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星 《新闻实践》2014,(10):86-87
随着微博的异军突起,“微”字大热,“微时代”、“微传播”、“微电影”、“微评论”、“微情书”、“微投诉”……一时间,似乎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微”不了。“微新闻”也成了一个新锐词语,并经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审定,入选年度新词语,收录到《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传播时代,微新闻是报纸满足读者的浅阅读需要,增加报纸信息量,再造报纸在新形势下的新魅力、新优势的竞争“利器”。  相似文献   

2.
宣琦 《军事记者》2012,(8):45-47
“微博”掀起的汹涌浪潮.迅速把网络传媒推进了“微时代”。微视频的再度兴起,又催生各类“微”产品很快火热起来。微视频网站形成一种新的传播形态,给社会新闻传播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开展微视频新闻传播的探究和推广,在“微”力无限的舆论场里撑起一片新绿.发出有效的正面声音,对于加强和改进网络新闻宣传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3.
面对融合发展的时代命题,科技金融时报充分利用深耕科技新闻的行业报特质和网络传播优势,坚守“行业报道在行业”的发展理念,发力构建“官微运营+基地建设+新闻宣传+网络直播+线下活动+线上服务”的“科学+”融媒生态圈,不断探索科普传播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4.
随着Web2.0的到来,微博作为一种热点传播工具异军突起。微博引领自媒体时代的发展,受众不再只是信息的接收者,同时也变成了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地方新闻门户网站和地方政府面对“微时代”的到来仅仅是高呼“狼来了”,还是直面迎接挑战?由浙江在线、中共义乌市委宣传部、浙江网络文化协会联合主办,《网络传播》、《新闻实践》协办的“微时代”网络建设与文化发展高峰论坛于2012年12月19日在义乌举行,专家学者就新闻门户网站如何迎接挑战进行了热烈研讨。  相似文献   

5.
微博时代的到来让我们见证了新闻传播的新方式,也让每一位普通人都有可能成为信息源并通过微博平台将自己的声音放大。它即时性的特征让新闻进入了“论秒时代”,它公共性的特征让新闻进入了“微观时代”,它高效性的特征让新闻进入“围观时代”,它多面性的特征也让新闻进入了“扑朔迷离时代”。  相似文献   

6.
2010年,被称为中国微博元年,微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传播。由于信息源丰富、传播速度快、扩张力度强、影响力大.微博正在带来一种新的媒体格局。短短百余字.就将身边的一件事.用微博体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成为一种“新新闻文体”。毋庸置疑.作为“全民记者”所创造出来的“微新闻”.肯定不如专业记者所采写的新闻那样“规矩”。但作为一种新兴传播载体.微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目前微博的注册用户是1.4亿.访问用户规模已经突破了2亿。这足以说明“微新闻”存在的价值和作用。那么.今天我们军队新闻工作者应该向“微新闻”学点什么呢7  相似文献   

7.
曹茶香 《青年记者》2016,(24):58-59
“两微一端”新闻,是指在微博、微信和客户端写作并传播的新闻,目前已成为自媒体的主力军,同时也是各类传统媒体改革转型的必然尝试.“两微一端”工具化特性越来越明显,新闻工作者应该在充分了解这一媒体特性的基础上,创新新闻写作方式方法,寻找内容、技术和媒介特性三者最佳融合点,发挥“两微一端”新闻的最大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8.
闫青 《今传媒》2020,28(1):70-71
当今时代,越来越多的信息获取让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变革,也开始进入“后真相时代”。本文通过对“重庆时代天街杀人案”的回顾与剖析发现,目前在新闻信息的传播中,社交媒体更在意新闻的时效性而不加求证,忽视了新闻的真实性,同时,虚假的信息也带来越来越多的谣言。本文试图从新闻伦理的特点以及新闻专业主义出发来建构现行社交媒体的健康伦理。  相似文献   

9.
移动终端造就了“微”传播时代,颠覆了大众的传统生活方式、阅读习惯和知识渠道,作为传播活动的课堂教学受到时代变迁的深刻影响.本文通过透视“微”时代的传播特征,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依托“5W”传播理论研究课堂教学,探讨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课堂容量、教学手段四个维度的教学设计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葛明  邵旭根 《传媒观察》2013,(11):56-58
微博时代、微信时代,很多事件中的旁观者、当事人都成为记录者,各种视角的信息都可以通过微博、微信传播出来。媒体人使用微博、微信,建立广泛的职业社交网络、更为快捷有效的信息源,得以有效拓展报道自由度。双“微”时代,正在改变纸质媒体的新闻流程,甚至其操作理念也在酝酿着革命性的变革。本文试图从新闻实践层面,探寻“微”生态下纸媒突围的一条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微”事物如雨后春笋般登上网络舞台,从微博、微信,到微电影、微旅行,“微时代”已成为一个蕴涵着文化传播、人际交往、社会心理、生活方式等多种复杂语义的时代命题[1]。  相似文献   

