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1 毫秒
1.
<正>有一位家长意味深长地对老师说:"我的这个孩子胆子太小,希望老师您多照顾。"言外之意是让老师上课多让自己的孩子发言,以锻炼他的胆量,下课多引导他与同学玩耍,以锻炼他与人交往的能力。还有一位家长拉着孩子的手对老师说:"我的这个孩子太调皮,老师,您要严加管教。"不难看出这位家长的言外之意是让老师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让他懂得遵守纪律,尊敬他人,学会学习。……可见,每位家长都关心、呵护着自己的子女,希望他们健康、  相似文献   

2.
现在我们时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家长与老师的沟通频繁了,家长恨不得从孩子的生活起居到学习生涯都向老师汇报,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让自己的孩子有自己的学习计划。每个孩子的性格都千差万别,  相似文献   

3.
正让孩子成为更有责任感和自信心的人,是每个家长的愿望。那么家长如何才能针对自己孩子的特点,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信心呢?2015年12月29日,北京市妇联携手父母必读育儿传媒、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发展局、中芯集团,特邀国内知名心理学家柏燕谊带来"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信心"的主题讲座,近200位家长参加了此次讲座。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孩子都有很大的潜力,都有可能成为优秀者、天才人物,主要在后天的教育和影响。家长应该发挥孩子的潜能,创造条件让孩子把潜能发挥出来。心理学研究还表明,每个人都有强烈的自我表现的潜能,只要没有受到压抑,他们的优势就能发挥出来。遗憾的是,不少孩子的优势被家长压抑、埋没了。作为家长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孩子个性中的优势得以发展。要让孩子用优势去克服劣势,而不是用眼睛总盯着孩子的缺点、错误。  相似文献   

5.
一个孩子的成长,最主要的是什么呢?自己的勤奋,家长的呵护,老师的指导,亦或是其他的什么?也许应该是以上几方面综合的结果,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每个孩子成长的经历,成长的拼图也许并不是一样的,但我们应该力求使每个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模式,让他们知道,其实成长是美好的、快乐的,成长的经历应该伴随着笑声和笑脸。我曾遇到这样一个孩子,不苟言笑,拘束自卑,无法融入到班级的大家庭中。经过了解得知,这个孩子是典型的农村留守儿童,在他的生活中缺少来自家庭的关爱和呵护。经过我的努力,这个孩子最终改变了自己,走出了自己的世界,融入到了他所应该拥有的快乐地学习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6.
"潜能",是潜藏在人体内的一种特殊的功能;指潜在于体内的一种能力或能量。每个孩子身上或许都存在某种未知的潜能,如果能把这种潜能发现并开发出来,那么每个孩子的表现定会给我们带来意外惊喜。一个善于激发孩子潜能的老师,才是真正英明的老师;一个善于调动孩子自身积极性,让孩子发挥出最大潜能的老师,才是一个优秀的老师。  相似文献   

7.
江芹 《安徽教育》2009,(1):47-47
<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它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小心地呵护兴趣,就能为千姿百态的志向和多才多艺的特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注意观察。每个孩子身上的潜能都是巨大的,具体表现为或多或少的兴趣倾向性。家长要在孩子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注意观察,  相似文献   

8.
初三(5)班的班主任池老师教学一丝不苟。每个学期末,他都会为每个学生认真填写教学评语,让家长们了解子女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可家长们看到手册中孩子的缺点一栏填满优点,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不,家长会开完了,很多家长却不离开,围着池老师让他解释给孩子缺点评语的含  相似文献   

9.
每个孩子都是鲜活的生命,他们需要精心的培育、呵护,也需要理解、尊重、欣赏、激励、宽容和信任。作为思想政治课老师和班主任,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表现出来的不良品行、不良习惯同家庭教育有着密切联系。个案一新学期开始,学校要订校服。老师要求同学们按照自己的身材和体型选择校服的型号,结果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平时的衣服都是父母给买的,不知道大小,等回去问了父母才能知道。”点评:作为家长要更新观念,尊重和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把他们当做家庭的普通一员对待,既不特殊,也不忽视。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让孩子自己去…  相似文献   

