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理论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30年代,皮亚杰提出了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的理论。其基本内容包括:儿童道德判断的起源和发展;儿童的道德判断有一种明显的“道德实在论”特征,造成儿童“道德实在论”的主要原因是成人的约束;“公正”观念的发展经历一个从服从到平等、从平等到公道的发展过程,造成儿童公正观念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协作等。这些蕴涵于道德发展理论中的道德教育思想可以为改革我国传统的德育提供多方面的启示,并从变革德育观与创新道德教育方法做出具体阐释。  相似文献   

2.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强调道德判断能力和发展水平在儿童道德成长中的作用。他对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性,家庭、学校等外在环境在儿童道德成长中的作用的强调,以及其"三水平六阶段"理论,对我们预防和解决留守儿童道德成长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科尔伯格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也是现代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创立者,他提出的个体道德认知发展阶段及其道德教育策略,对美国的学校道德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开创了美国六、七十年代以来的“认知发展教育运动”。很多国家把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作为制定、设计学校道德教育的依据。一、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科尔伯格把儿童的道德发展看作是整个认知发展的一部分,儿童的道德成熟过程就是道德认识发展过程。而道德认知的发展集中地表现为道德判断的发展上。道德判断又可以从道德判断的思维结构和道德内容两个维度加以…  相似文献   

4.
道德作为一个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西方早有研究.当代皮亚杰最早运用临床法和对偶故事法研究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规律;科尔伯格在皮亚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道德认知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理论,进一步确认了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和顺序的不变性,梳理出了个体道德认知发展从基于自身角度考虑问题到按照社会规则进而到超越社会规则的主线;新科尔伯格理论在继承与发展科尔伯格理论的同时也丰富了道德认知理论本身,其理论主要由道德图式论、道德类型论和四成分模型构成;而后科尔伯格理论则以艾森伯格的亲社会心理学研究和吉利根的女性道德心理学为代表,其内容更加广泛,主要表现在对道德概念进行重构,重视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之间的关系,注重对道德人格和道德自我的探究.在道德测量方法方面,主要有科尔伯格的道德判断访谈法以及新科尔伯格理论的DIT1和DIT2.实际上,道德理论应采用多元化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个体道德意识在心理机制形成后,进入发展阶段时的自律这一环节,剖析了儿童和原始人在道德自律发展过程中“反思”的重要,论述了自律不仅是“合于法”,更是“本于法”,道德主体既用理性为自己立法,又靠意志来服从这些法则,既是立法者,又是臣民。  相似文献   

6.
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发展的趋势是由“他治”到逐渐形成“自治”。他治的儿童没有道德自主性,受他人支配,而自治的儿童在道德问题上则是由自己支配自己。在他看来,儿童道德培养的关键是培养儿童的道德自治。同时他还指出,道德自治并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而是一个逐渐培养的过程,成人良好的方式能促进儿童道德自治的形成,而一些不当方式则会阻碍儿童道德自治的培养。根据皮亚杰的这一观点,笔者认为培养儿童的道德自治关键是调动儿童的主体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水平经历连续的三个水平,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他通过设计道德两难问题来考察和促进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在语文教学中也经常面临两难的情境,因此,我们可以从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中获得启示用以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吴丽梅 《考试周刊》2009,(19):231-232
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理论阐述了儿童道德发展的三个阶段;前道德阶段、他律阶段及自律阶段,并揭示了由他律走向自律的并然性。这对幼儿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启示,但在现行幼儿德育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试图在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理论的启示下,对培养儿童道德由他律走向自律的方法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介绍日本荒木纪幸教授的道德测评理论,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重点研究了道德如何测评的问题。道德测评离不开儿童的道德认知水平和道德行为选择,道德测评不是离开生活的个人主观裁判。  相似文献   

10.
道德教育的最高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学会自律。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把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分为3个阶段,即:前道德判断阶段(4~5岁)、他律道德判断阶段(4、5岁~8、9岁)、自律道德判断阶段(8、9岁以后)。在小学阶段,正是儿童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期。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在道德判断上逐步转化?如何采用激励机制,培养学生由他律到自律呢?  相似文献   

