,它代表了未来课堂教学发展和变革的新方向。智慧课堂是一种具有个性化、情景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新式课堂学习环境。基于这样的学习环境可以在课前预设课堂情境,从情境中激发智慧;课中加强师生互动,从探究中生成智慧;课后注意反思总结,从反省中形成智慧。  相似文献   

5.
杨鑫  解月光 《电化教育研究》2021,42(4):12-17,52
智能时代对课堂变革提出新要求,澄明智能技术“何以能”及“如何能”促进学生智慧发展的逻辑理路是开展智慧课堂实践的认识论前提。文章在分析智慧课堂内涵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课堂学习的物质实践观,即学习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学习者以物质技术手段为中介的认知性实践,学习者使用物质技术手段的水平能反映其学习实践水平;其次,通过剖析智慧课堂学习方式、场域要素构成,揭示了课堂场域支持学生智慧发展的微观逻辑,构建了反映“智慧生成”及“技术优化”逻辑的智慧课堂模型;最后,提出了智慧课堂构建策略,包括聚焦学生智慧的多元高阶发展、建立问题解决的智慧生成效应、发挥智能技术的优化调节效应。以此,为智慧课堂教学实践提供理论借鉴及实践参照。  相似文献   

6.
龚雪燕 《海外英语》2024,(6):216-219
基于混合式学习理论,提出混合式学习支持服务的智慧平台应具备资源支持、互动支持和评价支持三个基础维度,以及易操作化、精准化、多样化、共建性、开放性和智慧化的六大特征。通过三年的使用实践和调查问卷,对大学英语课程使用的学习通和随行课堂两个智慧平台进行三个维度、六大特征的比较研究,以期对二者进行更合理的利用,实现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为混合式学习支持服务的后续发展提供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7.
正在传统语文教学中,课堂常常是封闭的,老师固守预设而教学,对学生课堂反应关注不够,忽略了各种生成性资源,无法引发学生学习自觉性与智慧潜能,使课堂缺乏生命活力。而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生成性问题,用活教材,注意超出预设外的课堂表现,灵活教学,让语文教学走出模式化、知识化、僵硬化的封闭格局,建构开放性、动态性、生成性局面,让学生由被动学、苦学变成主动学、乐学。一、活用教材,灵活预设,促进生成性教学  相似文献   

8.
继积件、学习对象和学习活动技术之后,学习资源的建设与共享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为了满足未来泛在学习对学习资源生成与进化、智能与适应等多方面的需求,本文提出了适合泛在学习环境与非正式学习的一种新型学习资源组织方式--学习元.它具有生成性、开放性、联通性、可进化发展、智能性、内聚性、自跟踪、微型化等基本特征,可以实现学习者群体智慧的共享和学习工具的共享,是泛在学习实现的基石之一.  相似文献   

9.
学习资源是构建泛在学习无缝学习空间的基础性组成部分。泛在学习具有情境性、社会性、非正式性、适应性等特征,但目前以学习对象为主流的学习资源技术只关注封闭结构中学习内容的共享,无法满足泛在学习的需求。未来的泛在学习资源将具有生成性、进化性的特点,采用面向学习过程的设计和支持情境认识的聚合模型,附加社会认知网络属性,利用动态语义标记进行资源描述,使学习资源从传统封闭资源库形态向以资源为中心的协同知识建构学习共同体形态转变。  相似文献   

10.
智慧环境下的学习资源建设是实现智慧教育和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关键。传统数字资源存在诸多缺陷,不能满足学习者的智慧化需求,难以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文章提出智慧资源应满足学习者智慧化发展需求,深入分析其具有的泛在、进化、联通、自适应、个性推送、多维交互性等特征,并构建了智慧资源建设的体系框架,最后对智慧资源的建设理念、模式、技术与机制进行深入阐述,以期为数字资源的智慧化升级改造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11.
“学习元”运行环境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学习资源在吸收集体智慧、持续进化、生成性信息共享、分布式实时共享、社会关系网络共享和智能性要求等方面的发展趋势,我们提出了"学习元"这一新的学习资源组织模型.本文进一步对学习元的运行支撑环境的运行架构、功能设计和内部存储结构作了较为详细的阐释,具体描述了这些元素和功能如何实现对学习元生成性、开放性、联通性、可进化发展、智能性、内聚性、自跟踪、微型化等基本特征的支持,为构建基于学习元的实际应用环境奠定了初步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的精彩可以通过预设体现,然而更多的精彩往往出现在预设之外。由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诱导课堂的生成性资源,及时捕捉非预设生成的智慧火花,让课堂绽放活力。  相似文献   