10.
在任何时期.都有不同智力的学生在一个班内接受教育。每个班都会有几个跟不上班级整体水平的学用生。这些孩子经常受同学的歧视,挨老师的批评,甚至受家长的打骂。他们总是躲避着别人的指责和轻视的目光,小心地维护着自己仅有的一点自尊。压抑着内心的情感,不敢主动与伙伴、老师、家长交往,不敢说出内心的渴求与希望。但另一方面,他们又渴望同学的理解,老师的帮助,家长的呵护。  相似文献   

11.
孩子上学后,每个家长都很在意老师对自己孩子的态度,特别希望孩子能得到老师的特殊关注。但是教师很难像家长一样对待每个孩子——不是由于责任心的缘故,而是由于角色不同,关注的方式也不同。老师像父母那样关心和爱护学生,我认为未必是一件好事。老师应当比家长更有理智。  相似文献   

12.
《父母必读》2013,(8):156-156
在陪伴孩子涂鸦、绘画、做手工的过程中很多家长总是感到力不从心。6月16日父亲节到来之际,新蕊计划——2013年北京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特邀上海著名儿童艺术教育机构童画家工作室的冯喆、史莹老师跟家长分享“用艺术激发孩子的潜能”的观念和方法,近百名家长现场聆听了讲座。  相似文献   

13.
每个孩子都是富有生命的个体,每个孩子都在富有生命的环境中自由发挥自己的一切潜能。如果创造的环境是一个没有生命的环境,那这个环境将制约孩子发展,因为在这种环境下你感觉不到孩子的成长,"老师必须对生命采取开放态度"。只有老师变了,才能感知到孩子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东子 《中华家教》2012,(12):32-33
让乔木长成最好的乔木,让小草长成最好的小草,让孩子成为最优秀的自己,家长需要做到不乱比、尊重个性和因材施教。不和"人家的孩子"比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很多家长经常用"人家孩子怎么样"来衡量自己的孩子,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比如有的孩子  相似文献   

15.
每个孩子所处的环境不同,性格、爱好、特长也不同,每个家长的素质也不一样。要想组成一个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的班集体,就需要班主任做大量细致的工作。对于班主任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工作量。让自己从烦琐的班级管理中解放出来,并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孩子的积极性以及家长们的参与度,是每个班主任都要追求的境界。"心愿卡"是联系老师、孩子和...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名老师,作了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深深地感到作为家长的不易,而现今的家长又该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让家庭教育最大化的提升孩子的学习潜能,非智力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魏美红 《山东教育》2003,(27):43-43
育家长如何走进我们的教育活动?我们每年五月份都要鼓励家长积极申请“助理教师”职位。我们把“入选”的家长编排到班级和老师身边,让家长和老师一起制作教具,和孩子一起游戏,一起上课——意在让家长直接参与到教师组织教育活动的全部过程中来。每个教师都要做好“助理教师”的指导工作,这也是对教师自身素质的一次考验。毛毛妈妈在协助老师组织孩子们“幼儿早期阅读”活动后,感慨地说:“一个简单的字,一句短短的诗歌,经老师的嘴一念,在孩子眼里,会变得那么神奇!以前总以为自己的孩子不可教,现在才明白是我们家长不会教,真该好好学学。”孟…  相似文献   

18.
俞雪芽 《家长》2013,(4):27-28
很多时候家长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抱怨老师,自己觉得是在替孩子抱打不平,实际上一点积极作用都没有。家长这样做让孩子更加看不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使孩子对老师的抵触情绪更大,结果肯定更糟糕。  相似文献   

19.
“我想让小孩多学些东西”,这是家长们共同的愿望。“让孩子学什么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理由。在幼儿园的家长中,老师们发现他们对上述问题的理解有一个共同的倾向:让孩子知识丰富,脑袋里“拥有”很多知识——实用的具体的知识,如识字、数数、说英语、操作电...  相似文献   

20.
孔璇 《师道》2015,(2):39-40
孩子的心灵,就像湛蓝清澈的天空,纯净而美丽。作为孩子身边最亲近的人,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有一万个理由去呵护孩子的心灵。最紧要的,是要用宽容在孩子们的心灵天空上,绘出一道绚丽的彩虹。家长们无一不想竭力呵护孩子的心灵。殊不知,孩子心灵的天空上出现的阴霾,有许多正是家长自己造成的。有一回,班里两个孩子闹起了矛盾。还只是二年级小小的孩子,连吵架的手段都很幼稚: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