11.
论儿童接受道德教育的情感和心理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海鹰 《教育探索》2009,(2):114-116
在儿童的心理结构中,有三种能够影响儿童道德生活的情感和情感倾向.第一种是爱的需要,它以各种形式在孩子从婴儿期到少年期的发展中起作用.其次是对那些比自己大的和强的人有一种畏惧感,这使他乐于服从.第三种是混合的、由爱和恐惧组成的情感,就是尊重.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不能忽略其情感、心理和认知特点,只有符合其认识能力的教育才是恰当和有效的.充分认识到孩子道德能力的发展对其成长的意义,以孩子为对象的道德教育才能受到足够重视并成为未来教育的中心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2.
认知——发展理论是从发生学的角度研究人类心理和知识、道德发生发展的理性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的德育方法是由杜威提出的,后由认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代表皮亚杰、柯尔伯格、埃里克森等推进和发展。杜威在《教育中的道德原理》中首次提出了发展性的德育思想,他认为思维在德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发展是德育的根本目的,而发展是通过儿童的道德发展阶段实现的。道德品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密不可分的部分组成。道德认知是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依据。而道德认识是指儿童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道德智慧是最高境界的善,是理性道德与非理性道德的融合,是道德情感、道德理性、道德行为以及道德意志的统一体。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面对复杂的社会情境时,其道德智慧的发展面临诸多的困境。本文以儿童心理发展的相关理论为基础,探讨分析儿童道德智慧的发展目标和生成路径。  相似文献   

14.
心理理论发展与道德发展是儿童社会化的两个重要部分,本文从多个方面论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认知——发展理论是从发生学的角度研究人类心理和知识、道德发生发展的理性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的德育方法是由杜威提出的,后由认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代表皮亚杰、柯尔伯格、埃里克森等推进和发展。杜威在《教育中的道德原理》中首次提出了发展性的德育思想,他认为思维在德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发展是德育的根本目的,而发展是通过儿童的道德发展阶段实现的。道德品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密不可分的部分组成。道德认知是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依据。而道德认识是指儿童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面对学生道德发展中知行脱离的问题,道德发展认知理论尤其是柯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以及在此基础提出的道德教育模式为解决此类问题起到了指导作用。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前习俗水平,包括服从与惩罚道德定向阶段和工具定向阶段;习俗水平,好孩子道德定向阶段和维护权威与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后习俗水平,包括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和普遍原则道德定向阶段。两种道德教育模式:道德讨论模式和公正团体模式。  相似文献   

17.
“确定问题测验”是科尔伯格的学生吉姆·莱斯特于1974年开发,最初作为测量科尔伯格提出的道德发展理论的简便的测验,该测验很快成为对道德认知理论进行修改的重要基础。近30年来,确定问题测验取得了很多新进展,从最初依据科尔伯格的道德理论制定DIT量表,到随后对其指标的验证;从围绕DIT研究其背后的道德机制,到随后多方位的“四成分模型”的提出,以及到最近由于受到哲学、应用伦理学、发展心理学特别是范式理论的影响,开始用新科尔伯格理论来重新审视DIT;最后从对道德的理论研究向应用方向发展,特别是教育领域的渗透推进了DIT测验的完善,加深了人们对于道德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基础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儿童他律的道德向自律的道德转换,以完成幼年时期的人格结构发展上从本我发展到整体的自我和超我的层次。任何不能转换为自律的道德的道德他律,都无法达到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但是以往的基础道德教育多停留在说教等他律的浅层次上,严重忽视了在基础道德教育中利益动机对儿童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本文试图简要勾勒出利益动机是儿童他律的道德向自律的道德转换的依据,以证明基础道德教育中利益动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道德与生活密不可分,道德教育开始回归生活,因而儿童道德评价应向生活渗透,实现评价途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生活化,从而才能够真实而准确地反映儿童的道德发展状况,才能够发挥道德评价促进儿童道德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儿童的道德认知是按照一定阶段,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对早期儿童进行理性知识的传授和培养,其理性原则是不能被理解的.儿童的道德教育应该满足儿童成长的需要,把握儿童道德成长规律,以实现道德习惯与道德理性的相伴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