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朱文贤 《现代教育》2012,(6):126-126
高中语文研究性阅读可以是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指导学生阅读与研究,也可以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关课题,进行较深入的阅读与研究。它既有课文学习过程的研究性学习,又有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的研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2.
语文研究性阅读可以由学生视自身实际情况而定,来选择适合自己的相关课题,从而进行深入的阅读与研究,也可以由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阅读与研究。语文研究性阅读是一种既以课文学习为过程、又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的研究性学习。语文课堂学习在网络运用的基础上又加强了阅读教学的时效性,学生们的阅读量增多,从而对文本的理解也更深入。因此如何走出语文阅读传统教学模式的误区,将研究性学习与教材学习有效结合,创建适合每位学生学习的语文课堂,是当下每位语文老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因势利导,灵活有效;把握特性,巧用对策;转变意识,转换角色等几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3.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或跨学科领域选择、确定学习的课题,以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研究性、探索性学习的过程。这是一种模拟科学研究的情景和过程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所谓“‘研究性学习’教学法”,也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课题学习为载体进行研究性学习,从而提高发展性学力的教学方法。1、新课的“研究性学习”教学。①单篇课文可以设定一个或几个微型课题作为必做课题。如《拿来主义》可以设定研究课题“《拿来主义》的形象说理”、“从《拿来主义》看鲁迅的文化观”、“‘拿来主义’的社会意义”等研究课…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的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为此,高中课程中安排了“研究性学习课程”,高中数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就是其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中,笔者将谈谈自己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做法及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6,(83):145-146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通过实践自主获得知识的一种形式,作为理科综合中的化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一方面可以获得化学知识,另一方面可以掌握化学实验技能,从而形成化学学科素养,所以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是高中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一个化学内容的研究性课题不可能是短暂的一瞬,需要花费数周甚至数月的时间。怎样进行化学方面的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呢?仅仅是用"实施方案"进行纸上谈兵是不够的。为了引导学生的这一活动,教师必须有指导学生看到的案例才行,研究性学习的长时间实践过程可以用视频记载,然后剪辑成一些"微视频",让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开题前通过这方面的微课有所启示。本文阐述的是从高中化学微课探究研究性学习经验。  相似文献   

6.
研究性学习是近几年来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提出的一个新课题。研究性学习不是为了培养研究者、科学家 ,而是为了培养一种独立自主、主动探索、勇于面对困难甚至挫折的精神和能力。《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 :“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尝试《初中研究性学习与语文课堂教学结合研究》这一课题 ,提出了“研究性学习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的思想 ,以期引起同行的关注与思考。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教师的阅读教学观念决定着他的教学方式 ,也决定着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阅读是一项综合性、创造性的书面语言的情感…  相似文献   

7.
“研究性学习”是教育部 2 0 0 0年 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 )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内容 ,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所规定的重要内容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 ,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家研究的学习活动 ,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数学研究性课题的来源很多 ,可以从新授课内容中选择课题 ,也可以从教材内容的拓宽、引申中选择课题 ,还可以从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来选择课题 .下面是我在…  相似文献   

8.
《包身工》是一篇优秀的课文,作品本身以及与作品相关的知识都是报刊杂志经常涉及的内容;同时这也是一篇自读课文,教材编者的意图也在于通过学生自主地阅读完成自主领悟,从而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阅渎能力。选择这篇课文作为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的教学案例很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9.
开展研究性学习对于深入理解大学语文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及探究学习能力等有着重要意义。研究性学习具有问题性、实践性、开放性、人文性等特点。通过组织课内教材的探究学习以及开展课题研究,可以实现研究性学习与大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一轮课题改革的全面展开,“研究性学习”越来越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确定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即选题,是整个课题研究实施过程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教师如何指导学生从收集资料、信息到确立科学有效的课题,这直接影响研究性学习的展开和有意义的深入一  相似文献   

