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讨论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5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病人(狭窄率>70%)采用颈动脉支架治疗,随访1至12个月。结果:25例患者手术操作完全成功,术后残余狭窄小于20%。1~12个月后TCD及颈动脉彩超未显示再狭窄。结论: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短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
检测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CAS)前后的脑血管反应性(CVR),分析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术前与术后的脑血管反应性变化,以期为临床治疗与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试验组)46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10名,采用德国DWL MDX 0630型TCD检测仪,检测试验组患者术前、术后3天及术后3个月的CVR,对照组患者亦同期随访.结果:1.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的VMR、BHI、CRC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双侧VMR、BHI、CRC结果无统计学差异.2.VMR、BHI、CRC值术前与术后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3天及3个月无明显差异.3.呼气末CO2分压(PCO2):对照组与试验组呼气末CO2浓度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重度狭窄患者CVR明显减低,CAS术改善了CVR.2.CVR对于CAS术前评估及术后疗效的随访是较好的临床观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卒中是居世界第二位的死亡原因,病人常常因此而遗留神经功能缺损而丧失生活及工作能力,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卒中后的幸存者仍然随时因再发卒中、心肌梗死、血管闭塞等血管事件而死亡。颈动脉狭窄性疾病引起的卒中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0~30%。颈动脉支架是治疗颈动脉狭窄性疾病的有效方法,本文就接受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患者的术前及术后药物治疗及其证据作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X线引导下球囊扩张术治疗良性食管吻合口狭窄的价值,探讨扩张技术要点.方法:52例患者术前全部行食管镜检查除外吻合口肿瘤复发,50例行食管造影明确狭窄的位置,操作在X线透视引导下进行,单次球囊逐级加压时间10min,间歇扩张4次.结果:52例患者共行70次球囊扩张术,1次者39例,2次者8例,3次者5例;未出现食管穿孔、大出血以及死亡等严重并发症.46例吞咽困难完全解除或长期缓解,4例短期复发且多次扩张效果不佳,2例误诊术中改行营养管植入.结论:X线引导下球囊扩张术治疗食管吻合口良性狭窄安全性好、易于掌握、有效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高压球囊扩张治疗男性前尿道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创新点:既往高压球囊扩张技术已成熟应用于输尿管狭窄的临床治疗,我们将这一技术拓宽应用于男性前尿道狭窄的治疗,并证明高压球囊扩张治疗前尿道狭窄同样安全、有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并分析了31例接受高压球囊扩张和25例接受直视下尿道内切开术治疗的前尿道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难易程度、术后并发症(出血和感染)、术后1年狭窄复发率和术后3年狭窄复发率等相关指标。结论:高压球囊扩张组的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要优于直视下尿道内切开术组,两组患者的远期尿道狭窄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但高压球囊扩张组的术后1年狭窄复发率明显低于直视下尿道内切开术组。高压球囊扩张治疗男性前尿道狭窄是安全、有效的,且近期疗效要优于传统腔内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
颈动脉成形血管内支架(PTAS)作为一种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方法,借鉴于身体其他部位心及周围血管的技术开始于1980年。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相比,虽然存在着治疗时大量栓子脱落易致脑卒中和术后再狭窄发生率较高的问题,但在某些病人中又有它的应用价值。 1 应用理论 PTAS与PTA的不同是放置血管内支架,以防止血管成形术中可怕的血管内膜撕脱(内脱瓣形成)的合并症。尽可能防止血管结构的扭曲变形,延缓再狭窄。研究认为由于血管腔的扩张改善了血流特征和更好的抗血小板凝集治疗,降低了脑卒中的发生。被北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合作试验(NASCET)证明,在管腔直径与血液冲击血栓脱落之间有一种相反的关  相似文献   

7.
