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语文教学教师的提问不仅要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而且要让学生领悟到语言的妙趣。因此,语文教师要注意提高提问的水平。 首先,语文教师要认真设计好问题。在教学中,常常有如下几种问题模式:1.“是非型”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用是或否进行判断。2.“分析型”问题,一般采用“……为什么(说)……”的句式,要求学生分析其中依据、原因。3.“归纳型”问题,句式一般为“……通过哪些方面说明……”、“……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一般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解决一般本科院校本科学生毕业设计中出现的简单方案较多、创新方案较少、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等问题,提出了毕业设计指导的“六八三二三”模式:严格过程控制,要求毕业设计指导时间、地点、座位、答疑教师、考核时间、考核成果的“六固定”;细化阶段成果,要求学生毕业设计成果分“八次提交”;优化资源配置“三结合”,即指导教师小组指导与指导教师指导相结合、指导教师的分散指导与专家教授的分阶段集中指导相结合、校内指导教师指导与校外指导教师的指导相结合;助推毕业设计,善用课程思政和设计类竞赛“两抓手”;推动持续改进,从而实现“三转变”,即毕业设计教师指导模式、学生学习方式和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方式三个方面的改进与转变。  相似文献   

3.
结合智慧环境下新工科教学目标与要求,分析现有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问题,构建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主导的“两上一下”新工科混合式教学模式和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主导的“1+1>2”新工科混合式教学模式。两种模式优势互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了学习效果,为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欣赏型德育模式”力图建立一种德美、育美欣赏过程中的“参谋或伙伴”式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通过教学活动中道德美和教育形式美的呈现去“涵泳”学生;设计审美、立美化的活动以使学生成长为德美兼备的时代新人;强调运用艺术手段对德育进行审美化改造,变“外求”、“他塑”的“灌输型”德育为自主感悟的德育。  相似文献   

5.
电大开放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要求教师变“教学”为“导学”。开放教育英语专业课程导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意义深远。其“导学”也应该冲破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以教师的引导、指导、辅导、疏导为主,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一、背景透视 据报道:“上海某区教育学院就课堂提问的专题调查18堂课,经统计只有一名学生在语文课上向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而另一堂课上任课教师竟然一气提了98个问题”。这种“满堂问”让教师仍然享受着话语的霸权,学生不会、不敢、不愿提出问题实属“情”、“理”之中。其实这种课堂只是现阶段我国教育的一个缩影,它漠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当然也就失去了对学生主动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抹杀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新一轮课程改革呼唤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提倡创新教育,要求对学生问题意识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有问题意识,但很多课堂是满堂问,教师问,学生答。整个课堂,教师问得辛苦,学生疲于应付,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自主探究。教师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很少在意学生“想不想吃”“吃不吃得下”“消没消化”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8.
学会什么是有限的 ,而会学什么才能使学生受益终身。所以 ,“教会学生学习”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也是教育界目前的一个热门话题。现代教学理论认为 ,教师要把教研的重点从研究如何教知识转向如何教学生会学上来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道授业” ,还要在教学生“怎样学”上狠下功夫 ,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授人以渔” ,有效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一、指导学生学会阅读21世纪的“文盲”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 ,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不会自己发现研究问题的人。因此 ,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引导学生自学 ,逐…  相似文献   

9.
目前,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费时、低效”和“哑巴英语”现象。多模式英语教学法可谓是解决这一问题卓有成效的改革方法之一。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要优化自身素质,用热情感染学生;课堂教学要强化目标意识,确保实效。  相似文献   

10.
好奇、爱提问是人类的天性,而现在我们的课堂却鲜有学生提问的。正如著名华裔数学家丘成桐坦言:“不愿意提问题,是中国学生最大的问题”。地理新课标指出:“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这就要求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11.
吴碧珠 《时代教育》2007,(6Z):97-97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历史教师应更多地将学生置于“探究者”的位置上,启发其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问题探究法在历史教学中,能够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同时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教师应该用爱、理解、尊重、欣赏转化“问题学生”,将“问题学生”教育成合格公民。这既是构建和谐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更是教师义不容辞曲责任。  相似文献   

