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学生到了中学阶段,其重要他人已不再是父母或教师,而变为朋友。近年的研究发现,在同伴群体中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中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学业的顺利完成以及认知能力和人格的健康发展,而不良的同伴关系可能导致学业、行为、情绪等学校适应困难。我校心理辅导中心跟踪的个案也发现,来访学生往往是没有朋友的学生。因此,对于初一刚入学的学生来说,如何与新同学交往,如何交到新朋友,如何和朋友相处,对他们是否适应中学的学习和生活尤为重要。因此,开展初一新生同伴交往适应的心理课堂教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本研究依照同伴关系的两个维度--同伴接纳和友谊关系以及自我同一性理论作为课程内容设置的理论依据,依照团体动力学理论进行课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友谊是孩子成长的需要从孩子入小学的那一天起,他们社会交往的范围开始扩展,开始发展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7岁 ̄12岁的小学阶段,同伴关系成了他们生活中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交朋友是小学生在处理同伴关系中的一项重要社会技能。7岁的孩子已经能在游戏中学会多合作和少攻击,能够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用语言表达出来,还希望在家庭之外得到同伴的支持。小学生的同伴关系核心是友谊,友谊对小学儿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它能为儿童提供相互学习社会技能、交往和合作的机会,能扩大和丰富他们的社会关系;还可以帮助儿童体验情绪,积累情感力量的源泉…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与同龄伙伴特别是同学的交往,对于他们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和个性的塑造具有深刻的影响。在小学生的同伴交往中,同伴友谊和同伴团体的影响,应当引起教师足够的注意。因为无论是有组织的集体,还是自发形成的团体,都对儿童的个性品质有深刻影响,尤其是健康向上的班级集体是儿童优良个性品质的“催化剂”。但是,在班级中总有一些学生游离于“小集体”之外。对于这些学生,我们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4.
<正>【活动理念】人际交往指导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小学高年级学生随着生活、交往范围的扩大,同伴关系成为其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学生渴望同伴能认可和喜欢自己,对同伴友谊非常重视,害怕因为自己和同伴不同而受到孤立。在这样的情况下,同伴压力就产生了。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同伴压力带来的影响以及认识到自己有拒绝的权利并尝试学习合理拒绝,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莫里诺社会测量法,调查了蒙汉小学生在班级里相互之间的交往状况。旨在发现蒙汉两族儿童在人际吸引方面,是否存在情感上的民族偏爱心理,即同一个民族的儿童是否喜欢和同一个民族的儿童建立友好关系。对调查的结果作t检验得出,蒙汉小学生在班级里能够不分民族地融洽相处,建立友谊。两族儿童在同伴交往方面,不存在明显的民族情感倾向性,即不存在情感上的民族偏爱心理。  相似文献   

6.
<正>[教材分析]该框教学内容对应课标第二部分"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通过学习本框,意在让学生认清友谊的重要特质,澄清友谊带来的快乐和烦恼,看到自己和他人对友谊的渴望,并深刻理解自己和他人的交往动机和交往行为,从而促进彼此关系。[学情分析]青少年时期,学生逐渐离开父母的怀抱,更多地寻求同龄人的认同,与同龄人发生深刻联系并建立真挚友情。但是,对于朋  相似文献   

7.
同伴关系在小学生的性格发展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同伴关系不良的学生由于与同伴积极交往的机会有限,影响了其学习、生活,还将导致以后的社会适应困难。了解和把握小学生的同伴关系,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与指导,已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同伴交往的调查与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了影响小学高年级学生同伴交往的因素,并提出了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良好同伴关系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正>同伴交往对于中小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小学生通过与同伴共享秘密,能更好地认识自己;通过与同伴探讨新思想或新问题,能够促使自身的思想发生改变,从而形成新的自我感受[1]。总之,通过同伴交往,中小学生可以学习到很多适应社会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然而,中小学生同伴交往中的冲突也是目前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冲突解决技能的培养对于中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以及适应以后的成人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在北京市丰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支持下,于2012年2月至6月在北京市芳  相似文献   