布加综合征是指肝静脉或下腔静脉肝段部分阻塞而产生的一种肝后性门静脉高压症。支架置入方法是腹股沟区常规消毒,股静脉穿刺成功后,在C臂机透视下送扩张球囊至肝静脉狭窄处扩张到满意后置入弹簧式静脉支架,即可见下腔静脉血流通畅[1]。我科采用下腔静脉支架置入术治疗本病5例,其疗效较为满意。现将围术期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行乳头球囊扩张与不行乳头球囊扩张ERCP术后胰腺炎及出血的发生率,研究乳头球囊扩张对ERCP术后胰腺炎及出血的影响。方法:回顾2009月1月至2016年11月我院所有ERCP病历,其中有90例行乳头球囊扩张(EPBD)(A组),再去除上述90例病例后随机调出90例(B组),统计2组胰腺炎及出血的发生率,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的术后胰腺炎发生率6.77%(6/90),B组胰腺炎发生率4.4%(4/9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出血发生率2.22%(2/90),B组术后出血发生率1.11%(1/9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头球囊扩张不会增加ERCP术后胰腺炎及出血的风险,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 0 0 1.6~ 2 0 0 2 .5月 ,我院共对112例冠心病患者实施了经皮冠脉成形术 (PTCA)和冠脉内支架置入术 (CASI) ,其中 ,包括 4 3例紧急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结果 :本组行PTCA成功 15 0处 ,失败 4处 ,成功率 97.0 %。其中A、B型病变成功率均为 10 0 % ,C型病变成功率为 87.5 %。失败者为 4例冠脉完全闭塞 ,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1例急性心肌梗塞 ,2例陈旧心梗。其中 2处病变导丝不能通过 ,1处病变导丝通过后球囊不能通过 ,病变扩张前目测平均狭窄是 87.9%。PTCA后置入支架及直接支架置入共 112例 (15 4处病变 ) ,其中病变A型 6 8处 ,B型 6 0处 ,C型 2 8处 ,置入支架 15 4支 ,平均 1.1支 /处 ,即刻成功率 10 0 %。因病变较长或两支以上病变 ,有 2 4例患者置入 2只支架 ,7例置入 3只支架。急诊PTCA4 3例 ,直接PTCA4 2例 ,挽救PTCA1例 ,成功率 97.6 %。结论 :PTCA及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大动脉狭窄与脑梗死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颅内大脑中动脉狭窄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及脑梗死复发原因.方法:采用多普勒超声对1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颅内外动脉检测,并对随访期间复发患者进行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分析.结果:136例脑梗死患者大脑中动脉狭窄42例,颈动脉中、重度狭窄12例.随访期内脑梗死复发26例,其中颈动脉中、重度狭窄10例.结论:急性脑梗死与大脑中动脉严重狭窄者密切相关,复发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狭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金属内支架治疗的临床疗效 ,探讨支架留置的适应症及影响因素。方法 :10例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置放了自膨式镍钛合金支架 ,全部操作在DSA监视下进行 ,支架置入前后行食道造影对比观察。 6例接受了放疗和化疗 ,10例患者均进行了随访。结果 :支架置放成功率和支架置入后患者吞咽困难缓解率均为 10 0 % ,4例患者 8个月内死亡 ,2例于术后 3~ 6个月内出现吞咽困难症状 ,经食道镜检查 1例为肿瘤生长超过支架所至 ,1例由于支架近端黏膜过度增生所至。余 4例随访 8至 14个月 ,未出现吞咽困难。结论 :自膨式金属支架治疗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疗效可靠 ,并发症少 ,基本上可以代替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2.
PTCA术是在冠脉造影基础上利用球囊将狭窄病变扩张解除狭窄,或放入支架所进行的介入性治疗。可以恢复心肌血液供应,病人受益很大。但同时承担的风险很大,因此,护理的配合对及时处理PTCA并发症极为重要。要求做好术前病人心理指导,术中要配合好医生准确的密切观察心电图、心率、血压变化为医生提供决定性资料数据、术后做好生活护理的同时密切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及出院指导。由于PTCA术是在冠脉造影基础上进行的,对冠脉造影提出的要点均宜于PTCA,应当指出,PTCA术中、术后病人病情变化均较冠脉造影复杂而严重。更应加强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颅内高压患者经颅多普勒(TCD)各项检测参数及频谱的变化,探讨TCD在监测与评估颅内高压患者颅内压的作用。方法:对我院自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30例符合诊断的患者应用TCD进行临床监测,分析各年龄段患者TCD的各项参数(Vs、Vd、Vm、PI、RI)和血流频谱特征并与同龄段的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患者的TCD显示,Vd及Vm下降,PI、RI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着显著性差异(P<0.01),Vs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其血流频谱在颅内压升高的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改变:即ICP增高初期,血流频谱表现为收缩峰变尖锐,而平均血流速度无明显改变。部分病例表现为收缩期间与舒张期血流速度均升高,频窗紊乱,Lindegaard指数(VmMCA/VmICA)>3,提示脑血管痉孪;随病情发展,脑血流速度进一步下降,频谱表现为收缩峰尖锐高阻波形。当脑血管阻力进一步增加,TCD监测频谱表现为高尖的收缩期正相血流,舒张期逆向负相血流的"振荡波",当颅内压接近舒张压时,舒张期血流消失,频谱表现为"钉子波",病情进展最终血流信号减弱直至消失。结论:TCD可直接提示脑血流灌注的状态,反映颅内压的变化,以及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是否尚存,对于病情判断以及颅内压增高的早期干预均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当TCD频谱表现为收缩期血流正相而舒张期血流负相的振荡波、收缩期血流钉子波或无血流信号,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和经颅多普勒(TCD)评价后循环缺血的价值。方法:对56例诊断为后循环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头颅MRI发现脑干、小脑、枕叶梗死灶共46个;椎基底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显示达39例(69.6%)双侧椎动脉不对称、粗细不均,10例(17.9%)一侧椎动脉起始段不同程度狭窄,1例锁骨下动脉狭窄。TCD显示血流速度异常者40例(71.4%),频谱异常36例(64.3%)。结论:MRI和TCD能给后循环缺血的诊断提供客观依据;MRI优于TCD。  相似文献   

15.
