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关系间  相似文献   

2.
【课题】五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在学生集中探索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之间的关系,几个物体进行搭配或排列的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初步形成独立探索简单数学规律的  相似文献   

3.
<正>【课题】五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在学生集中探索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之间的关系,几个物体进行搭配或排列的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初步形成独立探索简单数学规律的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8-49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问的规律,初步学会联系简单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5.
数学是模式的科学,寻找和发现周围世界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及事物间变化的规律构成了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从四年级开始在每册教材中都设置“找规律”单元,引导学生探索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本节课是找规律的第一课时,内容是找出间隔排列的两个物体个数之间的规律,对此内容笔者曾先后进行两次实践,对怎样找规律深有体会。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48耀49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关系的规律,以及类似现象的规律。2.经历探索两种物体间隔排列的个数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规律并学会应用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1.通过合作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生活中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初步体会其中的简单规律。2.通过观察、科学猜想、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观点分析日常现象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教学过程】一、寻找排列的规律1.认识"一一间隔排列"师:我这里有一些乒乓球。我准备把它们按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学生问题】在一次苏教版四上《找规律》一课的教学中,教者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主题图,研究三组物体的排列规律,并得到两端物体的个数比中间物体多1以后,教者为了拓展与完善学生的认知,出示下面的小棒与圆片排列图:教者的目的很明显,就是想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与教材中三组物体排列的不同,从而突出首尾不同时两种物体个数应该是相等的。但事与愿违,教者在出示小棒与圆片排列的图后,提问:图中小棒与圆片是怎样排列的?学生没反应。师追问:是不是一一间隔排列的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会和认识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 ,以及类似现象中的简单规律。(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和问题解决的能力。(3)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极其规律的过程 ,并合理清晰地描述这一规律。(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3 情感态度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小圆片。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趣起疑1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请6个女同学排成一横排 ,如果要在两个女同学中站一个男同学 ,看哪些男同学速度快能站到要站…  相似文献   

10.
<正>苏教版义务教育数学教科书从三年级上册起,在每一册教材里都编排一次有明确主题和内容的探索规律的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研究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这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够看到,也是最简单的间隔排列。2016年11月25日,我在全县送教下乡活动中上了"一一间隔排列",教学中我始终坚持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具体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落实的。一、创设情境,引出规律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关系的过程,知道其个数关系。2.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3.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教学重点:经历间隔现象中简单规律的探索过程。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12.
<正>叶圣陶先生说过:"自奋其力,自致其知。"这里是说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发现,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作为生命个体与学习主体的潜质和潜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下面,结合"找规律"(一一间隔)一课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探索与体会。"一一间隔"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找规律"中的一个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旨让学生找出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发现其排列的特点和规律,学会应用规律解  相似文献   

13.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找规律"是学生首次接触找规律这一数学内容,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发现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这一规律,并能够利用其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找出"当两端的物体相同时,这种物体的数量比另一种物体多1".……  相似文献   

14.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找规律"是学生首次接触找规律这一数学内容,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发现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这一规律,并能够利用其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找出"当两端的物体相同时,这种物体的数量比另一种物体多1".……  相似文献   

15.
苏教版数学教科书从四年级上册起,每册都编排一个“找规律”单元,有计划地选择一些学生在生活和数学学习中经常接触到的现象,让学生发现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时,已经结合有关学习内容,探索过一些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初步积累了一些探索简单规律的经验.四年级上册“找规律”这一单元,教师在教材与教法上主要应把握以下三点.一、把握知识的内在规律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任何事物都有它固有的规律,抓住了事物的规律才能科学地利用和改造事物,使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本单元内容是让学生探索两种物体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并进行简单应用.间隔现象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接触过间隔现象.间隔现象的要素不多,规律比较浅显,适宜四年级学生探究.学习这一内容,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数学学习方法和经验,发现数学规律,感受数学的探索性和数学的价值,并通过发现规律体验成功,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为了适应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凸显探索活动本身的价值,教材注意淡化规律的具体内容,不仅没有给出有关规律的数学模型,而且也没有给出结论性的语言叙述,这就给学生多样化表述规律留出了空间.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理解教材...  相似文献   

16.
演员是“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课堂教学何尝不是如此?教学精彩的背后,是时间的积淀、血汗的凝结、智慧的融合。新课程要求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数学教师应具有数学的眼睛和数学的头脑。在备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找规律》第一课时,我对教材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解读,发现教材所提供的素材都是在有限物体个数的范围内来探索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9~60页例1及练一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的简单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发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7,(19):45-46
专题活动是苏教版数学课程中的一个较新的领域,对教师的课程意识及教与学的课堂模式等提出了新的挑战。《间隔排列》即是由原四上调整为三上并定专题活动内容。这节课中呈现的问题,我们非常熟悉,类似这样的问题,我们习惯上称之为"植树问题"。不过,在苏教版教材中的命名是"找两种物体间隔排列的规律"。为何叫"找规律"?命名的不同,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19.
四年级(上册)《找规律》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并能联系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我市青年教师教学评比活动中,多位教师选择了下面的教法。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8~49页。目标定位1.在解决一一间隔排列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用建模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体会解决一一间隔排列问题的思想方法。2.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探究一一间隔排列中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