9.
同伴关系在小学生的性格发展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同伴关系不良的学生由于与同伴积极交往的机会有限,影响了其学习、生活,还将导致以后的社会适应困难。了解和把握小学生的同伴关系,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与指导。已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同伴交往的调查与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了影响小学高年级学生同伴交往的因素.并提出了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良好同伴关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正>【设计理念】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明确指出,人际交往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包括亲子交往、师生交往和同伴交往。同伴交往的主要作用是给学生提供学习知识技能、交流经验的机会,对儿童的社会化具有一定影响。同桌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同伴关系,同桌之间物理距离近,心理距离却因人而异。本课运用心理剧技术,以《米小圈上学记》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索与同桌相处的方法,提升同伴交往质量。  相似文献   

11.
成都市龙泉驿区实验小学 1 997年与四川教育学院联合进行了成都市九五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小学生人际关系的培养研究》实验 ,主要探索在学校里如何对小学生进行人际关系的培养 ,寻找适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培养途径 ,并希望形成小学生心理教育的基本方法。课题组通过研究、实践、探索 ,采用了“小团体”游戏训练活动。一、现代小学生中进行人际关系培养的重要性。小学阶段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 ,也是人际交往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 ,它将直接影响青春期学生的人际交往状态。如果在小学阶段没有很好地与同伴交往 ,懂得交往的意义 ,学会与人合群、合…  相似文献   

12.
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有着真诚、自信的性格,能够轻松地与同学交往,也容易得到别人的喜爱;能够信任、理解交往对象,对待别人较少出现防御、嫉妒、攻击。中小学生通过人际交往可以促进他们的社会化过程,促进他们不断地学习和掌握必要的知识;帮助他们深化自我认识,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行为;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获得友谊、支持、理解,降低挫折感,缓解内心冲突。总之,中小学生通过人际交往获得的信息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无疑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皮亚杰的“同伴影响法”到信息技术下的“同伴影响法”,同伴合作学习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地发挥。信息技术为“同伴影响法”的开展提供了便利的环境和条件。今天,它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发展学生情感和交往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失为一个良策。  相似文献   

14.
从皮亚杰的“同伴影响法”到信息技术下的“同伴影响法”,同伴合作学习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地发挥。信息技术为“同伴影响法”的开展提供了便利的环境和条件。今天,它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发展学生情感和交往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失为一个良策。  相似文献   

15.
<正>【设计理念】高中生正处于青少年阶段,根据埃里克森心理发展阶段理论,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是亲密需要,人际交往的愿望强烈,对友谊有着迫切的需要。青少年能否与同伴建立亲密的友谊,对促进其社会功能发展极为重要,但是现实生活中,他们往往在与人交往方面存在障碍。明确人际界限,把握人际交往的距离,掌握人际交往原则,对他们来说是人际交往中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中学生对友谊的需求更加强烈,他们好交往、重友情,希望得到同伴的接纳与认同。由于异性同学交往中存在着历史和文化影响,所以这种交往或带有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7.
李波 《教育导刊》2014,(12):32-35
同伴交往对于儿童养成健全人格,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学会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习惯有着重要影响,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研究主要运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大同市城区小学生进行了社交焦虑感和孤寂感的调查,并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学校教育中存在的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对学生同伴交往的关心以及不同性别在同伴关系中的区别表现等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使小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杜萍 《中学教育》2002,(8):40-42
一学生同伴关系是学生与同龄人交往所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 ,它常常是由于共同的兴趣、需要和态度等而自发形成的彼此在心理上的相互联系。与师生关系、亲子关系相比较而言 ,同伴交往所具有的自由性、平等性与开放性特征使中小学生能够体验、探索一种全新的人际关系 ,并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 ,学习适应社会所必需的交往知识和技能 ,培养其人际感知力、人际判断力和人际沟通力 ,使自己真正得以健康地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同伴交往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幼儿同伴交往是幼儿在与他人共同生活、学习、游戏中所建立起来的和谐的人际关系。它对幼儿心理发展有着特殊作用,对幼儿的社会化交往、个性与道德品  相似文献   

20.
心理理论对幼儿同伴交往的作用有:幼儿对同伴交往情境的正确分析,促进其社交安全感的获得;幼儿对同伴交往策略的合理选择,促进其良好同伴关系的形成;幼儿对同伴交往行为的深刻反思,促进其心理移情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运用心理理论对幼儿同伴交往策略进行以下指导:引导幼儿使用正向策略,建立合理的交往观念;重视幼儿体验,引导儿童正确分析他人的心理状态;创设同伴交往情境,丰富幼儿的交往经验;引导幼儿自我反思,交流共享内心的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