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从“艺术空白”的审美效应引发阐述了“空白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教学效应。以创新思维的开发为基点,结合心理学知识.从导语、文本解读、课堂质疑、板书设计等方面,详细阐述了“空白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开发学生创造力、想像力所发挥的作用。同时点明运用“空白艺术”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山水画技法特讲究“空白”艺术,画山水时留一隙空白,静谧中犹生动感,灵动、亮丽的色彩跃然眼帘,能达到“此处无景胜有景”的效果。在教学中如何应用“空白”艺术呢?笔者尝试从适当保留思维空白、语言空白和操作空白三个方面来谈一孔之见。  1.保留思维空白——解放幼儿的头脑。  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教师只有以幼儿丰富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作铺垫,幼儿才易学、乐学;头脑中有了丰富的鲜活表象,幼儿就能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已有的认知结构进行同化或顺应;对于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知识,教师可以深入浅出地旁敲侧击,以贴近…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中的"空白"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和实践(操作)层面探讨“空白”艺术问题,追述“空白”这一古老的美学概念的审美特性。中国古代的“空白”是一个模糊而无限的概念,文论家认为“空白”的审美效应是由“道”的性质决定的;从操作层面看,“空白”是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法,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把它嫁接到语文教学中,阐述“空白”在语文教材(文学文本)和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审美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厚全 《甘肃教育》2009,(16):26-26
“空白”,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学习:或预习、复习,或归纳、演绎。“空白”作为教学中的艺术,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尤为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有位哲人曾经这样说过:“想象就是创造力。”而对文学作品中“空白”的填补,完全有理由成为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创新的重要手段。古今中外的许多优秀作品,常有“空白”,在这些似乎“无”的空白之中,渗透着极丰富的“有”。这里,语文教学的重心应是“导”,引导学生自觉地创造一个个审美对象,创立新的审美视野与境界,把作者有意无意所忽略的文字通过学生的再造想象弥补起来,并使之具体化、深刻化。我认为学生在老师的适当引导下是能发现“空白”的。这里老师的作用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填”,还应通过暗示启发,从空白处激起学生积…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空白”即在教学过程中设定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组织学习,或预习复习,或归纳演绎。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恰当地使用“空白”,就是要在“空白”中“悟”;在“空白”中“做”;在“空白”中“记”。要贯彻好求实性原则;适度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  相似文献   

7.
姚萌青 《职教论坛》2001,(12):56-56
教学中教师都十分注重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尽量使教学语言科学准确、生动通俗、风趣幽默,这无疑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着极大的帮助。然而教师在运用教学语言的同时,若能巧用“空白艺术”,则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空白艺术”是启发式教学的一种具体方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矛盾引入课堂,讲到关键处,突然停下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尽量多给一点时间让学生动脑筋、讨论。教学中常用的“空白艺术”有以下几种:一、引入新课的空白艺术。在新课开始或引入新课时,教师巧设悬念,问而不答,故意留下空白,然后渐渐引入新课知…  相似文献   

8.
诗人称“空白”为含蓄,书法家称它为“非白”,画家称它为“留白”。“空白”是艺术家创作时常用的一种艺术。而教育也是一门艺术,在教材中恰当的运用“空白”,往往可以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教材《历史与社会》正中就有许多的空白之处,有很多新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细细品味,可引发众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金志平 《丽水学院学报》2003,25(4):34-35,55
“空白”是一门艺术,普遍存在于各种艺术形态之中,在室内设计中也不例外。通过阐述“空白”艺术的渊源、“空白”艺术的致用、“空白”艺术的手法,展示“空白”艺术与室内设计关系,对易被人们忽视的室内设计“空白”艺术作补白。  相似文献   

