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东莱吕氏家族,自北宋吕蒙正至南宋吕祖谦,凡历八世。在为官从政和学术文化上,均取得了很大成就,成为有宋一代士人家族的杰出代表。吕氏家族的辉煌成就,与重视知识、读书,注重教育有很大关系,又与其家族母教密不可分。吕氏家族注重母教,母教兴盛并卓有成效,对传承吕氏家学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东莱吕氏家族母教也不可避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母教传统是明清时期桐城教育中一个特别重要的文化现象。这种现象的形成除了外部社会教育氛围的影响外,也与当地重视女训有关。就母教内容来说,它以德教为先,兼重诗书教育。就施教影响而言,母教对桐城的人才培养、家族文化传承、地域风习养成等都有重要的影响,对当今社会的家庭教育也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母教在清代盛极一时,陈书等人即是其中代表,从她们的事例以及时人对此的评价中,可以发现清代母教所具备的一些文化因素。母亲将知识与家族文化传授给后代,并因此获得社会认同。清代女性在家庭与社会文化传承中担负了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4.
古代的父亲是不亲自教育子女的,父教的施行更多的是假母氏或母族之手,这种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有二:一是母系氏族社会遗存;二是与中国传统社会"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有关。母教与父教的侧重点不同,一般来说,母重身教,父重言教,母教偏慈,父教偏严,但无论母教还是父教始终不离义方二字。  相似文献   

5.
我国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了丰富的母教文化资源,至今依然有重要的价值。当代家庭中,母亲面临家庭责任、家庭结构的巨大变化和挑战,需要借鉴母教文化的优良传统,发挥母亲在当代家庭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身为母亲的女性要提升自身素养、理性科学育儿,社会也要努力营造重视母教的良好文化氛围,为母教提供完善的社会支持与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6.
对于孩子,母亲被赋予了不同的概念:老师、爱人、向导、法官、独裁者、引诱者、模特、供食者、保护者……那么,怎样才是理想的母亲?母亲的职能何在?他们会对孩子产生哪些影响? 本刊近期推出大型“母教”话题,敬请关注,并欢迎您热情参与,让我们来共同探讨,让全社会都来关注母亲,呼唤母教!  相似文献   

7.
尽管《三字经》上写着“养不教,父之过”的箴言,但中国女性却有着“相夫教子”的传统,故“教子”的重任,大抵落在母亲的肩上。历史上,有“孟母教子”,择邻三迁的美谈,有“岳母教子”,精忠报国的佳话。这些故事,已耳熟能详了,但“顾母教子”却鲜为人知。“顾母”,指顾炎武(明代思想家、学者)的母亲。也是他的启蒙老师。顾炎武6岁时,其母就亲自  相似文献   

8.
小原国芳是日本近现代全人教育理论家,他十分关注女子教育,提出了系统的母教思想。文章对其母教思想做了介绍,并阐述了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现代性话语体系中,国民形象是建构女性民族国家身份话语的重要内容。在"女性回家"的社会潮流冲击下,"五四运动"以来的"新女性"话语逐渐让位于新的"贤母良妻",母教主义成为"女国民"的时代标签,1930年代社会教育机关创办的母教比赛会是其代表性的外在表现。通过对母教比赛会考察发现: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对女性社会角色定位是传统的,声势浩大的母教比赛唤起社会对母教的认识和赞助,新时代"贤母"理念发荣滋长,女性的话语秩序中心逐渐被"贤母"所主导,母亲/主妇的家庭角色被凸显,女国民话语被悄然置换和解读为培育下一代合格国民的单一取向。  相似文献   

10.
本刊2001年4月号、5月号、6月号推出了大型“母教”话题,引起读者广泛关注。我们把一些读者的来信、来电及稿件作了选编、整理,及时与大家见面。想起了自己的母亲一些读者来信说,读了《关注母亲,呼唤母教》,让人“真正懂了母亲的含义,感受到世间母亲的崇高与伟大,并引发起对自己母亲深切的怀念”。山东威海二轻幼儿园的郑福华老师在信中说,她的性格与长期  相似文献   