12.
曹海峰 《编辑之友》2018,(3):5-8,13
“微传播”语境下,人们的阅读方式与思维模式随之改变,其引发一系列的阅读危机与认同挑战,更凸显出全民阅读的重要时代意义与理论价值.要推广全民阅读活动必然要利用这把“双刃剑”,在“微时代”的“微传播”语境下,推动全民阅读实践中应强化“微思维”,运用“微媒介”,创新“微内容”,引导“微受众”,积极思考“用什么读”“如何读”“读什么”“与‘谁’读”等问题,通过阅读推动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建构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13.
杨春梅 《新闻前哨》2010,(12):28-30
纵观近百年社会事件新闻传播的演变历程,不难发现新闻生产者的大众化演进趋势。伴随传播技术的革新和传播方式的变化,从“文人办报”到“群众参与办报”,从新闻通讯员、新闻报料人再到“公民记者”.新闻生产者大众化的演进趋势日益改变着新闻传播格局及新闻业态。探寻新闻生产者大众化演进趋势,认清公民记者在新传播时代的价值,发挥公民记者传播新闻的积极作用,规范公民记者的新闻传播行为,是新闻传播业健康发展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4.
翁方珠 《新闻世界》2014,(6):132-133
微博、微信等新的传播媒介的兴盛将信息传播带入微型化的时代。微时代的信息传播改变了传统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模式,使"人人都是记者"成为可能。公民新闻在微时代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无论在信息的生产和传播主体、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新闻的舆论监督功能等方面都较之以往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王晓辉 《传媒》2023,(18):69-71
智媒时代,新闻传播过程中“合理”价值观引导失位可能导致“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失衡,引发新闻失实、伦理失范、侵权抗辩失当等乱象。对此,本文提出在重整新闻传播“合理性”内涵,提高“合理”作为新闻传播价值全程引导力、全效辐射力的基础上,经由伦理、规范、技术三维路径,优化智媒时代的新闻传播生态。  相似文献   

16.
帅瑜 《新闻前哨》2002,(4):46-46
21世纪,“读图时代”向我们走来。在这个时代里,不仅仅是新闻报刊担负着“读图时代”的传播重任,更重要的是新闻报刊向人们传播什么样的图片,新闻摄影记者向报刊和人们提供什么样的作品。  相似文献   

17.
如果说传统媒体是新闻传播的1.0时代,“门户网站+PC”是新闻传播的2.0时代,那么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了“移动智能终端+4G”的3.0时代。为了应对新闻传播3.0时代的挑战,深圳商报10月20日开始进行了新一轮改版,笔者试着对这轮改版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更强调记者责任和舆论引导力如今,微信、博客等新媒体信息越发活跃,每个个体不仅可以经济便捷地接收获取信息,也可以经济快捷地以多种方式制作传播信息,参与新闻生产,进行“信息传播”。“草根新闻”弥补了传统媒体时效性欠缺、新闻资源有限等缺陷,也开始“使大众媒体时代让位于个人和参与性媒体时代”。但,这之于当下的记者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相似文献   

19.
读图时代,“图”在平面媒体新闻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闻照片”、“新闻速写”、“新闻漫画”、“新闻图示”已成为平面媒体新闻传播中四种主要的视觉新闻形式。本文拟对新闻图示的特性及其在平面媒体新闻传播中的优势作一点分析。新闻图示的特点什么是新闻图示,它与其它视觉新闻形式有何区别,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界定。有学者认为“图示是报纸上一种形象化的资料展示,它包括统计图表、示意图和新闻地图。图示最早是配合文字稿件使用的,将文字稿件中比较抽象的数字和内容或者难以描述的事物以形象化的方式介绍给读者。近几年,新闻…  相似文献   

20.
“新闻摄影是以摄影图片的形式对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新闻报道。”①在“读图时代”,图片新闻以独特的方式迅速发展,在新闻传播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新闻摄影会引起一些新闻伦理方面的争议。在突发性灾难发生后,如何使灾难新闻报道符合伦理道德,往往考验着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