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崇高和优美是美学理论中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美学范畴。然而在对悲剧与前二者关系的研究中 ,相当多的中国当代美学家有着重悲剧崇高 ,轻悲剧优美的倾向。从哲学美学、心理学美学和文艺美学的角度 ,将悲剧崇高与悲剧优美进行多方比较 ,进而指出应该对悲剧优美的研究给予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2.
康德对美的分析和崇高的分析分别构成了现代美学体系建立的奠基石和"美之美学"走向终结的肇始.利奥塔的崇高美学是从康德的崇高论发展而来,虽然与康德的本意已大相径庭,但其解读仍是符合康德崇高论的内在理论思路的,后来蓬勃发展的西方现当代艺术,从某种程度上也正好说明了"不可表现性"的崇高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3.
本世纪初,王国维引进西方哲学美学思想,对中国传统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重新给予评价和研究。王国维首先在《红楼梦评论》中倡导宏壮、崇高的悲剧精神,从而打破了中国古典美学和谐的传统,其次又在《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中对西方美学作了必要的修正和补充,最后在《人间词话》中完成对中国古代诗词理论的新的阐释。王国维在引进西方美学的同时注意中西美学思想的融合和中国古典美学理论的更新改造,从而为中国近代美学的建立打下了第一块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西方崇高美学研究的历史进行梳理,并对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认为:一、西方崇高美学研究主流受文化局限一直认为崇高是冲突的,只有很少人注意到和谐的崇高;二、自博克开始,崇高就与恐惧联系在一起,虽然如康德等力图把二者的关系区别清楚,但从来都没有成功过;三、受恐惧崇高说的影响,后人便一直认为悲剧在美学上是崇高的,实际上这一学说的理论基础并不牢固。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在以西方为本位的悲剧美学研究氛围中,我国古代剧论中的悲剧美学竟成了研究视野的盲点。为建设我们民族悲剧美学体系计,这种状况实应迅即改观。我国古代剧论中的悲剧美学,滥觞于十二世纪悲剧戏曲十分发达的元代,在明中叶的《琵琶记》与《拜月亭记》优劣之争和《西厢记》结局之争中得到发展,及至晚明和清代则蔚然成时代之大潮,而清末王国维又总其大成并引导与西方近代悲剧美学融和。本文不打算纵向描述其发展史,而仅就明清两代这段最重要的发展时期的悲剧理论作综合概括,以图归纳出我国古代悲剧美学传统中最具本质意义的若干原则。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美学研究没有"中国美学"、"马克思主义美学"那样明确的学术分野,这实际上是美学界长期担忧的美学尚未形成完整体系的一种重要表现,也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薄弱的一个体系性原因。中国的美学基础理论研究薄弱、研究体系不完善、整体观照不强、内容畸重畸轻、解决现实问题的功能不够强大等问题凸显,这不仅使人们无法理解马克思主义美学及其当代发展的思想深度,而且造成了中国美学整体性特征的消颓。在中国美学的宏观视野里考察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指导地位,不仅要看马克思想主义美学理论研究本身的进展情形,而且要看马克思主义美学对其他美学研究的隐性辐射作用,要善于把创造美的理念置于具体的背景中去理解和实践。  相似文献   

7.
东西方自古以来都存在怪诞现象,但怪诞研究最早出现在西方。西方怪诞理论传入中国后出现偏差,刘法民教授的怪诞美学四书等著作给怪诞美正名,并用科学归纳法,概括出怪诞美的系列特征与本质定义,并将怪诞列为与悲剧、崇高、优美等并列的美学形态。  相似文献   

