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在浙江日报工作与生活60年,令我终生难忘的是在上世纪50年代有幸当了一次战地记者,亲身经历了随军解放浙江大陈诸岛的战斗生活.  相似文献   

2.
今年以来,安徽省档案馆抢救性地采访健在老红军、老八路,建立口述档案。先后采访了三过草地的老红军,原省人大常委会法治委员会副主任高思明;参加过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原省体委副主任张泰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抗美援朝期间的战地记者,原安徽画报社、新闻图片社副社长董青;战斗在隐蔽战线上的女战士,省公安厅离休干部林哲生和省文化厅离休干部王冰。受访者当中年龄最小的88岁,最大的92岁。在艰苦的战争年代,他们为了新中国的建立,为了实现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而英勇奋斗,  相似文献   

3.
4月8日,专程从北京赶回洛阳参加《洛阳日报》创刊60周年的人民日报记者部原副主任、著名记者纪希晨,应家乡伊川县委宣传部邀请,在县内举行了一场生动的新闻讲座。1922年出生,1938年奔赴延安参加革命的纪希晨,一生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从战地记者到1982年离休,在新闻工作岗位上奋战了  相似文献   

4.
1854年,英国《泰晤士报》著名记者威廉·拉塞尔爵士成为第一个职业战地记者。此后,战地记者,一个令人敬畏的职业,一群令人敬仰的人们,来到这个世界。他们有着英雄般的经历,  相似文献   

5.
在新华社巴勒斯坦加沙分社工作将近4个月,虽然经历过轰炸、遭遇过子弹、穿越过军事禁区,但与世界上真正战斗在火线的前辈和同行相比,我只能算是战地记者“预备班”的一名学员。我所做的一切,或许只是新华社对热点地区报道探索的一部分。 值得分享的,是初次驻外、初次涉足战乱地区的一些体会和心得。对我来说,一切刚刚开始。  相似文献   

6.
雷行 《新闻前哨》2005,(9):7-10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原湖北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雷行应本刊之约写了这篇纪念文章。作者系抗战时期我党创办的《晋察冀日报》战地记者。文章以亲身经历,生动地再现了当年在晋察冀边区敌后抗日根据地,党的新闻工作者拿起笔作刀枪,与抗日军民同仇敌忾、不怕牺牲的英勇精神。这份宝贵的史料值得我们珍藏,前辈的革命精神更值得我们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7.
刘翎 《军事记者》2001,(4):42-43
职业战地记者之王威廉·拉塞尔 (1820~ 1907),他发自克什米亚半岛的稿件被认为是战地报道的发端。 他不是第一个战地记者,但无疑是伟大的战地记者之一。他就是英国《泰晤士报》著名记者威廉·拉塞尔爵士。   威廉·拉塞尔 1820年出生于爱尔兰的都柏林。自 1842年起在《泰晤士报》担任临时性的议会报道记者。后一度离开《泰晤士报》以至新闻界去攻读法学,但在新任主编约翰·德莱恩的力邀下重新回到了《泰晤士报》并于 1850年赴丹麦,开始了他在炮火中当战地记者的经历。   拉塞尔所处的时代正是大英帝国开始进入鼎盛的时期。为争夺奥…  相似文献   

8.
战地记者和近现代战争如影随形,对新闻和外交工作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战地记者既有强大的使命感,敢于深入战地采访实况,通过深入报道引导舆论走向,同时还要在复杂难辨的环境中灵活应对.一名合格的战地记者,除了熟悉运用驻在国语言,具备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掌握熟练的采访技巧,还要有敢于冒险的精神,以及对新闻真实的执着追求.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战地记者,他们以笔和相机为武器,积极投身到抵御外侮的战斗中,其中不少名记者,早已作为中国新闻史上的标杆被后人载入史册。然而,作为抗战中第一位为国捐躯的战地记者,方大曾却因为他无声的牺牲,险些被人们遗忘。好在历史没有忘记他,当后人再次翻出泛黄的照片和报纸,无不惊叹于他超乎年龄和时代的摄影作品和专业的新闻报道。此文试图记述其短暂而传奇的一生,并对其新闻报道的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战地记者",一个值得羡慕和崇敬的名号.我一直心向往之. 2003年春天,精确制导导弹流星般刺破巴格达夜空.美军铁定了心思推翻萨达姆政权,而伊拉克人注定要面临长期的动荡与恐慌.当年7月,我赴伊工作,也成了一名在战乱地区工作的新华社记者.在经历了一次次爆炸、目睹了一幕幕惨状、品尝了一场场酸甜苦辣之后才发现,"战地记者"的名头原来是需要勇气和决心来换取的,容不得半点懈怠.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一次的战争已经过去一年有余 ,谈论与此有关的话题有些陈旧 ,但是战地记者却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出于对战地记者的崇敬 ,笔者最近采访了新华社的两位战地记者聂云、袁炳忠。这两位记者都曾在战争期间先后进入阿富汗 ,对战地记者一职都有深切的体会。身为战地记者对战地记者进行评价 ,这应该是今天有关战地记者的第一手材料。采访是先后单独进行的 ,为了便于理解和掌握 ,特把采访结果整理在一起。问 :您是如何理解战地记者的 ?聂云 (以下简称“聂”) :战地记者就是在战场进行采访报道的记者。战场从狭义上可以理解为战火 ,从广义上可…  相似文献   

