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威尼斯》是朱自清于30年代写的一篇游记,它对意大利著名水城威尼斯的自然、人文景观有着翔实的记叙和细腻的描绘,既有前期散文认真观察,工笔勾勒的特点,又有现代口语的亲切韵味,文字洗炼,感情流露含蓄。这一方面是因为游记散文体裁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正如他在《〈欧游杂记〉自序》中说:“书中各篇以记述景物为主,极少说到自己的地方。”他又在《〈伦敦杂记〉  相似文献   

2.
《风景谈》写于一九四○年十二月,当时作者从新疆途经革命圣地延安返回重庆不久,写了不少记事写景散文,均收于《见闻杂记》.作者曾说,在写这些作品时,“国  相似文献   

3.
《海上日出》、《鸬鹚》这两篇看图学文的课文,都是写景的优美散文。前篇写早晨看日出的景色,偏重于描写动态;后篇写傍晚小湖的平静景色,偏重于描写静态。两文都写得活泼有趣,写景抒情,纪实议论,浑然一体,引人喜爱。《海上日出》选自巴金的《海行杂记》。这是他在1927年1月从上海乘“昂热号”邮船  相似文献   

4.
朱自清于1931年秋,利用清华大学给予的休假机会,留学英伦,漫游欧陆。1932年回国后,他凭着记忆陆续地写出了一些记述自己“游踪”的游记,在叶圣陶主编的《中学生》杂志上发表。后来又把这些文章收集成册,由开明书店于1934年和1943年先后出版了《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这两本集子,除作家的两篇序和附录《西行通讯二首》外,共收游记十九篇,我们习惯地把这些作品统称为朱自清的欧游杂记或国外游记。欧游杂记是朱自清散文的一种“型”,它主要是一些写景文字,“所说的不外美术风景古迹”,“各篇以记述景物为主,极少说到自己的地方”。由于作家有意“避免‘我’的  相似文献   

5.
《虎丘记》是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最后学到的一篇游记散文,作者袁宏道是明代“公安派”的代表作家,他所倡导的文学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就是要作家表现个性,抒写真情。《虎丘记》是明万历二十五年,袁宏道辞去吴县县令后,漫游江南,探赏山水名胜时,写下的数十篇游记中的一篇佳作。文中寄情山水、放浪丘壑的潇洒,不由使人联想到欧阳修《醉翁亭记》中那“醉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的醉翁形象。将两篇佳作比较阅读,就会发现有许多相同点与不同点。相同点有三:一、主题思想相同。两篇文章都表达出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愉悦闲适的主题。《虎…  相似文献   

6.
茅盾同志散文《雷雨前》的写作年代,各家说法不一:有“写于三十年代初期”,“写于一九三0年左右”,“写于一九三二年夏秋之交”,“三十年代前期写的”等等说法——最近我们看到一则资料,其中引录了茅盾同志的一篇短文。现照录如下:《随笔三篇》作者题记我把《雷雨前》、《黄昏》、《沙滩上的脚迹》,献给年青的朋友们。这里是三篇散文。这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篇颇有特色的散文。它让我很自然地联想到鲁迅的散文《阿金》。鲁迅在这篇散文中描写了一位从乡下来到上海做佣人的女性阿金,她的咋咋呼呼、风风火火、吵得我们的大文豪无法集中精力做自己的伟业。我以为,《阿金》最有价值之处  相似文献   

8.
一九二四年朱自清先生任教于浙江温州,以那里优美的山水风景为题材写了一组散文,名叫《温州的踪迹》。《绿》就是其中的一篇。它描写了温州附近梅雨潭的风光。这是一篇把诗的抒情浓厚、画的境界优美,和散文灵活多样的表现力熔于一炉的写景佳作。任何事物都有它区别于其它事物的特点,风景也是这样。为了把某处风景准确、清晰地告诉读者,就必须抓准风景的特点来写。《绿》这一篇写梅雨潭就是如此。作者通过自  相似文献   

9.
《荷塘月色》和《又见荷塘月色》两篇散文虽然创作于不同的背景 ,但都采用移步换景、情景交融等手法 ,可谓异中有同 ,同中见异。《荷塘月色》是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于 192 7年 7月写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这篇散文描写月色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素淡朦胧的景色与淡淡的忧愁和淡淡的喜悦水乳交融 ,通过写景抒情、联想抒情 ,反映了作者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找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又见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又侧重于议论抒情的散文。这篇散文追慕先贤、寻访胜迹 ,因景抒情 ,感慨良深。通过记叙夜游荷塘的见闻 ,歌…  相似文献   

10.
此文配合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六单元第二十八课,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醉翁亭记》《醉翁亭记》,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写的一篇闻名千古的散文。它是一篇山水游记,表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怡情山水,不以得失挂怀的气  相似文献   

11.
(一) [题目] 根的联想要求:1.写一篇散文,字数在700字左右。2.做到主题鲜明,内容充实,思路清楚,结构严谨,语言生动流畅。[写作提示] 我们曾经学习过《海燕》、《樱花赞》和  相似文献   