目的:改进经典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手术方法,探讨保留悬雍垂的必要性.方法:经多导睡眠监测确诊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40例,全身麻醉下行保留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术中完整保留悬雍垂,切除腭帆间隙脂肪组织,扩大软腭成形范围.结果:主观症状明显改善,6个月后随访采用多导睡眠监测,以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下降50%为判断标准,有效率达87.5%.结论:腭咽成形术中保留悬雍垂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讨论冷刀内切开及瘢痕电切治疗后尿道狭窄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8例后尿道狭窄行冷刀内切开联合瘢痕电切术治疗。结果:8例手术成功,其中7例一次成功,1例因狭窄复发而行二次腔内手术成功。术后均定期行尿道扩张,术后所有患者排尿困难症状均消失,疗效满意。结论:冷刀内切开联合瘢痕电切治疗后尿道狭窄方法简单、安全、疗效好、可反复治疗、创伤小,是治疗后尿道狭窄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创伤性尿道狭窄的治疗。方法 应用二次会师术治疗创伤性尿道狭窄24例。结果 23例随访6~48个月,20例术后排尿通畅,无尿失禁及手术性阳萎发生,未再行过尿道扩张;3例术后尿道扩张2-4次后排尿通畅。结论 该术式组织损伤小,可避免手术性阳萎发生,便于开展,是治疗创伤性尿道狭窄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当代医学冶.厅心脑血管病的办法,不能冶病根。对高血压患者用各种药,只能控制血压,触及不到动脉内壁的脂质沉着。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管径已狭窄,当动脉内粥样斑块突然掉落一块,或因血黏度高,红细胞聚集成栓子后运行到脑动脉,则为脑血栓即脑中风,运行到心肌的冠伏动脉,则形成心肌梗塞,需要做心外科手术。冶冠心病或脑动脉硬化的药,都不能治动脉粥样硬化这个病根。冠心病只能针对冠脉最狭窄处做“搭桥术”或“支架”,手术后仍需服药,日均花药费60至百元,且每年需检查。糖尿病人被诊断后,只有吃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一条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肛门狭窄以手术方法治疗的疗效.[方法]临床选择肛门狭窄患者12例,2例肛门狭窄采用隔膜切除术,10例肛管狭窄采用纵切横缝术,成人患者加"V-Y"成形术,并结合术后扩肛3个月,观察近远期疗效.[结果]12例患者手术后均排便通畅,随诊2~5a,无一例复发.[结论]不同肛门狭窄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讨论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既对病人的初筛.方法:用TCD对几年来就诊病人中发现的8例脑动静脉畸形病人进行总结.用4MHz连续波探头分别查颈部的颈总动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锁骨下动脉.用2MHz探头分别监测颅内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末端、大脑后动脉同时进行压颈试验和二氧化碳反映试验及脑血流自定调节功能检测。结果:用TCD检查后发现了供血动脉高流速低搏动指数的频谱及对二氧化碳反应性和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降低,发现了血流速增高和搏动降低与血管床有直接关系,血管床越大,血流速越快,发现了ArM对脑血流的自动调节功能扣二氧化碳反应性降低时动静脉畸形比较特异的指标.讨论:目前,脑动脉畸形患者日趋增多,用TCD检查快捷方便,对病人无损害经济实惠,对进一步脑血管造影进行初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