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从Daniel Gile的“认知负荷模型”解析同声传译.Gile 假设同声传译可以看作是一个脑力处理模式,包含了三种精力,即听力和分析精力L、短期记忆精力M和话语产出精力P,从语言认知的视角来解析同声传译过程中译员完成各项任务的脑力分配,用认知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同声传译译员的能力训练,从而改善工作表现  相似文献   

2.
同声传译是一种高程度的认知加工过程。试从Daniel Gile的认知负荷模式出发,分析同声传译的信息处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并结合同声传译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探讨了同声传译实践过程中运用的主要技巧。  相似文献   

3.
电视同传渐渐成为电视直播的一种重要途径,正慢慢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如何提高电视同声传译质量便成为了广大电视观众和口译员们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以2013年奥巴马就职演说同声传译为例,在Daniel Gile认知负荷模型下分析电视同传的口译策略.  相似文献   

4.
省力原则是语言的使用和发展过程中普遍遵循的一项原则,省力策略也是同声传译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策略,尤其从认知负荷的角度来看,在同声传译活动中,译员同时对语言信息的接收、解码、记忆、编码和再表达等进行一系列认知处理,在有限时间同时进行大量复杂的认知活动时,因此,为了避免因处理能力超负荷而遭遇窘境,省力原则在同声传译中的重要性及其适用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5.
同声传译的本质目的在于完成文化间的互相交流,所以其重点并不在于勉强的达成两种语言间的文字对等而在于完成真正交际意图的传递。故此基于同声传译交际内核的本质需求,结合同声传译认知负荷的特点,适当的省略某些信息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张力 《考试周刊》2011,(13):39-40
同声传译是一种高程度的认知加工过程。英汉同声传译瞬间性的特点决定了英汉同声传译要使用"顺句驱动"原则,本文将着重从"顺句驱动"原则和口译实践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实验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并根据丹尼尔.吉尔的认知负荷模型理论,分析英汉同声传译单耳输入和双耳输入时译员表现的优劣。结果表明,单耳输入相对双耳输入并没有明显的优势,在译员偏好及信息输出的正确率两个指标方面,双耳输入的得分高于单耳输入,而在其他指标中,单耳输入也没有表现出优于双耳输入的结果。可见,在英汉同声传译中,双耳输入相较单耳输入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概述策略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同声传译中的概述策略进行初步的认知分析,探究同传概述的性质、类别、认知过程、策略运用及策略干预,以增进对同传概述的认识,促进同声传译教学。  相似文献   

9.
在同声传译这个复杂过程中,诸多认知心理活动参与其中,如知觉的形成,注意力的分配,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概念的形成等.事实上,同声传译过程也就是各个认知过程极其复杂、综合的体现形式.因此,利用认知心理学、神经语言学等相邻学科的研究成果,对同声传译过程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理解大脑的思维方式,印证认知心理学等学科的结论,同时对翻译研究的全面深化和翻译理论的建设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根据Daniel Gile的认识负荷模型理论,同声传译的译员在翻译过程中精力分为听解分析、言语生成、短期记忆及协调四个部分。为了降低译员的精力负荷,提高翻译的质量,试从减轻记忆负担的角度分析了预测在同传中所发挥的作用,同声传译中的预测方法。以及预测中的补救措施。掌握了预测技巧,译员在同传过程中便会更加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11.
多任务处理模式(Effort Models)认为同声传译是一个三种精力交织、共存的配合过程,即:同声传译:听力与分析+短期记忆+言语表达+协调。多任务处理模式不仅为同声传译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为同传译员的素质培养和工作中应采取的同传策略带来启迪。  相似文献   

12.
同声传译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在许多人的眼中都具有神秘感,认为其高不可攀。本文从同传培训过程,同传译员应具备的各种能力方面,以及同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方面,粗浅地探讨了同声传译译员应具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13.
同声传译从首次出现在审判二战德国法西斯战犯的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到现在广泛运用到各种国际会议活动中,经历了从起步到大行其道的飞速发展的阶段,其理论的建构也不断的演进,从语码转换到释义理论,再到直意与意译的结合,实现了同声传译的实践与理论的交互发展。本文概述了同声传译的发展历史、工作流程及早期的理论架构。  相似文献   

14.
同声传译是一种受严格时间限制的极其复杂的口译活动,译员在接收原语输入的同时要完成语言感知、理解、转换和译出。词块可以作为整体存储在人的记忆中,口译时直接提取而不需进行语法分析和生成。在同声传译中有效运用词块,能够减轻脑力资源的消耗压力,提高同声传译译文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相似文献   

15.
省力策略是同声传译的一个重要策略,译员在面临紧迫时间压力的情况下,将省力策略运用到同传实践中,在实际操作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浅谈视译教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视译长期以来被人们误认为是同传和交传的一部分,然而,随着商业、贸易、金融、国际贸易、科学技术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视译的作用大有超过同传和交传的趋势。笔者根据技巧训练的原理和方法,为提高视译教学和发展提出了一些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电视传媒中的同声传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透视同声传译在电视传媒中的应用这一越来越普遍的现象,对电视同传的界定进行探讨,并与会议同传进行比较,从而提出如何规范电视同传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的脱氮技术的基础上,同步生物脱硫脱氮工艺成为近年来人们的研究热点。本文比较分析了目前研究较多的三种同步生物脱硫脱氮工艺(同步脱硫反硝化、硫酸盐还原—自养反硝化—硝化、反硝化氨氧化)的原理、应用研究现状和未来研究重点,最后为今后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同声传译过程特点的总结,分析了做同声传译工作的具体要求以及同传译员工作的难点。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评价同声传译质量的五大标准,并根据这些标准提出切实可行的同声传译质量评估的实施手段。  相似文献   

20.
The research reported in this article was undertaken to obt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problem solving and scientific reasoning in 10-year-old children. The study involved measuring children's competence at syllogistic reasoning and in solving a series of problems requiring inductive reasoning. Children were also categorized on the basis of levels of simultaneous and successive synthesis. Simultaneous and successive synthesis represent two dimensions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dentified by Luria in a program of neuropsychological research. Simultaneous synthesis involves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in a holistic or spatial fashion, whereas successive synthesis involves processing information sequentially with temporal links between stimuli. Analysis of the data generated in the study indicated that syllogistic reasoning and inductive reasoning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both simultaneous and successive synthesis. However, the strongest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simultaneous synthesis and inductive reasoning. These findings provide a basis for understanding the roles of spatial and verbal-logical ability as defined by Luria's neuropsychological theory in scientific problem solving. The results also highlight the need for teachers to provide experiences which are compatible with individual student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ty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