12.
威廉·霍华德·拉塞尔爵士(1821年3月28日~1907年2月11日),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为泰晤士报记者,是第一名职业的随军战地记者.拉塞尔一生主要以采访军事新闻著称.他因报道克里米亚战争而一举成名,被称为“战地记者之王”.在这场战争中,他深入战场,发回的报道画面感与现场感很强,给读者以强烈的感官刺激.他使读者在关注战争的同时,对战地记者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拉塞尔不畏艰辛进行报道的精神和敢于揭露真相的勇气,使他成为无数后来者追随的榜样.本文从拉塞尔对于克里米亚战争的报道入手,展现其出色的战地记者素质.  相似文献   

13.
面对中华民族危机,不愿"独善其身"的情怀及对治史的追求,促使曹聚仁走出书斋,成为一名战地记者;在新闻实践中,他探索了一条从侧面采写军事新闻的模式,并从自身经验出发提出了战地记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其一,战地记者必须养成"新闻眼"——透辟的观察力;其二,战地记者须懂得现代战略、战术。  相似文献   

14.
杰克·伦敦是一位有世界影响的著名作家,在美国作家中,若论作品在国外被翻译的数量和读者的广泛程度,几乎无人能够和他相比。他创作的《热爱生命》、《海狼》、《荒野的呼唤》等作品,已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经典篇章。杰克·伦敦的一生多姿多彩,有过做水手、淘金者和战地记者的不凡经历。日俄战争期间,他作为战地记者突破日本政府的重重阻挠,冒险北上,成为惟一接近战争最前沿的战地记者,在新闻史上留下了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佳话。不甘平庸再度冒险1904年1月13日,杰克·伦敦在太平洋上度过了他的28岁生日。此刻,他所搭乘的“西伯利亚号”邮轮…  相似文献   

15.
于都 《军事记者》2011,(3):25-26
2008年,她以"5·12"汶川特大地震报道中的敏锐、果敢、专业、忘我,折服了电视观众,为抗震救灾工作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被网民评为"震区最美的战地记者",李长春同志称赞她为"广大新闻工作者的优秀代表"。2009年,她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报道中的超大强度工作(庆典现场报道、演播室主持人、部长访谈录主持人、国庆游行准备工作的采访),表现出出色的驾控能力和战斗精神……这只是她13年新闻生涯中的两个节点。她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张泉灵,当新闻发生时,她人如其名,似灵动的泉水,充满着激情和活力,义无返顾、永不停歇……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说:“战争本身还是一种经常的交往形式“。作为政治斗争的一种极端形式,战争伴随着人类文明史;战争造就了一大群叱咤风云的军事统帅;战争是历史著作家的一大永恒主题。然而人们可曾想到,无论是在世界大战的巨型舞台上,还是在局部战争的弥漫硝烟中,最及时、最生动、最忠实地将战争实况报告给渴望一见搏杀真相的千千万万公众的,不是军方信使,不是一般作家,不是历史学家,而是那些置身于枪林弹雨之中、以生命为赌本、去摄录战争场面的一族特殊的新闻人--战地记者。有人说,19世纪是小说家的时代,20世纪是新闻记者的时代。果如是,那么,当20世纪终结之际,当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局部武装冲突依旧烽火连天之时,读一读世界知名战地记者的生平与事业史,相信人们对新闻、历史和战争会有一种新的理解。根据传统定义,战地记者(war correspondent)是“被派去报道一场战役的报人“。今天,我们不妨将这一定义修正为,战地记者是新闻工作者中专门从事战地新闻采访与报道的那些人。战地报道不同于战争新闻,它是战地记者根据亲身经历和见闻写成的战地现场新闻(或称目击报道)。战地记者的别称是随军记者,而不是军事记者。军事记者(military c...  相似文献   

17.
巴蜀新闻出版战线上的老领导,享受副省级待遇的离休老干部,原四川省新闻出版局老领导袁明阮同志,2008年10月9日病逝成都,享年93岁。这一噩耗震动了不少发须斑白的新闻出版人,引起了绵绵不绝的战斗经历的回忆。  相似文献   

18.
邱洪喜 《大观周刊》2012,(43):68-68
战斗精神培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战斗精神培育准确定向是必须要首先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战斗精神服从服务于政治意识形态,军队必须根据自己的性质宗旨、任务使命做好战斗精神培育的顶层设计。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魂”是战斗精神的命脉,必须以“军魂铸造”统领“战魂培育”,才能培育出忠诚无畏的战斗精神。  相似文献   

19.
新闻精神是新闻工作者在实践活动中遵循的新闻理念和追求,它对于培养新闻工作者的专业能力、规范新闻实践活动具有指导意义。本文以抗战时期的战地记者为研究对象,将近代中国报人的新闻精神分为新闻职业精神和新闻敬业精神,分析其新闻精神的内涵和表现,总结其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六十七年前的5月27日,上海迎来了解放。人民解放军在一场被称为"瓷器店里打老鼠"(陈毅语)的战斗中,成功驱散负隅顽抗之敌,将这座"远东第一大都市"完整交给了人民。战斗结束了,但挑战却刚刚开始,城市百废待兴、人心犹疑不定、谣言四处滋长,纷纷扰扰中,负责接管工作的干部们甚至来不及从胜利喜悦中缓过神来,就马不停蹄开始了一场新的"战斗"。这其中,就有著名战地记者范长江的身影,他来到上海,肩负着毛主席交给的一项重要任务:"一定把报纸办到上海去"。上海《解放日报》的创刊号定于上海解放次日的一早发行,留给他的时间还不到一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