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某些句子中"了"与附加成分必须同时出现.现代汉语中有些动词不能单独带"了",或在某些句子中不能单独带"了",有些动词与前后名词不搭配,但这些结构加上后续成分、中介成分或前置成分,就能组成语义完整的句子.句子扩充了时间、空间、物质的信息量,"完成"、"实现"义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2.
<五藏山经>记载了大量的山神,学者或将其归入自然崇拜;或因山神形象多是"动物的变形"而将其归入图腾崇拜.然而,<五藏山经>中具有"虎"特征的神与一般的"山神"有明显不同,或与"帝"有密切的关系,或于神界有司职,或与居住地无密切关系,或兼而有之.因此,<五藏山经>中"虎"的文献与"自然崇拜"及"图腾崇拜"皆无直接的关系,只是"虎"图腾在后世神话中的遗留.  相似文献   

3.
同学们知道"等量代换"是在数学几何中常用的一种推理证明方法,应用于角度或线段相等关系的推导.即甲与乙相等,而丙与乙相等,就推出甲与丙相等.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也有许多地方用了"等量代换"的推理方法,得出一些规律或结论,在物理计算中也有用到"等量代换"的.下面略举几例,谈谈物理学习中的"等量代换",进一步帮助同学们对该结论或规律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20世纪40-50年代的小说家记录了从"中华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近半个世纪中国乡村革命的历史.中国乡村革命的本质是土地所有权的变革,其内容不仅包含国、共之间的武装斗争,还夹杂看中、日民族战争和乡村土改运动.这一代小说家或继承左翼文学的传统,或从民间文化汲取营养,或发扬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在相近的社会、政治、文化语境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貌,产生了乡村"史诗"、乡村"海派"与乡村"抒情诗"三种类型的小说.而1980-1990年代的小说家则在经历了"共和国"的种种社会现实,特别是文革以后,对此或解构、或借鉴,以至融会贯通,"新历史小说"更是在讲乡村革命故事时重建"乡村革命"景观.在20世纪文学史的视野中,1940-1950年代的乡村革命小说,显示了其独特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悖论"是一种逻辑矛盾,它指从某一理论的公理或推理规则看上去是合理的,但在这个理论中却推出了两个在逻辑上互相矛盾的命题,或从某一理论推出与已知的科学原理或实践相矛盾的命题.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或出现"悖论",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悖论"的"矛盾",在发现悖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6.
在"十七年女性文学"中,出现了以女性为中心,却又缺乏充分的女性意识为支撑的"准女性主题",这种主题创作中的 "女性意识"在文本中或失落,或隐藏.《百合花》中所呈现出的"没有硝烟的战争"、"没有爱情的爱情"正是对这一主题最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7.
现行的高中教材中,有诸多不够"满意"的地方,部分高考必考的重点内容却在必修教材中被删除了或仅有示意图而无"内容"或过于"精练";在选修教材中有些内容前后重复或过于繁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是"删除了的"但重要的应该"捡回来";是隐含在示意图中的,应该引导学生去"挖出来";是重复而繁杂的,应该引导学生去"精练";是过于"精练"的,应该"细讲",等等诸多"应该".在地理教学中,应该把握教学大纲,适当增减,有的放矢,不应该完全"遵循"教材.  相似文献   

8.
李广是西汉时期著名的边将,唐代边塞诗中出现了大量与他有关的诗句.在这些诗中,"李广"或是英勇善战,抚爱士卒,让人赞赏;或是才高难封,命运不偶,让人感叹.诗人或借"李广"表达他们对边战立功的强烈渴望,或借"李广"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慨.总体来说,唐代边塞诗中的"李广"是完美的.然而唐代不同时期的这些诗作反映的格调是不一的,唐代边塞诗中"李广"形象的变化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个别美术教师由于对新课程理念认识不足,在教学中模仿或"创造"了一些表面化的东西,导致了课堂教学中各种各样的"形式化"问题.本文主要论述美术课堂教学"形式化"的问题,并想以此引起广大教师的注意.  相似文献   

