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说《所罗门之歌》里具有传奇色彩的派拉特作为一个悲剧性人物,她守护着家族的历史,却并不完全了解家族的历史;她独立自强,一直坚守着黑人民族文化传统,却没能与时俱进、融入到现实社会中;她有着大爱,并随时愿意帮助别人,可却被排斥在黑人群体之外,实际上她一直游走在社会的边缘。  相似文献   

2.
王安忆是当代文坛上独特的作家。她认为"小说即故事","故事"是"思想"与"物质"的一元化过程。她的"不要独特性"的主张,更是对她的小说叙事观念的高度概括。  相似文献   

3.
对于作家而言,年龄是一种写作资源。步入中年以后的张虹看世界的目光中少了几分纯净、诗意与唯美,多了几分冷静、沉重与无奈。从《都市洪荒》中我们不难发现,张虹小说创作的情感波澜被孤独情结、权力意识等因素所推动,这些因素同时也构成了张虹近十年小说创作的心理动因。  相似文献   

4.
作为那个特定时代的作家,萧红以其<生死场>写下了"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以其<呼兰河传>对民族痼疾的深刻揭示而"终于同鲁迅站在了同一地平线”上.同时,作为一个女性作家,萧红更以其敏锐的笔触展现了一幅幅女性受难图,以近乎痛恨而无奈的笔调揭示了男性世界的无情与自私.  相似文献   

5.
作为那个特定时代的作家,萧红以其《生死场》写下了、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以其《呼兰河伟》对民族痼疾的深刻示而“终于同鲁迅站在了同一地平线”上,同时,作为一个女性作家,萧红更以其敏锐的笔触展现了一幅幅女性受难图,以近科痛恨而无奈的笔调揭示了男性世界的无情与自私。  相似文献   

6.
舍伍德.安德森,这位美国现代小说的先驱者,在其小说《小城畸人》中,饱含深情地给读者展示了一幅幅渴求爱与理解的“畸人众生相”。其中他倾注了大量的热情刻画了伊丽莎白.威拉德这一孤独、沉默的母亲形象。伊丽莎白.威拉德在少女时代充满了对生活的热情与幻想,但其所处的时代与社会使得她的梦想无法实现,只能转而求助于婚姻。婚姻的失败带给她的无奈和失望使她选择了缄默并将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儿子乔治.威拉德的身上。最终她以自己的死亡启迪了他。她就像缪斯,引领着乔治驶向艺术的彼岸。  相似文献   

7.
In this study of Jill Paton Walsh’s one time-slip novel, I attempt to show how she reinvents the genre by giving as much prominence to the dislocated present as she does to the sufferings of children caught up in the horrors of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Where previous time-slip authors had concentrated on the past, she addresses clearly unwelcome changes to landscapes and townscapes in the present time of the novel.  相似文献   

8.
吴月娘论     
《金瓶梅》中的吴月娘是个小事上装好人而大事上决不手软的铁血人物。在她表面的伪善下有着凶狠残忍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9.
阿惠是范小青苏州市民小说《裤裆巷风流记》中一个平凡得引不起任何人妒忌的小姑娘,她具有如水的性格:有柔性、韧性和包容性,这是几千年吴文化精神的精华。有读者认为她在小说中可有可无,其实不然,阿惠在小说中绝不仅仅是个陪衬人物,通过她读者能更清楚而全面地认识吴文化熏陶下苏州市民的性格和精神气质,她的个人遭遇在小说的情节发展上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对小说主题的升华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集无情、歹毒、自以为是、变化无常、捉摸不定等多种人格障碍特质于一体,正如《一号书迷》的女主角为达到目的,使用的手段无所不及,极尽惨绝人寰之能事。变态者的癫狂让读者在心悸、恐怖的同时也引起反省、探寻变态背后深层的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的文学研究中,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可谓异军突起,为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解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者的眼里看来,在中外文学中,女性作为一个具有审美主体性的生存个体,却被塑造成主体属性缺失的“天使”或“妖妇”,这是男权话语对女性实施客体化、物化的一种叙事策略。本文正是立足于这一学术视角,试图对简爱形象作一梳理和辨析,在充分论证简爱既不是“天使”也非“妖妇”的基础上,为简爱是“人”的形象之还原作一定位。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的文学研究中,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可谓异军突起,为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解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者的眼里看来,在中外文学中,女性作为一个具有审美主体性的生存个体,却被塑造成主体属性缺失的“天使”或“妖妇”,这是男权话语对女性实施客体化、物化的一种叙事策略。本文正是立足于这一学术视角,试图对简爱形象作一梳理和辨析,在充分论证简爱既不是“天使”也非“妖妇”的基础上,为简爱是“人”的形象之还原作一定位。  相似文献   

