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庄生态思想对当代生态伦理培养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庄思想中富含大量的生态智慧,为当代生态伦理的育成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资源。借鉴“道法自然”、“万物齐一”、“少私寡欲’’等生态智慧,有助于当代人树立尊重自然、师法自然、关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伦理观;有助于树立节约资源、适度发展的生态消费观。  相似文献   

2.
返朴归真,课堂教学中的对话应该是一种“自然对话”。所谓“自然”,是指宇宙中的万事万物原本运行的规律。老子曰:“道法自然。”说的就是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规律。当然,教学活动要顺应自然,教师的教学语言更要顺应自然。据此,本文将从“合体、合胃、合情、合理、合拍”五个方面来论述“对话型”教学语言的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3.
返朴归真,课堂教学中的对话应该是一种“自然对话”。所谓“自然”,是指宇宙中的万事万物原本运行的规律。老子曰:“道法自然。”说的就是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规律。当然,教学活动要顺应自然,教师的教学语言更要顺应自然。据此,本将从“合体、合胃、合情、合理、合拍”五个方面来论  相似文献   

4.
老子、庄子生态伦理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和庄子认为“道”是天、地、人等万物产生的根源,存在的依据,道的本性又是“自然”的,所以,他们认为万物应该顺应自然而不违背自然,即“无为”,这实际上就是要遵循天人和谐的原则.老庄的生态伦理思想正是从“道法自然”出发,主张“知常”、“知止”,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可见语文教学的过程应是一个“对话”的过程。这就意味着师生的关系应该是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那么,怎样让小学语文课堂对话更加精彩呢?  相似文献   

6.
江南古典园林艺术深受儒、道思想的影响。受儒家“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人生哲学的影响,崇尚自然、师法自然成为江南古典园林艺术遵循的一条不可动摇的原则;受道家“道法自然”思想的影响,江南古典园林强调自然景观要素,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芙境界。  相似文献   

7.
《道德经》“道法自然”句,一直以来都解读为“道”效法“自然”,然而我们通过对“道”的内涵探讨,从人与道、道与自然的关系研究发现,“道法自然”难以自圆其说,非老子原意。老子想表达的是“王或人效法自然”,人作为自然界的行为主体,应该顺随自然而为。  相似文献   

8.
和谐是泰戈尔与老子哲学美学观的思想基石、终极价值和最高境界。泰戈尔“梵我一如”的宗教哲学思想尊崇至高无上的梵性精神,认为梵与人、梵与万物以及人与万物之间体现了一种梵性的和谐,美是梵性的和谐,美在韵律之中。老子的和谐美论以“道法自然”为理论基础,理悟道的自然美与精神美,以道性精神的“自然无为”来把握、体察“万物齐一”“天人合一”的宇宙生命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9.
《道德经》中的“道”玄奥难懂,历来是学界头痛的难题。本文作者另起炉灶,从主体性角度,即将“道”作为人的主体,按《道德经》注我进行重新解读,使对“道”的理解有助于指导人的行动。作者的解读是:第一,“道”是主观能动性,是软知识;第二,“道”生万物即“道”激活万物;第三,对“道”的认知是非理性的;第四,“道”的运行方式是不离开万物又不拘泥于万物;第五,“道”的生命力非常旺盛;第六,“道法自然”的“自然”是高层次的“自然”。  相似文献   

10.
道家生态哲学主要包括"道法自然"的生态存在论、"尊道贵德"的生态价值论、"自然无为"的生态实践观三个方面。"道法自然"突出了宇宙万物运化过程的自然性,认为人与万物均由道而生,是平等共生的关系;"尊道贵德"强调尊重自然运化过程及秩序的价值以及人与万物自然本性的价值;"自然无为"主张"无为而为",减少对自然万物的干扰,顺应、发挥自然造化过程及秩序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生态伦理观是庄子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伦理学的角度,论述了庄子的“万物平等”道德观、“道法自然”发展观和“天人合一”整体观。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对话”是现代社会的一种重要理念。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教学中的“对话”不能只是狭隘地理解为人与人之间的谈话或者各方面之间的接触、谈判.它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追求。对话意味着相互平等、相互沟通、相互包容。意味着双向互动.意味着相互碰撞和共同建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句话对于教学而言。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的主体间对话过程。从阅读教学来说.教师应该把握阅读教学中“对话”理念.应该在把握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理念的同时.更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人·自然·道德论人在实践活动中的道德律王东红一、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觉醒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古代有过许多深刻思想。比如,老子讲“道法自然”,庄子讲“万物与我为一”,以及“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些思想的提出,表明中国古代非常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但是...  相似文献   

14.
《万象》2022,(18):57-58
<正>【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中国古人从自然启迪心灵,收获人生智慧,而当下人们生活在钢筋水泥中,是否意味着人们难以再获得人生智慧?请结合材料,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写作指导】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天人合一”“师法自然”。“天”者,自然也;“师法”者,学习效仿也。是故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很多的人生智慧便是源于自然或者说是顺乎自然的。而今,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社会,  相似文献   

15.
《语史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渎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话”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论,“对话”也是阅读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现存许多教师也正在语文教学中尝试对话,然而谁与谁对话?怎样对话?对话应该注意什么?不少教师感到困惑,  相似文献   

16.
道家的“道”虽然与现实层面上的仁义等道德具有相悖的内质,但与真正意义上的道德则有着一致的价值取向.道家道德的最主要特征在于它的自然性.道家的自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它具有三维的意义:在本根论上,它是万物存在的依据,即“道法自然”;在存在论上,它标明的是万物的本性,即“万物之自然”;在方法论上,它演绎的是必须因循万物来成就万物的实践操作.在三维的视野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道家与儒家的不同,不在“为”与“不为”,而在如何为.儒家注重的是人的主观有为的方面,道家所重视的始终是如何创设最良性化的条件使因万物而为的实践通畅的方面.这是应该明辨的.  相似文献   

17.
生态伦理是庄子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伦理学的角度,论述了在庄子的“万物平等”道德观、“道法自然”发展观和“天人合一”整体观。  相似文献   

18.
道家遵循“人与天一”、“道法自然”的哲学原则,主张万物与人平等的价值理念,提倡“知足寡欲”的生活方式,并探索了许多保护生态资源的举措。这对于我们走出盲目发展的误区,建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建设新的生态文明是极富启发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陈星 《新课程研究》2010,(3):148-149
现代阅读观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作者与读者的关系,从本质而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读者和作者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呢?《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阅读”中指出,“教师是文本与学生的中介”,强调教师“决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地位。由教师预设好结论,  相似文献   

20.
吴宁建 《河北教育》2008,(10):37-38
时下,校本培训已经成为各校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重要抓手。然而,校本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究竟如何?校本培训究竟应该着力培训什么?校本培训究竟应该采取怎样的策略和怎样的方式?作为学校管理者,在校本培训中又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笔者以为,要处理好上述问题关键在于构建基于“对话”的校本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