11.
如何切实可行地在职业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一直是广大高职教师在教学中的研究目标.本文探讨了"研究性学习"这一新的教学思路在高职C语言教学中的实施,通过在教学中的实践,总结出研究性学习的优势,同时,也对该课题的设置、进行过程等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2.
霍锦华 《广东教育》2006,(10):72-72
设计理念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草船借箭》一文,无论是从课文主题、人物形象看,还是从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看,都是实施“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的极好载体。设计特色以研究性阅读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教学流派及设计意图一、通读课文,把握研究主题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全部到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哪个词语最有研究价值。经研究后一般会认定为“神机妙算”。二、精读课文,领悟研究策略教师引入:“请同学们自由读‘雾中借箭’这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3.
张可 《生物学教学》2003,28(3):44-46
20 0 2年 5月 30日至 6月 8日 ,我校高二年级两位学生代表我国青少年赴土耳其参加第十届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 ,并获得了铜牌。他们的参赛项目是《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食物链看生态平衡》 ,这是在我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学生研究性课题。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中重要内容的研究性学习 ,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从自然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 ,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与注重结果的传统教育相比 ,研究性学习更注重研究过程及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自身体验与收获 ,更可以…  相似文献   

14.
曾庆曙 《农村教育》2007,(1):114-115
从学习方式的角度看.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人们谈论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有两种指向:一是指研究性学习课程.二是指研究性学习方式。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它是渗透于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作为一种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为了使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充分展开而提供的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机会.也就是在课程计划中规定一定的课时数.以便有利于学生从事“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课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5.
一、指导学生认识化学研究性学习的两种形态一般来说 ,研究性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研究性学习是指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 ,渗透于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的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狭义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 ,由学生自己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的课题或项目的设计 ,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由此 ,研究性学习可分为两种形态 ,即过程渗透形态和课题课程形态。过程渗透形态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变传统的“授—受”教学模式为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在教学中 ,通过…  相似文献   

16.
杨中林 《甘肃教育》2010,(12):23-23
一、解读文章题目得出研究课题 在研读一篇课文时,我们往往可以从题目中知其内蕴,窥其文意,得其意趣。因此,从解读文章题目入手得出研究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可以收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如教《死海不死》这篇课文时,不安排预习,主要是考虑到课文和课文题目的特点,教师提示学生注意题目中两个“死”字的含义,让学生在小组内提出问题,然后集体汇报,得出研究课题。紧扣题目阅读、品读、探究,解读了文字内蕴,理解了文章的重点内容,培养了学生借助文章题目进行有效阅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研究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探究学习问题的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这是一种开放性的学习方式。它突破原来的学科教学在时空和内容上的相对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状态。这就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成为研究性课题的提出者,研究路线的设计者,研究报告论文的撰写者、交流者。所以,研究性学习更强调学习的过程及实施过程中学生的直接感受和体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8.
邹群 《现代教学》2006,(9):15-15
毋庸讳言,目前有兴趣阅读世界名著的学生少得可怜,更何况“惜时如金”的高三学子。但是在本案例中,教师抓住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争议点,以“夏洛克是不是民族英雄”为突破口,让大家围绕着有质量、感兴趣的问题,课后阅读《威尼斯商人》的全剧。这样的设计引导着学生去自主搜集、筛选、运用资料,继续开动脑筋,展开研究性学习。这一延伸既开拓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指导了学生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9.
华弘波 《华章》2007,(5):54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研究性阅读将研究性学习引入语文阅读中,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研究探索的方式自主地进行阅读,以获取知识、激发兴趣、陶冶情操、提高阅读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优化语文综合素养.研究性阅读可以分为课内和课外两种.课外研究性阅读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本文试从课外研究性阅读的背景、要求、过程和意义等方面进行论述,提供基本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一、地理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体现 1.创设学习情境,成为学生自主活动的"领路人" 地理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在"选题一设计一实施一汇报"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都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但学生缺乏探究问题的经验,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创造学习的情景,指导老师要使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指出课题活动所要解决的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