13.
Mrs Dalloway,a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novel,which was written by Virginia Woolf in 1925 was one of her representative works.It described one day of Mrs Dalloway,the wife of a conservative MP.She prepared a grand party.In the process of her buying flowers,meeting again with her former boyfriend Peter and some of her old friends,she recalled her past continually.The plot of this novel was not very complicated,but its narrative techniques were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novels’.Woolf created this novel with the focalization of nonfocalization and internal focalization.Moreover,she reached her goal of hiding the narrator by using the free indirect speech.  相似文献   

14.
水夫人是《野叟曝言》中最为重要人物形象之一。作为主人公文素臣之母,她的故事贯穿全书,她对主人公性格的形成、小说情节的发展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水夫人在不同场合、不同阶段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并各具特色:作为一名女性,她博学多才、深明大义、智慧机警;作为一位母亲,她慈祥而威严,身上笼罩了一层严父的色彩;最终,她从一家之母逐渐登上帝王师的宝座,成为天下苍生共同敬仰的“圣母”。水夫人形象的形成既有中国社会、中国文化方面的原因,也和作者自身的经历和创作心态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红学家周汝昌认为,在《红楼梦》中,林黛玉不是女主角,没有诗才,也不漂亮等。周汝昌的这种观点有违曹雪芹的本意,也与《红楼梦》不相吻合。  相似文献   

16.
在自己全新突破的作品《沉默之鱼》中,谭恩美客观真实地描述了东方异域风光及文化,尤其对人物的具体塑造颇有深意,对东方之人物形象偏向正面描绘,而对白人之人物形象的刻画却充满批判讽刺。她用自己诙谐幽默的语言通过把异质文化之间的差异、矛盾和碰撞艺术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自我建构重塑东方人之形象,有效地反击了"东方论述",同时颠覆改变白人之形象,积极地消解了"白人优越论",表征了多元文化共存的文学诉求。  相似文献   

17.
谭恩美《接骨师之女》中的女儿露丝是第二代美籍华裔移民,处在中美文化夹缝中的她感受到被两种文化边缘化的痛苦,由此坠入迷茫与困惑深渊。直到认同中国文化后,露丝才走出文化身份缺失的困境,并完成了对自我的重构。作者借此表明华裔移民应该在中美两种文化间找到一种平衡,并利用其独特的文化身份为两种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伯莎·梅森作为夏洛蒂·勃朗特的自传体小说《简·爱》中的一位人物 ,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人们只是把她看作使剧情起波澜的配角。自从美国两位女教授把她从小阁楼中“解放”出来之后 ,人们逐渐认识到伯莎不再只是个使剧情曲折的配角 ,她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她同简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她透射出简的内心世界。她是另一个简·爱 ,是现实生活中的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19.
《圣殿》同W.C.福克纳的其他许多作品一样,描绘的是败坏的现代南方社会场景。小说里各个人物和情节的描写,揭示出(《圣殿》的主题: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法律不再是主持正义的圣殿,暴力反而主宰了社会,以往的评论把女主角谭波儿视为邪恶的化身,然而深入地研究表明,谭波儿是邪恶的受害者,而衰败的社会是邪恶和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20.
李亮 《安顺学院学报》2010,(2):13-14,65
斯佳丽是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名作《飘》中的女主人公,她虽历经磨难却毫不气馁,凭借着智慧和勇敢最终走出困境,把握了自己的命运,表现出具有一定程度的觉醒了的女性自我意识。文章试图从斯佳丽对待生活和爱情的态度上来探究她的女性自我意识及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