13.
在新技术与学习理念的双重推动下,学习资源正朝着可进化、分布式、社会性、情境性、开放性和复合性的方向发展.支持传递接受范式教学的学习对象已经无法满足泛在学习对学习资源进化生长、过程性信息跟踪、人际智慧聚合、多终端支持、无限群体的个性化学习等多方面的实际需求.学习元是在学习对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适合泛在学习的一种新型资源组织方式,顺应了学习资源的发展趋势,是未来学习资源设计与共享发展的新方向.本文从历史背景、概念特征、学习理念、信息组织、信息模型、存储结构、质量控制、共享范围等多个层面对学习元和学习对象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学习资源聚合模型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育技术》2017,(2):12-18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与深入,信息化教学越来越受重视,而关于信息化教学评价却鲜有系统的研究。深度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法,为评价智慧课堂提供了良好视角。文章分析了智慧课堂支持深度学习的应用特点,构建了信息化教学评价维度,并利用专家评判法对评价维度进行了修订和完善,设计了深度学习视角下智慧课堂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5.
未来课堂的设计与应用已经成为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智能性是未来课堂的重要特性之一。未来课堂应为课堂主体而建,终极目标在于促进学习者的个体学习和社会化学习,以促进学习者的发展,它是一个充分发挥课堂主体的主动性、能动性,和谐、自由发展的教与学环境与活动的智慧学习环境。未来课堂不仅是一个智能化的学习空间,还应体现出对课堂主体教与学活动支持的智慧性。智慧性主要体现技术层面、环境层面和资源和服务层面等方面,其实现技术主要包括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两个层面,其中硬件技术主要包括所有设备之间的智能互联技术、多功能交互设备技术;软件技术则主要是指各主体间的信息传输技术、控制技术及信息的推理技术等。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面对不断变化的课堂生成资源,一些教师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要么置之不理,要么处置不当,课堂缺少灵动的生机.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及时捕捉课堂生成资源,并将其纳入现场的课堂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甚至促进课堂生成资源的再生成,在课堂生成中寻求师生智慧的提升,让课堂教学呈现出生命的活力,充分展示师生教与学的智慧.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发展却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因素和情景我们无法预见。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生成性课堂具有不可预设性,其随机性造就了许许多多的生成性问题。教师在预设时,不可能穷尽课堂可能的变化,要凭借教育智慧在教学中机智地生成。  相似文献   

18.
预设与生成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组相对的概念.所谓“预设”.就是紧紧围绕阅读教学的目标、任务.预先对阅读教学的课堂环节、教学进程等所作的展望性设计。所谓“生成”.就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情况,并根据学情、课堂环境等对原有教学预设进行调整.并灵活地据情施教,以达到阅读教学效益最优化的一种教学策略。笔者认为.必须将预设与生成有机地统一于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才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学生的知识、  相似文献   

19.
何为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叶澜教授说:"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感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利用生成性资源,关键在于教师具备善于发现的眼光和善于驾驭的教育艺术。拘泥预设而导致生成性资源的浪费。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时刻都可能有新的资源不断生成。但因教师局限于课堂预设而有意无意地造成了生成性资源的浪费。如一位教师在执教《竞争与合作》一课时,先  相似文献   

20.
杨鑫 《中学教学参考》2010,(17):100-100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科学课堂是学生发展的天地,科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享受教师服务的过程,是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有规律可循,又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它除了“预设”和“预设生成”外,往往还会产生一些意料之外而又有意义的“动态生成”信息。在科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运用敏锐的目光和智慧的头脑及时捕捉并有效利用这些动态生成性资源,将激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将促成课堂更多的精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