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常荣杰 《学周刊C版》2014,(8):172-173
“绿色作文”来源于“绿色食品”的概念.“绿色食品”是指无污染、无公害、安全、优质、营养型、在自然状态下生成的健康食品。从这个概念延伸开来.“绿色作文”意味着没有矫饰,没有大空.没有各种条条框框。我们应该尊重学生思想的个性化.放松学生的精神.使学生的作文充满活力.让学生的各种情感和思路自然地流露出来。这是“绿色作文”的本身意图和真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学生写作文时,经常出现选材不真实、使用雷同素材、内容空洞乏味的状况。教师要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力,能在生活中捕捉到具体的、可供写作的题材,还要帮助学生构建起作文的支架,指导学生书写真情实感,写出"真作文"。"真作文"的含义是,习作素材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具体的事例,以这些素材构建起"支架",让学生在真人、真事、真心中刻画细节,抒发情感,与生活发生真实的联结。  相似文献   

3.
没有真实的情感,没有自主的思想,人很难有表达的愿望.真情实感是作文的根本.没有情感,"抒发"什么?没有思想,"言说"什么? 命题作文,规定学生必须"抒发"一点什么,而且必须要"真";规定学生必须阐释一点什么,而且必须"正确"(还得"负责").从小学到中学,大量的命题作文"训练",并经过未必切合实际的评价,造成学生恐惧作...  相似文献   

4.
绿色是生命的绿色。绿色作文,追求的是作文的真实。让作文“绿”起来,就是要作文的材料真实起来,摒弃作文中的“假话、空话、套话”;让作文“绿”起来,就是要作文表达的情感真诚起来,摒弃作文中的无病呻吟;让作文“绿”起来,就是要作文反映的学生的个性真切起来,摒弃作文中的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真”乃是绿色作文的真谛。怎样引导学生写出内容真实,富有真情实感的绿色作文呢。  相似文献   

5.
“绿色作文”概念借用于“绿色食品”,是指把精神生命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作文教学充满勃勃生机,让学生的情思从笔尖自然流淌。“真”、“实”、“趣”是绿色作文的价值追求,即记录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绿色作文倡导动态开放的教学系统,努力使课堂成为孩子演绎生命的场所,使作文课堂铺陈生命的绿色。绿色作文教学的策略则是:情趣为先,生活为本,个性表达为的。  相似文献   

6.
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从"要我作文"转变成"我要作文",在以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和心理情感为中心的写作中发展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  相似文献   

7.
湛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如茵的青草,沁鼻的花香,这样的绿色家园令人神往:在没有农药的污染,没有激素的催熟的自然状态下长成的绿色食品是人们的最爱。绿色是生命的原色,绿色是健康的象征,把绿色二字引申到作文里,就是没有矫揉造作,没有千篇一律,没有胡编乱造的原生态作文,这样的绿色作文一定最受欢迎。《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着重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  相似文献   

8.
“绿色作文”,是从“绿色食品”里借来的。它是相对于传统作文教学中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千篇一律的“灰色作文”而言。它反对矫情、假大空,无种种清规戒律,追求真、实、趣。让学生的心情和思想从笔尖流淌出来,在自然轻松的状态下进行情感流露,使他们的作文充满勃勃生机!“绿色作文”的出现,为我们深陷“一切为了考试”的泥淖中不能自拔的作文教学带来一股清新之风。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不是为了考试,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须。”写作是为了真实地展现自我,反映现实生活。然而由于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肤浅,洞察力不强,知识面窄,加…  相似文献   

9.
<正>写作是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高三学子"问题作文"暴露出一个共同的问题:作文"无我"的现象严重突出。笔者从长期的高三语文教学中梳理出学生"问题作文"种种"无我"现象,以飨读者。一、少"真实的自我"表达学生作文是对学生生活的反映,生活是学生写作的源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的"真实的自我"来源于生活的"真"。作文应是学生对生  相似文献   

10.
万学花 《教学随笔》2022,(3):125-127
写出真情实感是优秀作文的重要衡量标准.指导学生写"真情作文"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习作提升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真情作文"的特点,积极开展教学指导工作,帮助学生在习作中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提升学生习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必须摒弃虚假文风,让真实回归,让真话回归,让真情感回归;学生作文,必须要写实、写虚、写生活;写真话、真情、真作文。下面就针对如何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写真话、真情感的兴趣和习惯方面谈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12.
提倡高中作文"真写作"对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大有裨益。"真写作"首先要求学生作文要有真情实感,真情实感是学生审美鉴赏的基础。教师应多引导学生寻找内心真实的生活体验。"真写作"还要求学生把真情实感表达得有个性、有创新。这就对学生语言构建和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汲取优秀的民族精神文化给养,会使"真写作"作文的思想内涵提升到更高层次。  相似文献   

13.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与语文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语文教学要源于生活"的基本理念一致。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渗透到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方方面面。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发现学生的作文胡编乱造的现象很严重,说假话,说空话,没有真实体验,没有真实情感,这样的作文没有生命力,更没有震撼力,往往千文一面,没有新意,没有个性,所以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尝试体现新的作文教学理念,让学生走向生活,联系生活,说真话,写实事,抒真情。  相似文献   

14.
小学高年级的作文教学应指导学生写出情感真挚、内容真实、能激起读者情感共鸣的文章。学生的作文要说真话、抒真情,选材要真实,要把情感倾注到细节描写中去。这样的文章才是好文章。  相似文献   

15.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所谓"文如其人",学做真人,必先学写真文。翻阅学生的作文,就是刊登在书刊上学生的"优秀作文",也不难看到作文中充塞伪圣化的情感、功利化的思想和成人化的语言,惟独没有学生自己,缺乏的是儿童的真我。个性是真我的核  相似文献   

16.
和语文老师在一起,常常听到这样的话:"新课标"提倡学生写真实的作文,学生的确也写出了真实的作文,可那作文不是干巴巴的没有一点血肉,就是那种让人看了心里觉得怪怪的另类作文。在作文中,"真"还要不要,又该如何来要?作文中的"真",还真是让人头疼!  相似文献   

17.
施红晖 《时代教育》2007,(9Z):119-119
“儿童生活作文”是指在现代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教学自始至终都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让学生可以轻松愉快、自由地从事习作活动,尽可能地描写真实生活,表达真实思想,抒发真实情感,使作文变成丰富有趣、生动活泼、令人向往、其乐无穷的现实生活。以“儿童生活习作”为根本价值取向的作文教学研究,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尊重和弘扬学生个性的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生应该用自己真实的体验和感受去写作文。但目前的小学生写作文已不是自己的所写所想,而是受到成人思想所左右,没有真情实感,作文中呈现"假、大、空",因此,需让教师辅导学生进行绿色作文。  相似文献   

19.
当下大部分的小学作文教学,由于忽视学生真实的写作动机,造成小学生作文所写的内容空话连篇、假话连篇。我们怎样才能切实地提高小学生作文的效率,同时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呢?笔者发现:让小学生经历"拟真"的生活情境,可以唤起他们真实的写作动机,激荡起他们的语言生命。下面我就以"小跳蚤市场"活动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拟真"活动来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动机,增强他们写作的动力。  相似文献   

20.
作文是心灵的语言、是生命的艺术,它承载着人类的情感与思想。面对"小学生识字量少、语言组织能力差"的现象,"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出一篇优美的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从调动学生情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帮助学生积累等方面就小学生作文指导提出了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