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当代散文三大家创作风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比论述了杨朔、刘白羽、秦牧的散文风格。总的来说:杨朔散文的风格,诗意盎然,意境深邃,清新优美;刘白羽散文的风格,激情澎湃,大气磅礴,雄浑壮美;秦牧散文的风格;寓教于乐,博见多识,理趣横生。  相似文献   

2.
杨朔、秦牧、刘白羽被誉为当代散文三大家,他们在十七年期间创作的散文相当程度上体现着那个阶段的散文风貌。本文试图在前人论述十七年散文艺术缺陷的基础上,从文化心理和散文的双重结构的角度对杨朔、秦牧、刘白羽的散文进行分析,以找出十七年散文在艺术方面的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3.
杨朔、刘白羽是当代两位具有不同艺术特色的散文大家,本文从动情的细侧面与战斗的广视角(取材)、诗意的优美与壮美、感情的暗流与激浪、结构的精巧与宏阔、语言的精炼流丽与铺张华丽等方面剖析了两位作家独特的创作范式,杨朔的散文是一种灵秀清逸的诗化散文,刘白羽的散文是一种雄浑壮丽的政论式散文  相似文献   

4.
本文指出,刘白羽作为散文大家,其散文创作在语言锤炼、语法规范、引文等方面尚存在某些不足,从而影响了其散文艺术的品位  相似文献   

5.
本文所说怀念文,是指缅怀故人,以寄托哀思、颂扬人品的怀念性散文。这种怀念文,在刘白羽新时期的散文中,见于《芳草集》、《海天集》的就有十篇之多。这是刘白羽散文创作历程中的新收获。尤为可贵的是,这些怀念文壮写“人生的海”,在努力“追求开阔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文学短论的形式,对散文文体的内涵、特质,新时期散文的审美追求,以及巴金、刘白羽、贾平凹、余秋雨等当代最具代表性的六位散文作家的创作个性、基本风格等进行了概括的评述。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文苑中,秦牧的散文独树一帜。他和杨朔、刘白羽一样,同是我国当代的散文大家。秦牧的散文,有其独特的风格。他不象刘白羽那样笔力粗放,气魄豪迈,也有别于杨朔那样文笔纤细婉丽,长于借景抒情,充满诗情画意。秦牧的散文,不但以其深邃的思想性,丰富的知识性赢得了广大读者,同时,他也以富有形象感、平易通俗、自然淳朴、充满哲理的语言,在散文的语言运用方面,独辟蹊径,作了可贵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散文作家中,杨朔和刘白羽占有比较突出的位置。他们所走过的创作道路以及在文学创作上的贡献——特别是在散文创作上的巨大成就,是非常相近的。他们的作品,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赞赏。粉碎“四人帮”后,人民出版社及时地出版了他们的散文选集——《杨朔散文选》和《刘白羽散文选》。这是他们作品的精华,是我国当代文学百花园中鲜艳夺目的两簇香花。达两簇鲜花又各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9.
读过刘白羽一些很有名的散文,如《日出》、《长江三日》、《红玛瑙》等,宏大、壮观的场面,激越、昂扬的豪情,雄健、绚丽的文采,确实激动人心、催人奋进,可以说是真正强者的散文。但仔细品味,又觉得这样的散文太政治化、时代化、空泛化了一点,缺少一个作家应有的那种独特的内心体验、深层意蕴。今天的年轻读者,大约不会亲近这样的散文。然而,我第一次读到刘白羽的《白蝴蝶之恋》时,颇有点惊诧和新鲜的感觉,就像看到了另外一个刘白羽,窥见了一个“战士作家”温情、深邃的内心一角。作品的取材是那样小巧,描写了“我”对一只受伤…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先生在《谈文章的修改》一文中说:“想得认真,是一层。运用相当的语言文字,把那想得认真的心思表达出来,又是一层。两层功夫合起来,就叫做‘修辞立其诚’”。刘白羽同志是公认的当代散文大家之一。《长江三日》是他的名篇。把节选到高中课本中的《长江三峡》部分和刘白羽同志散文选中的原文加以比较,就更加可以看出作者和编者在“修辞立其诚”上的匠心。下面试图扼要地把《刘白羽散文选》(1978年1月北京第1版)原文,和高中课本第一册节选部分,作一粗略的比较。  相似文献   