10.
“布白”是艺术创作中常用的手法.是指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留出空白。如中国画创作中追求“妙在空白”、“难得空白”、以虚代实、以白当墨、以无当有,为欣赏者留下再创造的广阔空间,“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淼满目前”正是这种意境的真实写照。写作中运用“布白”.可以别出心裁,虚实相济.收到“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效果.能形成“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被作者巧妙地留下了“空白”,这些“空白”突出了中心和写作意图,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些“想象的空间”。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文章中的“空白”艺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一、利用阅读中的想象“空白”,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想象和联想在阅读中很重要,文学作品的语言只有进入读者眼中,通过读者心灵的感受和想象才能被激活,进而形成各种不同的艺术形象。这些艺术形象在读者头脑中的鲜明度、丰富性和持久性,直接影响着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对自身审美情趣的提升,这就形成了阅读中的想象“空白…  相似文献   

12.
初中语文教学是一种开放性、多向性、艺术性很强的信息交流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教师也可以像其他艺术形式一样讲究留白的艺术,构成教学的“阴晴圆缺”,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能动地去探索、思考和发现。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师留下的空白里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3.
本文借用文学评论术语“召唤结构”来表述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学设计的新思考,认为语文教学设计具有未定点和意义空白,要预期性关注教学设计的读者——教师本人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生成情况;在确立“教学具有召唤性”的意识后,在具体的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细研文本,预埋“生成点”,留足“生成空间”。  相似文献   

14.
刘豫东 《山东教育》2004,(26):44-45
中国画的艺术与西方写实的油画相比,它所追求的是虚实相生的意境之美,讲究留有一定空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在艺术领域中我们欣赏“空白”的意犹未尽之美,在教学艺术中同样也有“空白”之美。教学中的“空白”艺术就是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不再力图将45分钟都充分利用起来,教师的“讲”大为减少,职能也由“教”转变为“导”,课堂中留下适当的空白,让学生能够独立地、依靠自己的努力做出解释,得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朱祥 《物理教师》2006,27(3):24-26
1在物理科学探究教学中“留白”的意义众所周知,在绘画、音乐、书法、建筑、文学等艺术形式中,都讲究“留白”.“留白”是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法之一,是指在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白”.“空白”并非没有东西,而在于求其空灵,是虚中求实.从而达到类似于  相似文献   

16.
周贵廷 《黑河教育》2012,(11):27-28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总会遇到不少“没有说完全的话”、“没有讲清楚的事”、“没有正式出场的人”……他们就是语文教学中的“空白”,这是作者或教者故意创造的艺术,正如国画中表示天水云雾的空白,或表示陪衬背景的空白,又或者传达一种精神和感觉的空白等等,而且这些留白同音乐一样有韵律、有节奏。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先生在其小说集《呐喊)、《彷徨》中塑造了众多艺术形象:孔乙己、阿Q、杨二嫂、吴妈……他们或充当主角,或充当配角,但无论主角、配角,都没有属于自己的“尊姓大名”。这一结撰人名的“空白”现象,显然不是作者的疏忽,也决非作者兴之所至,而是一种匠心独具的安排。其用心之良苦,用意之深奥,值得称道。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画与西洋画不同。油画总要用浓重的色彩把画布涂满。中国画大多留有空白 ,齐白石画虾 ,没有画水 ,却活灵活现。在教学中 ,巧妙地留下“空白” ,是活跃课堂、铸造学生高素质的良方。人的素质 ,是先天禀赋与后天影响(主要是教育)的“合金” ,“空白”艺术是铸造“合金”的艺术之一。一、教有取舍1 备课要“吃透两头”。所谓“两头” ,一头指大纲精神和教材内容 ,一头指学生实际。吃透了“两头” ,就懂得了备教什么 ,备教师怎样教 ;备不教什么 ,备学生怎样学(自学)。2 推行“先学后教”。教师根据学生自学效果的信息 ,作为“教”与“…  相似文献   

19.
“空白”是艺术创作中的一个概念,指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作品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白”,给读者留下联想、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作文的“空白”是指在写作中未明确或说明的部分和暗示的内容。作文教学的空白艺术是指教师将“空白”手法运用于科学教学中,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发散学生的想象,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亦应讲究空白艺术。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从根本上说就是主体间的对话。对于进入阅读状态的学生来讲,文本是一个非常健谈的提问者。其提供的是一个包含着意义“空白”“不确定性”的召唤结构,不断地提出一个又一个深邃而迷人的问题,召唤着学生做出回答,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实现作品意义的创建,同时也建构自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