10.
"父子"伦理是"家族"叙事主题一维,它或隐或显地存在于王安忆小说文本中.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以来.王安忆在"日常经验"与"当下生存"的背景下以一种"人本主义"却又不失"现实批判意识"的文化立场和伦理相对主义的价值观念,书写了叛离传统的父子伦理这一主题,完成了从消解到构建的父亲形象塑写.  相似文献   

11.
"生成"或"动态生成"伴随着新课程改革逐渐走入了我们的课堂,它正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冲击着原有的课堂.但是,我们在实践新课程理念的过程中,有一种现象值得我们警惕,那就是我们课堂中存在一种"伪生成"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一、汉字部件"支"可独立成字,或为形声结构,或为会意结构,二者不可得兼.二、"支"作为部件,在楷书中或作"支",或作"攵",或作"支".从"支"、从"支"的都不止一字.  相似文献   

13.
在作家作品的修辞研究中,代词的修辞作用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本文试就巴金先生小说《家》的代词的修辞艺术,进行初步探讨,求教于专家和读者.代词是具有代替指示作用的一类词,无论在生活语言里,还是文学语言中,使用频率都很高.代词可以把语句化繁为简,收到一目了然的效果;还可以避免重复,防止呆板,使语言产生错落变化的美.巴金先生的小说《家》里,"我"、"你"、"他"这些极为平常的代词,一经他调遣,便产生了浓烈的感情色彩.或亲昵,或娇嗔,或疏远,或憎恶,或含蓄委婉,或一词多义,从而增强了作品的感人力量.  相似文献   

14.
"文眼"就是文章中最有表现力、最能帮助读者理解整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关键词句.在诗歌中,"文眼"就是"诗眼"."诗眼"是诗歌的主旨所在,是诗中最精采的词句.正如清朝的刘熙载在《艺概》里所说的."揭全文之指,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  相似文献   

15.
现行有关教材和论著中,将位于句首的虚词"夫"定位为发语词(或称语气词、句首助词等).这样做似乎简洁明了,却把问题简单化了.实际上,句首之"夫"有两种:一种后面紧跟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另一种紧跟动词(或动词性词组)或形容词(或形容词词组),二者的意义和用法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16.
在明代中后叶戏曲与白话小说中,有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在许多主人公饱尝艰辛或经历了种种不如意之后,作品大都安排了一种"补偿措施":主人公或得到封诰,或老年得子,或突发横财等,而主人公在受到伤害后,亦会想方设法进行补偿,以此达到心理上的平衡.这种"补偿心理"的设计与明代"重情欲"、"重人欲"的思潮有关,表现了明代社会市民阶层的审美心理,也体现出对弱者、善者、有才华者的同情及人文关怀.而其补偿的内涵与人物的名誉、地位等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更多地停留在物质的层面上,这反映了社会重物质轻精神、重结果轻过程的特点.这种功利性使人物拘泥于个人现实利益,无法实现精神上的超越.  相似文献   

17.
1.解方程(或不等式)使方程(或不等式)中各代数式都有意义的未知数的取值范围,可称为方程(或不等式)的"定义域".方程(或不等式)的解集是"定义域"的子集.因此利用子集思想,借助"定义域"定性分析,可减少一些中间运算环节,优化解题过程.  相似文献   

18.
宋代宗室成员在担任官职方面有特殊的待遇.外居泉州的宗子也不例外.他们通过皇帝"赐名授官",或参加科举考试,或凭借"恩荫"等途径获得了参政的机会.他们中有的担任中央各部门官职,有的担任地方官,在经济、军事、文教、外交等领域显示了他们的才干.  相似文献   

19.
中古汉语有"如或、若或、脱或、傥或"这一类新生的假设连词,它们都含有"或"这个语素,并且都是复合词,但是它们的来源却有明显的差异,并非两个同义的单音节连词经过简单复合形成的。它们的形成有三条途径:1."如或""若或"都是由两个词性不同的单音节词经词汇化最终融合成复合词;2.语言使用中语法的类推作用导致"脱或"这个复合词的产生;3.同义词间的类同引申促使"傥或"具有了假设连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诗的国度,在浩如烟海的诗作中,送别诗、思亲诗占了很大一部分.这些诗,或描叙,或抒情,或议论,虽表达技巧各异,但大多是实写.为不落俗套,有的诗人创造了"从对面生情"这一虚写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