12.
<正> 叶圣陶先生的散文《游了三个湖》,写于一九五四年,最初发表在《旅行家》杂志一九五五年一月号上,后来,收入建国之后他创作的第一本散文结集《小记十篇》中。这是一篇优美的山水散文。作者以纯朴洗练的笔墨,描绘了西湖、玄武湖、太湖山光水色的秀丽壮美。文章写景寓情,写景寓议,在展示一帧帧山水画的同时,透露出时代和社会  相似文献   

13.
用散文来写政治人物不容易,进而要写出思想,挖掘历史规律就更不容易。最近读梁衡同志的三篇写党史人物的散文,觉得很有新意。这三篇新作分别是《觅渡,觅渡,渡何处?》、《这思考的窑洞》和《红毛线,蓝毛线》。《觅渡》一篇发表在《中华儿女》(1996.8),读者反应不错,《新华文摘》等多家报刊都有转载。《窑洞》和《红毛线》分别发于《散文》(1997.1)和《人民日报》(1997.1.23),都被归入作者的《人杰鬼雄咏叹调》系列。可以看出他的写作重心在从山水向人物转移。梁衡写人原也不拘一格,有伟人,也有凡人,但这三篇作品的咏叹  相似文献   

14.
一、联想的种类  从中学语文教材中看,常见的联想有三大类。  (一)从具体到具体,从形象到形象。表现形式为:  其一,接近联想。是由时间、空间上互相接近的事物形成的联想,一般说来它与作品的背景有关。因高尔基散文诗《海燕》想到郑振铎散文《海燕》(见1987年10月第二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因为它们所反映的时代特点相近。前者写于1901年,正值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05—1907)前夕;后者写于1927年中国大革命失败、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这一新的革命高潮到来之时。两篇同名,又共同表现了海燕的英勇无畏,讴歌…  相似文献   

15.
<正>《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在济南时写的一篇情词并茂、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文章生动而真实地描绘了济南的冬天气候温和、美丽如画的山水景色,同时也抒发了老舍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对于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我们在进行教学时,需要利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老师设定的教学情境下进行学习,这样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进入课堂教学活动当  相似文献   

16.
茅盾在抗日时期写的《白杨礼赞》,是一篇早为大家所熟知的散文.在这篇优美的散文中,作者通过对白杨的赞美,热情洋溢地歌颂了抗日战争中英勇奋战的中国共产党,歌颂了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及其所代表的我们民族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自己对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心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7.
萧红对散文的创作并非偶一顾及,而是贯穿了整个创作生涯.我们大体可把她的散文创作划分为三个阶段:1933年踏上文坛至1934年6月被迫逃离哈尔滨为第一阶段,这阶段主要写了《蹲在洋车上》、《广告副手》等作品,这时期萧红的散文创作还带有初期创作的缺陷和不足,我们不妨称之为“初涉文坛阶段”;1934年底流亡到上海至“七·七”抗战为第二阶段,这阶段作品收在《商市街》、《牛车上》、《桥》等散文集中,这时期萧红散文创作走向成熟,因此这阶段也可叫“散文创作成熟阶段”;“七七”抗战后为第三阶段,这一时期萧红从不知如何应付时局,到为抗战而呐喊,主要散文作品有《给流亡异地的东北同胞书》、《“九·一八”致弟弟书》、《天空点缀》等,所以我们也叫“为抗战而呐喊阶段”.  相似文献   

18.
朱自清的两部游记散文——《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描述了欧洲五国的文化、风俗、人情,表现了朱自清学习本国文化要与学习外国进步文化相结合的一贯主张。两部游记在艺术上有着“全写口语”、善于运用修辞手法等特色。  相似文献   

19.
<正> 新中国成立后,老翻译家、老教育家曹靖华同志在散文百花园里辛勤耕耘,获得了丰硕成果。他奉献给读者的散文集有《花》、《春城飞花》、《飞花集》、《曹靖华散文选》。他的散文,或漫忆往事,凝聚着对鲁迅、瞿秋白、周恩来、董必武、宋庆龄等无限怀念;或写中苏人民友谊,热情洋溢地歌颂十月革命;或写地方风物人情,寄情于山水之间,展现祖国旖旎风光,赞美人民改天换地的精神风貌。他的散文,构思新颖,感情浓郁,特别注意锺炼语言,遣词造句,“下字如珠落玉盘,流转自如。”一篇篇散文,如一束束清丽的鲜花,“洁比水仙幽比菊,梅香暗动骨弥坚”。芬芳扑鼻,沁人心脾,给人以美的享受。本文就曹靖华同志散文的语言特色,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0.
《雅舍》是梁实秋在1940年写的散文,作于重庆。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梁实秋随之迁至重庆北碚。他与吴景超夫妇在主湾山腰购置平房一栋,遂命名为雅舍。他人住以后,来做客的文人很多。梁实秋在雅舍蛰居7年,其间翻译、创作了大量作品,结集成《雅舍小品》出版。《雅舍》是《雅舍小品》一书的首篇。作者将文章取名为雅舍,自然有所寄托。那么,这舍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