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运用ISOMED 2000等速肌力系统对杭州绿城足球俱乐部18名运动员下肢膝关节肌力进行测试。为教练员进一步了解运动员主要专项肌群的实际能力和训练水平,同时出为足球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①足球运动员膝关节左右两侧屈肌发展不平衡,提示足球运动员需要加强膝关节屈肌的训练。②在角速度60°/s条件下足球运动员左侧膝关节屈肌峰力矩/伸肌峰力矩(H/Q)不合理,容易造成膝关节损伤,在力量训练中需要注意屈伸肌群合理发展。③足球运动员在下肢力量训练和其他专项训练中应该提高动作速度以提高肌群整体做功功率。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利用Cybex6000肌肉力量等动测试评定系统,对10名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的躯干肌群的力量进行向心等动测试,测试速度分别为60°/s、120°/s、180°/s、240°/s.测试的结果表明优秀赛艇运动员的躯干屈伸肌群的相对峰力矩、相对功均随着测试速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屈伸肌群的相对功率随着测试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屈肌在240°/s达到最大值,而伸肌在180°/s左右已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3.
运用IsoMed2000等动测试系统和METITUR平衡测试系统,对国家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优秀男子运动员进行60°/s、240°/s速度下髋关节、膝关节肌力的等动测试和不同站姿下的静态平衡能力测试,再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研究下肢肌力、静态平衡指标的特征以及二者之间的的相关性,旨在了解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下肢肌力和静态平衡能力的特点,并探讨下肢肌力与平衡能力之间的关系,为运动员进行力量及平衡训练和运动员选材提供科学依据及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竞走运动员核心肌群的功能性特征,探讨核心肌群功能性特征对竞走技术的影响。方法:对我国6 名优秀20 km 竞走运动员主要核心肌群进行表面肌电测试和等动肌力测试。结果:(1)左右侧同名肌的MPF 和AEMG 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BF 和RF 协调性随运动速度的提高而下降;导致支撑腿着地时膝角减小5.5°、摆动时膝角增大15.4°。(2)核心肌群等动肌力不平衡。躯干左右侧旋转和屈伸相对峰力矩之比分别为8.7%和37%。髋膝关节屈伸肌力的总不平衡比为分别为34.3%±45.7%和18.8%±5.9%。肌力的不平衡导致支撑阶段两侧髋关节角位移差达到19.4°±9.9°,膝关为2.2°±1.6°。结论:核心肌群的上述特征将导致运动中身体稳定性的下降。建议运动员加强核心肌群的协调性与力量的平衡性训练。  相似文献   

5.
采用等速测试和平衡测试方法,对我国优秀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女子运动员的髋关节、膝关节屈肌力和伸肌力以及4种站姿下的静态平衡能力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髋关节右侧屈伸肌力、屈伸肌力比、平均功率值稍大于左侧屈肌力量,膝关节伸肌左、右侧单位体重峰力矩和左、右侧平均功率4个指标数值均大于屈肌,在60°/s(慢速)和240°/s(快速)不同的测试速度下,单位体重屈伸峰力矩、屈伸平均功率、屈伸肌力、平均功率随着测试速度的增加出现了显著性差异;正常双脚站立的平衡性大于单脚站立的平衡性。建议合理控制体重及均衡的训练肌肉力量,在适度提高运动速度的情况下,加强下肢伸肌力量的训练,为运动员进行针对性的力量训练、训练后肌肉效果的评价、运动员选材提供科学依据及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分析我国优秀20公里竞走运动员下肢关节肌肉力量平衡状态及其对运动过程中髋膝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在我国6名参加2008北京奥运会20公里竞走运动员中,男子分别以4.13m/s和4.31m/s,女子以3.63m/s和3.89m/s的不同速度下,进行Qualisys红外远射运动技术测试和下肢髋膝踝关节在60°/sec和240°/sec速度下屈伸等动肌力测试,分析运动员肌力的不平衡特点及其与髋膝踝关节在水平和垂直位移的关系.研究发现:6名竞走运动员两侧髋膝踝关节屈伸肌力不平衡;下肢髋膝踝关节肌力越大,运动过程中关节越稳定;下肢肌力的不平衡直接导致了运动中下肢同名关节角位移的差异.我国优秀20公里竞走运动员下肢髋膝踝关节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现象.下肢同名关节肌力越不平衡,在支撑阶段其同名关节角位移的差异越大,运动中关节的稳定性越差.  相似文献   