13.
“学讲课堂”通过学进去,讲出来的方式将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颠倒,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时间规划,重塑课堂结构,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实现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学讲课堂”实现了教师、学生、家长角色的转变,在三者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采取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促进三者之间共享成长。应用过程中发现该模式在学习环境、学科适用性上存在一些问题,同时对教师与学生的素质有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一篇课文怎样解读才算到位?在以应试为目的的旧教育模式下。“标准答案”一统天下。这个问题根本不是什么问题:一篇课文让学生读什么,读到什么程度,教师只要根据“教参”的提示把有关课文的方方面面知识或答案“转述”给学生。学生只需记住这些知识或答案能够对付考试就行了。所谓阅读教学.其实只是“教参”的读者在阅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别人阅读的结果。教师的全部工作也只是当好“教参”的作者和学生之间的“中介人”而已。有人把教师讥为“二道贩子”.道出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尴尬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法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的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关注法律的精神层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必须加以改进。但培养“问题意识”不能简化为一个单纯的提问过程,而应把教学作为一个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16.
鲍有章 《青海教育》2014,(9):101-101
打造高效课堂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提高和进步。这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为宗旨,转变教学方式,注重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笔者认为,山西太谷县“阅读感悟-自学检测-合作交流-展示点评-分层训练-拓展延伸”的24字课堂教学模式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24字”课堂教学模式的思想精要是:阅读感悟一新课在学生不自学前教师不讲;自学检测—不发现学生的问题不讲;合作交流—学生在发现问题后先由学生2人小组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再由4人小组解决,教师只解决小组提出的问题,即在学生不互相帮助解决之前教师不讲;展示点评一教师在点拨时要着眼于重难点、易错易混淆的知识和思维拓展之处;分层训练—选题时注意知识的顺序和思维的顺序,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拓展延伸—处理教材时要做好知识的链接与拓展。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已推行数年,但是传统的师道尊严式课堂仍然根深蒂固。据统计,为数不少的中小学教师仍有着很强的权威心理。北京市曾对10所中学1200名中学生的一项学习问卷调查表明:敢于在课后向教师提出问题的学生占66%,敢于在课堂上向教师提出问题的学生占21.5%,敢于在当堂纠正教师错误的学生仅占5.5%。一项全国性的关于青少年学生创造力培养的调查结果显示,有17.3%的被调查者认为: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的讲解提出异议时,教师最有可能的反应是“训斥”“不予理睬”或“敷衍”。正是这种潜在的权威心理,导致了我们教师虽然口头上承认应该尊重学生,实际上要求学生对教师的尊重远远超过教师对学生的尊重。[1]如此的师生观,难以适应新时期教育的发展,本文就此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励骅 《滁州学院学报》2005,7(2):61-62,76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形象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教育机构应当主动顺应变革要求,改革现有教师教育的专业内容与模式。教师教育应加强学生的专业精神培养,为学生提供综合性、发展性、操作性课程,建立“3+1+1”开放式的教师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给学生一把“会学”的金钥匙,时代要求我们培养的是跨世纪人才。他们不仅要掌握书本中的知识,还要熟练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基于此,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着力点不只是教“书”(传授知识)而是教“学”(传授科学的思维方法),指导学生学懂、学会,直到会学,使学生“不待教师讲而自能读书”,  相似文献   

20.
建构新型教学模式是教育技术的首要任务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学校的总教学模式有三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双主”模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这种模式与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非常不相适应,必须彻底改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符合现代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但由于它和当前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背道而驰,以此完全取代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不现实的。因而最有生命力的是“双主”模式,即既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又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双主”模式应该是建构新型教学模式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