8.
论石评梅小说的悲剧意识和美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特别的视角评论石评梅小说的悲剧意识和美学特征,认为石评梅小说是爱情悲剧、命运悲剧、社会悲剧和人物性格悲剧的交织融合,具有悲壮而崇高的美学特征,在现当代文学史上应有相应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反复作为一种修辞方法被接受和认可,其实忽略了美学甚至于哲学层面上所具有的内涵。反复不仅具有形式美意义上的美学特质,而且具有优美与崇高、悲剧与喜剧等美学潜因。认真研究反复所具有的美学内涵,并在哲学层面上进行省思,不仅对充分认识反复本身,而且对于美学发展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的崇高开始是指台榭的高大,后来逐渐向其他事物扩展,至春秋时,崇高已演变成了表示特定含义的美学观念。这一美学观念与西方的崇高不同,具有美善结合,善之崇高美重于物之崇高美,大美相连,大之崇高美高于一般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悲剧意识不仅是一种审美观照中的美学文化产物,其内在的逻辑结构和历史旨趣,还深刻地蕴涵着人类在创造自己文明进程中的主体人格素质的发育水平和生命价值的取向.悲剧意识之于中国文学,其作为一种自觉的审美意识的普遍觉醒,始于"五四"新文学.对于中国当代小说来说,造成其悲剧意识的衰落和悲剧把握的失衡与错位的根本原因,并不是社会中心价值的解体,而是真正立足于个人立场的生命信仰和理性价值系统的始终缺位.透过对中国当代小说的审美观照,其悲剧性还向我们昭示了一种根深蒂固的二元对立思维和话语结构流变历程,及其存在发展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12.
国内生态美学研究者纷纷从中国古典文论中挖掘丰富的生态现,力图为生态美学寻找理论基点与历史渊源.但是,中国古典文论有其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国古典文论的盲目摄入对生态美学学科建构产生了不利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使生态美学神秘化了:非科学的方法论还难以担当起建构生态美学方法论的大任;对自身超越性的遮蔽是生态美学盲目吸收借鉴中国古典文论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3.
方法问题与20世纪中国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在20世纪中期以后,方法论问题成为了美学研究中的某种根本性主题,并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当代美学理论的建构。以人文科学的理论视域,历史性地探讨了美学研究方法论与20世纪中国美学的逻辑关系,论述了这些方法对20世纪中国美学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及其所存在的局限性,并提出和论述了美学作为人文科学的学科定位和方法论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天道自然观和守己无为的人生哲学 ,通过对人们的宇宙观、人生哲学、思维方式、审美理想及表现手法的影响 ,使我国古代建筑避免了西方实对摹仿的模式 ,而升华为生态性的艺术美典型  相似文献   

15.
探讨接受美学在图书馆中与馆藏文献、读者的关系,将接受美学理论用于图书馆文献和读者接受理论的研究指导工作中,升华图书馆新服务模式下文献和读者工作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6.
在概述康德、黑格尔崇高理论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对两者的异同,特别是差异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又对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两人对理论前驱思想的选择性接受和他们的基本哲学立场,进行了追根溯源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朱光潜将西方的"sublime"一词译为"雄伟",梁宗岱否定了其准确性。他依据字源学的标准,将"sublime"译为"崇高",确定了其在中国现代美学中的译名;他将阴柔美与崇高相对接,扩大了崇高理论的研究对象;他否认康德的崇高学说具有绝对真理性,为"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注入了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美学源远流长、博大深厚,然而,20世纪以来的“百年美学”却是西方美学体系直接影响下的产物。作为一种知识背景、学术资源,西方美学对建构20世纪中国美学确实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但是,中国和西方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审美体验方式。一味地用西方美学的逻辑与体系来套用中国美学,而忽视中国古典美学自身的特点,必然会丧失其独特魁力。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于中国自身的学术传统。必须以中国文化精神和审美理想为学术基点,有选择地利用西方的学术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美学”。  相似文献   

19.
西方古代美学以客观主义作为自己的理论范式,在思维方式上深深陷入主客二分的二元论困境之中,中国当代美学的理论建构应该克服西方古代美学困境,超越二元论的思维模式,采用复杂辩证的思维模式,摆脱科学主义方法论的束缚,从而使中国美学由古典的形态向现代的形态迈进。  相似文献   

20.
小说评点熔批评、欣赏及理论于一炉,它在中国学批评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小说理论的一份宝贵遗产。本从小说评点的形态、小说评点的特征以及其理论意义和价值,作了初步探讨。这对建构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小说美学,对丰富和发展我国的学理论,将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