11.
在清代江南家族文化发达的大背景下,江南常州地区产生了"贫门母教"和"闺房唱和"两个传统。本文以孕育了张惠言、张琦兄弟的常州大南门张氏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在屡代父祖早逝、家贫如洗的情况下,如何依靠母教保证了家族文化精神的传承发扬,并研究母教与女学如何相互作用,造就出张琦一门数代"人各有集"、"家集积尺"的女性作家群体。本文试图以张氏家族的微观研究展现清代常州母教、女学的一般样貌,并试图从家族文化的角度来解释这一女性文化、教育成就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晚清学者、诗人郑珍,幼年获得母亲良好家教。因此,学贯古今,著述宏富,后世誉为"西南巨儒"。为纪念母亲生前教诲,他撰写《母教录》,记录其母教子读书、教子做人等内容,成为西南边陲家庭教育之典范。其中,郑母注重环境教育、人格教育和为子女树立榜样,对今天独生子女父母开展家教提供良好的借鉴,对研究家庭教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孟母教子的故事在我国历史上流传很广,我们不必把它们全部据为信史。从故事产生时代看,当时正值西汉前期儒家学派地位上升、国家为加强封建统治大力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际,因此它所反映的时代内涵远比故事内容本身的真实性重要。同时,这些故事本身也表明:至迟在西汉初期,人们已经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子女成长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故事中提到的某些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孟子的成功与其母对他的精心培养有很大的关系,孟母为了孟子三迁其住所,为了教育孟子有恒心将快要织成的布斩断,为了实践自己对孟子所说的话不顾家庭经济的拮据为孟子买肉,加上孟子自身的努力,使孟子终于成为了"亚圣"。孟母教子的经验对于现代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我们可以从中探讨家长在教育孩子成才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我们还应该知道,孩子成才的真正因素是自己,是内因,家长和外部环境只能起辅助作用,是外因。  相似文献   

15.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是宣扬孔孟之道的黑标本《三字经》里讲的孟母教子的黑故事。据说孟老娘为了按照孔老二的教规教育孟轲,曾经三次搬家,最后在一个宣扬儒学的“学宫”旁边定住下来。孟轲就摆起桌子、碟子,象孔二小时那样,作揖打拱,习起礼来。老娘眉开眼笑。一天,老娘正织布,不料孟轲又逃学回来。此时,孟老娘灵机一动,来一个突然袭击,当着孟轲,一刀将织机上的线割断。孟轲不知所措,问其所以,老娘便乘此进行教育说:你今日逃学,以后就复辟不了奴隶制,就象我割断了机线,织不成布一样。孟轲顿然省  相似文献   

16.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家庭教育源远流长,更有着优良的母教传统:三迁的孟母、刺字的岳母,自是千古佳话。  相似文献   

17.
根据广泛搜集来的清代桐城女性文学史料,本文探讨了明末心学、婚姻和母教以及桐城特殊的文化氛围和女性文学兴盛的关系,认为心学、婚姻和母教为清代桐城女性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相对宽松的机会和条件,而桐城特殊的文化氛围是女性文学创作得以积淀并传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在集"教育之乡""建筑之乡""体育之乡""纺织之乡""中国船谷"等诸多美誉之称于一身的南通,20世纪初,先贤张謇先生秉持"父实业、母教育"的理念,在这里写下了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浓墨重彩的篇章.  相似文献   

19.
孟母教子故事最早出现在汉代文献中,体现的是故事撰作者劝谏和教化的目的。随着《列女传》的流传和家教文化的普及,孟母逐渐从众多母仪典型中脱颖而出,成为母教典范。在历史变迁中,一些女性主动以孟母为模范,向孟母学习;另一些女性则因其教子成就被认定有孟母之范。从文化上看,孟母经历了从文化符号到家教世范的形象变迁。在当代,对孟母教子及其教育内涵应当在反思中继承和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20.
陶母教子     
东晋荆州刺史、征西大将军陶侃,一生勤慎吏职,廉洁自持,功高德劭,被时人比称诸葛亮。他之所以能如此,是与其母志洁行廉的德教分不开的。陶侃年轻时,曾出任渔梁吏(管理鱼场的小官)。他为了表示对母亲的孝敬之心,便从鱼场装了一坛子咸鱼,派人送给家中的母亲。陶母收到鱼后,不仅不赞赏儿子的孝敬之意,心中反倒惴惴不安起来。她想:儿子刚掌管了这么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