11.
刘白羽散文的意境创造何宗文虽然不能视意境为散文必备条件,但意境美的散文,是人们公认的散文佳作。这是散文发展历史积淀下来的审美经验。什么是意境呢?意境是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感结合而成的艺术形象,或者说是描绘的生动画图与蕴合于中的思想感情融合而成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2.
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文坛,涌现出许多风格鲜明的散文作家,其中杨朔、刘白羽、秦牧的刨作尤其引人注目。他们的作品风格独异、各具特色,为我国建国后散文的发展做出贡献。本文仅对他们作品的风格作些解释。  相似文献   

13.
梁朝钟蝾曾从诗的风格上评比谢灵运与颜延之:“谢诗如芙蓉出水,颜诗如错采镂金。”拿此话借指当代散文园地中杨朔刘白羽两朵奇葩也十分适当。杨朔散文(简称杨文)笔触细腻、清新淳朴、犹如香甜醉人的荔枝蜜,大致代表了“芙蓉出水”一类清丽风格;刘白羽散文(简称刘文)笔法浓重,雄浑豪放、恰似奔腾澎湃的长江涛,大致代表了“错采镂金”一类华绮风格。这风格的对立性不仅体现在主题提炼、情节营构、人物描写等方面,也体现在语言运用上。  相似文献   

14.
杨朔和刘白羽,是当代文学中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两位散文大家。本文试图运用被马克思称之为“理解现象的钥匙”的比较观点,对两位作家的艺术风格进行对比分析,以便把他们的创作个性区别得更鲜明一些,并从中探讨有关艺术风格的某些理论问题。 (一) 杨朔和刘白羽的生活经历和创作实践,有许多相似之处。杨朔生于1913年,刘白羽生于1916年,年龄十分接近。两人都在抗战初期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并正式开始文学创作活动。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两人曾长期生活在部队中间。抗美援朝期间,又都多次到前线  相似文献   

15.
刘白羽是一位部队作家,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以散文而著称。他与许多著名作家一样,也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雄浑、奔放、壮美。  相似文献   

16.
杨朔是我国当代卓有成就、独树一帜的散文家。他努力继承我国古代优美诗词的长处,为我国当代散文创作繁荣和发展作出了贡献。每一篇散文都是一首优美的诗,正如老作家冰心曾经说的“假如刘白羽的散文像‘采云流水,蓬蓬元春’的话,那么杨朔散文就是‘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了”。  相似文献   

17.
杨朔是我国当代卓有成就、独树一帜的散文家。他努力继承我国古代优美诗词的长处,为我国当代散文创作繁荣和发展作出了贡献。每一篇散文都是一首优美的诗,正如老作家冰心曾经说的“假如刘白羽的散文像‘采云流水,蓬蓬元春’的话,那么杨朔散文就是‘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了”。  相似文献   

18.
刘白羽同志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散文作家。他的心随同时代的脉搏而跃动,因而他的作品时代感强烈,讴歌赞美新的生活和新的人物,犹如一幅铺展开来的斑烂多彩的现实生活画卷;视野宽旷广阔,好象一泻千里的大江,奔腾浩荡,有一股激励人们奋发昂扬、积极进取的力量。在丰富的创作实践中,刘自羽的散文形成了鲜明独特的雄浑、奔放、明朗的风格。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力图对《刘白羽散文选》中入选作品的风格,作一试探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刘白羽先生的《长江三峡》是现代散文的名篇,也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祖国土”专题下的“江山多娇”板块也选用了此文。  相似文献   

20.
听了有关杨朔同志的传说,看了一些介绍杨朔同志的文章,我敬重杨朔同志的为人。作为散文爱好者,在我们当代的散文中,我爱读杨朔同志的散文。是他和刘白羽、秦牧同志,通过呕心沥血的精神劳动,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代表着当代散文的最高成就,被人们誉为三大家。在我们当代文学的史册上:,在散文体裁的专章里,毫无疑问,他们的名字是永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