7.
方法:利用CONTREX等速肌力测试与训练系统,以180°/s、120°/s、60°/s3种角速度对苏州市自行车训练队26名运动员右腿膝关节进行等速向心屈伸测试。目的:分析自行车运动员不同角速度下等速向心收缩与膝关节肌肌力的关系及肌力特征。结果:1、屈伸肌峰力矩随速度的增加呈减小趋势。2、到达峰力矩的时间随测试速度的增加而缩短。且男女运动员在180°/s与120°/s组间均无显著差异。3、膝关节相对平均功率伸肌均大于屈肌,120°/ts时,屈伸肌的相对平均功率最大。4、屈伸肌比在64.8%~70.6%内,有随速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结论:以60°/s的角速度训练肌肉最大力量效果更明显;爆发力在120°/s时训练效果最佳;屈/伸肌比值(H/Q)在正常范围内,但低于优秀运动员(优秀运动员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8.
运用IsoMed2000型肌力测试系统,选择60°/s和240°/s,对23名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健将级9名为A组,国家一级14名为B组)支撑腿和进攻腿髋、膝、踝屈伸肌群各项等速肌力指标进行测量。探讨优秀散打运动员支撑腿和进攻腿髋、膝、踝关节等速肌力特征,分析两腿的肌力差异,判断肌力平衡、关节稳定,运动员等级水平对肌力的影响。结果:国家健将级散打运动员双侧下肢髋、膝、踝关节等速肌力及稳定性显著优于国家一级运动员,支撑腿主要体现力的有效传递及稳定性,进攻腿主要体现屈伸肌力大小。  相似文献   

9.
随着比赛程度的日益激烈和运动员技战术水平差异的减小,力量素质在摔跤项目的竞技能力组成结构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以及测试等方法,通过对古典跤与自由跤运动员躯干与颈部肌力测试来定量分析自由式、古典式摔跤运动员躯干及颈部力量特征,结果发现:古典式摔跤运动员躯干伸、左右侧屈肌群最大力量优于自由跤运动员,而颈部屈伸、左右侧屈肌群最大力量低于自由跤运动员,躯干屈肌群最大力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古典式和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躯干伸肌、颈部伸肌最大力量测试值均明显高于躯干屈肌和颈部屈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肘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特征及变化规律,为专项力量训练及同类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美国CYBEX-Norm770型等速力量测试系统,测评山西省男子举重队7名现役运动员不同角速度下(30°/s、180°/s、)肘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相关参数。结果:1)男子举重运动员双侧肘关节屈伸肌PT/BW随测试速度增加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30°/s→180°/s);在同一测试速度下,右侧伸肌PT/BW显著高于左侧(P<0.05)。2)男子举重运动员双侧肘关节F/E随测试速度的增加而增大,测试速度为30°/s时,右侧肘关节F/E偏低仅为66%。3)男子举重运动员双侧肘关节屈伸肌AP随着测试速度的增加而增大。测试速度为180°/s时,右侧屈伸肌AP显著高于左侧(P<0.05)。结论:1)山西省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双侧肘关节屈伸肌的肌力发展不均衡,右侧伸肌最大力量、快速力量显著大于左侧。运动员需要加强左侧肱三头肌、肱肌等伸肌的力量训练;同时在技术训练时,注重两侧肢体用力的对称性,实现双侧肘关节肌群均衡发展。2)未来研究应进一步确定优秀举重运动员AP下降的速度阈值,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